3 匆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匆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西藏汉语)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5 14: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匆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点拨,理解、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背诵《长歌行》、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2、出示“匆匆”,指名说说“匆匆”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匆匆?用“匆匆”说一句话。3、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简介朱自清。4、配乐范读。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1、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2、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3、自读自悟。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指导汇报,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感悟朗读。  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交流重点句子: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全班交流,指名读。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动1、想想,说说。2、感受时间的匆匆。3、看课件,了解朱自清。4、听,进入课文情景。1、学生自由朗读2、想想文章的大体意思。1、默读课文,思考。2、同桌交流。3、默读课文,边读边悟。4、小组交流。5、读,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6、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1、一边读,一边思考。2、小组交流。3、读句子、悟写法。4、读读,划划,交流,朗读等感悟句子的写法。5、熟读成诵。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写写。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教后反思:
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诗歌般的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
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实在不敢“匆匆”,因而也就有几点可喜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积蓄情感。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背诵刚学的《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的相片及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自己却无所作为,决心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在此基础上,又播放《匆匆》的配乐范读,舒缓而悠扬的音乐,如泣如诉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淡淡忧伤与无奈中。
二、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语言的优美,二是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开放地谈,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到文章的内容中去,边读边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再读,力求读得有情,有趣,有自己的思考。富个性地悟,是学生结合个人的经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在充分读书、感悟之后的互动和交流,这种读书,感悟之后的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三、扩展阅读,丰富积累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人文性教育,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匆匆》这篇散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仿照第3自然段后仿写几个自己感觉时间去得匆匆的句子。但教材又不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扩展了读书领域。课后,我还利用课件播放《荷塘月色》片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自觉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