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十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全卷分值:50分
考试时间:3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礼记 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A.商周的宗法制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汉的郡县制
D.元朝的一省制
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
C.礼乐制度被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5.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7.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
8.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
A.负责管理军事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执掌群臣奏章
D.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
11.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2.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1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1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6.“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中的“此时”是指(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和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之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征辟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18.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学而优则仕
B.分科考试
C.以文治国
D.公平竞争
19.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孝廉——门第——才学
B.才学——孝廉——门第
C.才学——门第——孝廉
D.孝廉——才学——门第
20.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名称?(2分)
与图二相比,图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综合上述图一到图四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2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2=40)
1-5ABBAB
6-10ADBBC
11-15ABCBC
16-20CCDAB
21(10分)
(1)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
(2)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相权过大,威胁皇权。(4分)
(3)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趋势。(2分)
(4)图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图示: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