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old are you ”
教学内容
《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7:Birthday Unit 2 How old are you?的会话以年龄为话题,主要围绕Daming他们在手工课上的表现,展开用How old are you?询问,用I’m nine. 回答的句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字复习导入新课,为句子的教学作铺垫。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操练,充分利用卡片、手偶、挂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知识目标:①复习本册已学话题的相关单词
②学用英语谈论年龄,学会使用How old are you I’m .
③学唱歌曲“How old are you,Sam?”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合作对话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用英语谈论年龄,学会使用How old are you I’m .
难点:学唱歌曲“How old are you,Sam?”
教学辅助资源
单词卡、图片、挂图、手偶、磁带、录音机、作业、样表、纸条、Magic box(魔盒)、奖品贴片等。
教学流程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热身运动和复习
1.做“呼相同单词”游戏。
1)谈话引趣:以重新编排座位、分组竞赛为理由进行谈话,引入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有目的地发下单词卡片和图片,粉色卡片发给女同学,白色卡片发给男同学。学生得到卡片后,听到老师的口令“Go!”,就开始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单词,在教室里找到拿着相同卡片的同学,拿着相同卡片的同学就可以坐在一起了。男同学坐在一二组,女同学坐在三四组。
(设计意图: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提供实践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复习大量的英文单词。此活动强调准确、快速、合作。将男女同学分开坐,是为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全班复习卡片上的单词:高举卡片,两两齐读。
2.复习数字,引入新课。
1)过渡语:刚才的游戏,我们复习了许多话题的主要单词,有colors颜色的,有关于school学校的。还有什么内容的单词我们没有复习到呢?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了十几个此类单词——对,就是数字numbers。
2)复习数字:
师生用手数数,要求顺数、倒数各两遍。
用卡片、手来询问How many dogs?How many rabbits?How many fingers?生答:Two dogs. Three rabbits. Ten fingers.
提问导入新课:学了英文数字,除了问物品的多少,我们还可以用英文数字来谈论年龄。问“你几岁 ”,答“我九岁了”,该怎么用英语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用纸条板书课题)
(二)New teaching ——新授课
1.利用Magic box出示手偶,引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Danny: Aha…I’m coming. Hello, boys and girls.
Students: Hello!
D: How are you
S: I’m fine, thank you. And how are you
D: I’m fine, too. Hello! Ms Wu.
Ms Wu: Hi, Danny. Nice to see you again!This is Danny, our new friend. 跟Danny打声招呼吧。(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对话,猜一猜老师和Danny说了什么。)
M: How old are you
D: I’m nine.(对话多重复几遍)
(设计意图:当手偶从Magic box中跳出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再一次提升。通过教师与手偶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I’m nine.”来引出新知识。手偶Danny的语速缓慢清晰,语调要丰富,语气顽皮。)
2.检查听的情况:How old is Danny?Danny几岁了?Nine,所以Danny可以说:I’m nine. 让学生重复I’m nine. 并用英语说说自己几岁 (板书I’m nine.)
3.学习问答:How old are you
I’m nine.
板书分析句子结构:
How old are you
在How many? 新词 常用 你,你们
How are you? 助动词
中学过“how”。
(设计意图:通过句型结构分析,提高英语知识的重现频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学生操练:How old are you
I’m . (齐读、个别、分组读等)
5.做猜数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背对着大家,老师或同学在他的背上写一个数字,然后全班同学一起问:How old are you 他答:I’m nine. 答对,老师就奖励一张贴片。(让四到五个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然后同相互做这个游戏)
(三)Text —— 课文阅读与理解
今天Daming他们有一节手工课,老师让他们做年龄牌,Daming却闹了个笑话。怎么回事呢?我们打开课本,边看图,边听录音,想一想 ,发生了什么事?(Let’s turn to page 28, look and listen. Then tell me what’s happened )
1.听课文录音,看插图,教师粘贴挂图。
2.检查听的情况:
发生了什么事?What’s happened (学生可以用中文回答前面的问题,再用英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How old is Sam How old is Daming
3.看黑板的挂图,理解课文内容。
Sam: Hello! Look, I’m nine. How old are you, Daming (学习look,做“看”的动作,)
Daming: I’m nine, too.(too,“也”的意思,在“I’m fine, too.”这个句子中见过。它的同音词是“two”)
Class: Nine You are six.
Daming: Oh! I’m nine.
(设计意图: 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加深的知识密度,如在“I’ m fine, too.”中见过“too”,“too”的同音词是“two”)
4.听录音,跟读课文。
5.做年龄牌,表演对话
发给学生小纸片(纸片后面贴着双面胶)和剪刀,让学生做自己的年龄牌,做好贴在胸前。然后与同桌操练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nine. ”最后,请三到四桌同学到台前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制作年龄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按年龄牌表演对话,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四)Listen and say,then sing. ——听一听,说一说,唱一唱
1.谈话: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唱成歌曲,好吗?
2.教学步骤:听录音,感受歌曲旋律→打节奏,说歌词→跟师学唱歌曲→再听录音,齐唱歌曲。
(五)Activity Book ——活动手册
打开活动手册P28 ,听录音,做1-2题
(六)Homework ——布置家庭作业
采访作业:采访好朋友、家人、同学等人的年龄,制成表格,下节课前交给老师。要采访三人以上,认为自己很棒的同学可以采访5到10人。 (将样表贴在黑板右下角,给学生作参考)
Name姓名 Questions问题 Answers答案
Teacher老师 How old are you I’m twenty eight (28).
(设计意图:采访作业将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让英语学习生活化。作业量的设计,是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能力稍弱的同学“吃得到”,让能力强的同学“吃得饱”,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七)Summary ——总结课堂教学
本节课学习了用英语谈论年龄的知识,怎么说?(How old are you I’m .) 好,让我们唱这首新歌结束我们的课吧!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紧紧围绕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I’m nine. ”展开,教学中能做到重点突出,并与游戏、手偶对话、手工制作、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巧妙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主要表现有:
1.单词方面。因为学生刚起步学英语,所以在教授单词时强调语速清晰缓慢,尽量做到利用卡片、实物、动作表达单词的含义,避免直接翻译。如教学“old”时,做拄拐棍,捋胡子的动作表示“老”,教学“look”时,作“看”的动作表示词义。
2.句子方面。在游戏、小组对话、制作年龄牌并表演对话等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运用新句型进行合作交流。对于“How old are you?”“I’m nine, too.”的教学,注重结构分析,知识的拓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密度。
3.知识的实践交流训练方面。本节课最后设计了“采访作业”,巧妙地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为学生课后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英语知识生活化,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点评;
这一堂课,吴老师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以下方面:
1.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体现一个“趣”字。吴老师在这堂课的热身环节中,通过做“呼相同单词” 的游戏,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游戏中,学生获得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一个“活”字。吴老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新知识采用手偶对话的形式导入,新鲜自然,增添了课堂学习的情趣。利用卡片、挂图、身体语言等作为教学资源,为理解、操练和运用新知识降低了难度。此教学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体现一个“乐”字。吴老师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方式多样,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值得探究的问题。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不能迅速达成默契,所以,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应该与学生做适当的沟通,让双方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在布置任务或句型操练的环节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多示范几遍。
PAGE
--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