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教案与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教案与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6 06:03:46

文档简介

14
鹿和狼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
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
   2.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
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
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
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
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
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
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
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教学反思参考1)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时,我注重培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阅读感悟,构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学生质疑和老师设计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个方向。
回想起这节课,
学生不断地向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问题,我吃力地回答学生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过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总觉得有时我给学生的答案不够全面。要是我知识再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再充分些,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