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中国气象频道“追沙小组”于2007年3月30日15时至16时在内蒙镶黄旗拍摄到的沙尘天气景象。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现实:“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墚”
“边治理,边破坏,荒漠化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这是我国西北地区过度开垦的真实写照。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治理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6月17日【学习要求-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古楼兰的消亡阅读1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思考1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什么
地区和气候区?沙漠化景观思考2荒漠化就是指土地沙漠化吗?阅读2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
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荒漠化的含义狭义:广义:土地沙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一是人为原因,二是自然原因。探究人为原因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石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樵采1、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探究 1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过多放牧、开垦、砍伐;不合理开矿)阅读P37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合作探究2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3)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多大风。
(4)土质疏松。
(5)植被稀疏(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戈壁—沙漠) 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构成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沙尘暴推毁村庄沙尘暴推毁生产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二、荒漠化的危害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怪柳狼尾草建防护林带乳化沥青固沙三、荒漠化的防治退耕还草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荒漠化造成的严重恶果及扩展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治沙的其它一些措施
1、牧畜数量与农作物种植均应按环境负荷能力进行。
2、改善耕种方法,例如轮耕法,减少水土流失,避免过度耕作。
3、鼓励农民种植一些高产量而生長迅速快的农作物,以增加粮食供应。
4、恢复原來植被;并种植防风林或防护林带,既挡风沙、也抓流沙,并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5、控制人口增长,减低对土地的压力。
6、固定流沙,阻止流沙到达农地及各类设施。劝道人们停止过度砍伐树木。
一、荒漠化的成因A、自然原因B、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二、荒漠化的危害三、荒漠化的防治合作探究3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什么?2、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它的成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该从哪些
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近几十年来,新疆的荒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大沙漠以每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的土地上。红壤分布与红壤的水土流失30 N。土壤性状描述: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呈酸性。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西北地区地形与河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