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春天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知识准备1.何为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教育、文化、科学研究、体育和社会福利等3.何为城市化?知识准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
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 2.何为工业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3、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珠江三角洲概况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进香港和东南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土地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23%。 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阅读课文P64内容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并分析特点是什么?思考: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原因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阅读课文P64-65“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材料,掌握珠三角城市的特点。阅读 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很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B、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C、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D、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活动参与:P65活动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思考:“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专业镇经济,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阅读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交通(水运、陆运)
政策(对外开放)
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区位优势:讨论:分析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毗邻香港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农村城市化阅读 汹涌的“民工潮”1979
年
至
1990
年薄弱贫乏 丰富_________
_____优势改革开放
初期主导产业___密集
型产业____、技
术、_____引进__________
加工厂建立外商投资
规模___附加
值__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___工业基础矿产资源政策、侨
乡生活消费品较慢劳动较慢劳动力低资金设备小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1990
年
以
后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________已不明显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__________
___的优
势丧失________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抓住机遇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 发展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政策优势劳动力成
本低产业
升级 高新
技术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全球化、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第二阶段: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活动比较我国几个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长江三角洲略图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变化: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
想一想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变化: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城中村问题,又是广州治安问题的死穴,大部分的治安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的。城中村,也只是“村”的一部分,与此密切相关联的还有城边村,城郊村,城外村等等 2004年11月3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市区)云量较多,有灰霾,能见度最差时只有4千米左右。 四、问题与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四、问题与对策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四、问题与对策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对策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
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
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④社会治安、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 护 和 治 理 城市 环 境活动参与P71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领域。
(2)但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城市周围形成了面向城市这一市场的郊区农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代替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差别日益缩小。活动参与P71城市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1、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2、我国加入WTO后,成为影响深圳
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 B旅游 C交通 D环境 BA课堂演练3、珠三角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速度较
快,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D自然条件
4、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
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广州
BA D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与“长三角”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快、投资环境佳的两大区域。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属 、 、 。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一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 _________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_______ (政策)。分析“珠三角”该项政策制订的主要依据: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发展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 地处东南沿海,对外联系便利,邻近香港、澳门,地处侨乡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