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母亲[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3-01 19: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对妈妈好一点
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她以手臂轻抱你,你则以哭得像妖怪的声音来谢谢她
当你一岁时,她喂你也替你洗澡,你则以长夜大哭来谢谢她
当你二岁时,她教你走路,你会谢谢她,当她叫时溜得特别快
当你三岁时,她满怀爱心地做饭给你吃,你则以满地食物来谢谢她当你四岁时,她教你绘画,你则以满屋的彩色来谢谢她
当你五岁时,她在假日将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则以扑通掉到一塘泥淖里谢谢她
当你六岁时,她带你去学校,你则以尖叫我不去来谢谢她
当你七岁时,她给你个棒球,你则以打破邻居的窗户来谢谢她
当你八岁时,她给你个冰淇淋,你以满嘴的奶稀来谢谢她当你九岁时,她让你学钢琴,你则以不曾练习来谢谢她
当你十岁时,她整天载你去上体育踢足球及参加一个接着一个的生日Party,你则以头也不回地跳出车外来谢谢她
当你十一岁时,她带你和你的朋友去看电影时,你则以要求她坐在不同排来谢谢她
当你十二岁时,她警告你不要看某些TV Shows时,你则以等到她离开时注视这些TV Shows来谢谢她 当你十三岁的青少年时期,她建议你要去剪个头发时,你则以告诉她她一点品味都没有,来谢谢她
当你十四岁时,她让你去夏令营,你则以忘了写封家书来谢谢她
当你十五岁时,她工作回来并期待一个拥抱,你则以房门深锁来谢谢她
当你十六岁时,她教你如何开车,你以尽你所能的到处冒险来谢她 你的成长见证母亲青春的流逝;母亲的光阴犹如渐短的影子映衬你的未来。你在拥抱辉煌,母亲却在积累沧桑。我的母亲胡 适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故事一:与街头小贩的友谊
故事二: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走
故事三:与末代皇帝溥仪的交往胡适为人 快速阅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整体感知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慈祥严格宽容善良容忍温和正直刚烈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1)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12)我的母亲童年生活深远影响记叙母亲(1-4)(5-12)(13)对“我”对家庭对自己(5-7)(8-11)(12)一是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做人上的训导(5)(6-7)言传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二是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8)(9-11)身教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身教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 为什么还要写母亲与家人相处?
3、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质
疑 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