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贾岛推敲 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贾岛推敲 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6 09:34:30

文档简介

28.《贾岛推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指导读准字音。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二、边读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取意: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5.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6.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二、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共42张PPT)
贾岛推敲
28
1.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思:“敲”字比“推”字好在哪儿?
四悟: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三探:贾岛和韩愈是怎样的人?
核心问题:贾岛认真“推敲”
表现在哪里?
认真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梳理文意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城。一天他骑在驴上吟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反复琢磨没有定下来。
炼:琢磨。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吟哦:有节奏有韵味地诵读。
他骑在驴上有节奏地诵读,举手做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
引:举。
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看见的人对他的样子感到惊讶,这时代理京兆地区行政长官的韩愈,带着仪仗队走过来,贾岛不知不觉走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还不住地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
讶:
对……感到惊讶。
京兆尹:京兆地区行政长
官。京兆,即今陕西西安。尹,唐代都城的行政长官。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
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很快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带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说明了他酝酿的诗句,且说明“推”和“敲”字还没有确定哪一个好,精神都集中到诗句上了,来不及回避。
俄:很快。
具对:详细地回答。
神游象外,不知回避:神不守舍,回避不及。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pèi)而归,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骑而行,
谓:对某人说。
遂:就,于是。
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一同讨论作诗的事,贾岛在韩愈家里连续住了好几天。
留连:舍不得离开。
累(lěi):连续。
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
“炼之未定”说明贾岛反复思考后没有结果,
这该怎么办呢?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
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思考:这两句话交代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这句是动作描写,说明贾岛思考“推”
与“敲”非常入神、专注,忘却了周围的
环境,乃至于“行至第三节”还在做“推敲”
之势。体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俄”写出时间很短,“拥”说明人数很多,这说明贾岛的行为引起的后果很严重,这也与后文韩愈的处理结果形成对比。
这一句是结果,因为贾岛的才华,让韩愈感动了,才有了他们的交往,一同回家,一同论诗。
遂并辔(pèi)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探究: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积累:
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补充完整。
闲居少邻并,_____________。
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
草径入荒园
相信你还能想出更多有关贾岛的古诗,说一说吧!
僧敲月下门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一是表现在贾岛在大街上比画推门和敲门的动作,二是表现在贾岛因聚精会神而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贾岛认真“推敲”
表现在哪里?
1.一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诗人贾岛为“推敲”用字冲撞了韩愈
的事。
串珠问题:
2.二思:“敲”字比“推”字好在哪儿?
“敲”是在静静的月色中出现了声音,比无声无息的“推”要好。“敲”发出的声音能惊动宿鸟,
使它们有所躁动,这样就能刻画出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
3.三探:贾岛和韩愈是怎样的人?
贾岛是一个苦心炼字、具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的人,是一个具有专注精神的人;韩愈是一个周密思考和爱惜人才的人。
4.四悟: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推敲”让我走近了“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他是一个认真炼字的人,“推敲”让我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课文结构
贾岛推敲
得句推敲
反复吟诵
一丝不苟
撞进车队
并辔而行
课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
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
严肃认真的创作
态度。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咬文嚼字(节选)
朱光潜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
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贾岛
国学诵读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推敲”展示了一段文坛佳话;“推敲”使人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让我们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魅力。我们不禁被贾岛“推敲”的精神所感动,也时时告诫自己;无论作文还是做事,都要有钻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师点拨:文言文的朗读,主要问题在于断句,断
句的基础是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我们断句
前要先诵读几遍课文,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一
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的句子与上下文的联系,达到正
确断句的目的。
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朗读
1.结合注释读懂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思考与交流
参考答案: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城。有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想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反复琢磨没有定下来,在驴背上用手做推、敲的动作,不知不觉中一头撞进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马上被人押解到韩愈面前。贾岛将这件事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让马停下来,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对贾岛说:“‘敲’字好。”
说完,他就和贾岛并骑而行,谈论作诗之事。贾岛在韩愈家连续住了很多天。
2.如果感兴趣,小组分角色表演文中的情境,体会“推敲”的含义。
思考与交流
点拨:表演时可以忽略“于驴上”这个环节,但是必须要注意贾岛的动作和语言:边念边用手做推或敲的动作。
3.讨论。
思考与交流
参考答案:见“串珠问题
2”参考答案。
选出一篇自己的习作,推敲词句,把推敲前后的内容加以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
拓展与运用
教师点拨:这是一次习作修改的实践。首先要正确
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然后明确此次修改的重点是推敲词句。修改之后进行比较,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查找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读一读。
积累
参考答案: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吟哦( 
 )   京兆尹(
 
 )
住宿(  
) 
留连累日( 
 )

yǐn



é

lěi
二、
比一比,再组词。
避(    ) 
炼(    )  
僻(    )  
练(    )
哦(    )  
遂(    )
俄(    )  
逐(    )
练习
追逐
躲避
偏僻
锻炼
吟哦
俄国
遂心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
A.对某人说 B.和,跟 C.称呼
2.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
A.用  B.引领  C.举
3.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
A.琢磨   B.练习  C.提炼
4.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
A.就,于是 B.遂心  C.满足
A
C
A
A
.
.
.
.
四、为下面语句选择朗读节奏正确的选项。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A.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时韩退之权京兆尹( 
 )
A.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
B.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
C.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
B
A(共20张PPT)
贾岛骑驴闯入韩愈的仪仗队,本是要被治罪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贾岛为什么要“推敲”?是如何“推敲”的?“推敲”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文。
贾岛推敲
28
1.认识“哦、尹”等生字,会写“贾、韩”等生字。
2.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苦吟诗人:在中、晚唐的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
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贾岛和姚合。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
现是苦吟,即着意于音律、对偶、字句的推敲锤炼。其诗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内容比较
狭窄,有佳句少佳篇。
相关资料

我会写
“覀”
宜扁,两竖内收;“贝”末笔为点。
jiǎ

我会写
左右横画穿插有序。“韦”竖为悬针竖。
hán

我会写
左窄右宽。右边起笔撇短,横略长且取斜势。
é

我会写
“辶”
捺要长而平,要托住“辟”。


我会写
“讠”偏上;“月”第一笔为竖。
wèi


é
yǐn
我会认
俄而
回避
吟哦
韩国
所谓
府尹
易读错字
é

é
hán
wèi
yǐn

jiǎ(姓贾)
gǔ(商贾)

é(吟哦)
ó(哦!真的吗?)
ò(哦,我走了)
多音字
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lèi(劳累 累心)
lěi(积累 累计)
léi(累累硕果 累赘)
吟哦:
讶:
权:
车骑:
具对:
留连:
赴举:
理解词语
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
对……感到惊讶。
指暂代官职。
车马。
详细地回答。
舍不得离开。
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
炼:
尚:
引:
已:
俄:
理解词语
京城,这里指长安。
琢磨。
还。
举。
止,罢了。
很快。
点击
听朗读
有情有义、有才华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说一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贾岛推敲则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凝练。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吟哦(ó é)  俄而(è 
é)  府尹(yī yǐn)






2、看拼音,写词语。
hán

huí

chēnɡ
wèi
tuī
qiāo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   )  
(2)
炼之未定(  
   )
(3)观者讶之(        )
想到
锤炼,这里指琢磨
对……感到惊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