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七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七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单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使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验算方法以及简单的小数计算,这些知识都是本课的学习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是学生学习后面的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2003年10月8日,国际上首例冷冻克隆牛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在山东莱阳农学院出生,这是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教材选用这一素材,一方面结合实际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体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先进的科研成果,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知识由易到难科学编排。
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当时学习的是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本单元借此基础,先由小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这次包括进位、退位或添0占位的情况,然后过渡到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沟通。
教材重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同时,借助整数加法运算律直接推广到小数加法运算律,学习简便运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学科学的习惯。
重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
理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算法;明白小数的竖式计算其实就是小数点的对齐问题。
教学建议:
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或者教师向学生直接介绍我国克隆技术取得的成就。然后,利用教材克隆牛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本单元是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本单元的评价,不但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
5.抓住重点,以纲代目。
两个信息窗中,第一个信息窗是教学的重点,第二个信息窗是第一个信息窗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教学时要突出第一信息窗的教学,第二信息窗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小数加减法
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1
整理复习
1
总计
3
1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展现生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提示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和探索,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对位其实就是小数点对齐。
难点
理解在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其实就是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克隆的知识,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体长
身高
体重
健健
0、72

0、76

38千克
壮壮
0、76米
0、79米
38、04千克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0.7
7
+
0.0
3
0.80末尾的这个0可以去掉吗?
————————
0.
8
0
答:“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0、8米。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0.76-0.72=0.04
(米)
答:“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0.04米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继续探究:
你会计算1.3-1.25吗?
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独立思考
探究算法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
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 (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
探讨算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3-1.25=0.05
(分米)
1.3
0
-
1.2
5
_————————
0.0
5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0”补齐)。
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 (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1.3-1.25时1.3百分位上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加强算法
深化理解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进行验算。
指名学生板演
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加法验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
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在得出算法后继续探究小数减法,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三)巩固新知:
计算并验算
26.81+5.29=
1.92-0.71=
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达标反馈
看谁做得对?
3.2+1.8=
0.9+0.6=
0.1-0.01=
1.2-0.12=
1-0.385=
3.2-2.3=
0.76-0.38=
15-7.35-2.65=
2.1+0.2=
0.3+0.7=
3.6+1.6=
7.5-0.5=
3.7-0.9=
2.13-0.02=
3.51+0.2=
102+0.3=
1.12-1.02=
4.5-0.01=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七)布置作业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_____对齐,也就是把_____上的数对齐,再按照______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______点上小数点.

7.83与2.37的和与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和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相差______.

1与0.09多______,25个0.01比25小_______

甲数是16.9,比乙数多7.26,甲、乙两数之和是_______

甲数增加1.2后比乙数少0.75,已知数是2.95,甲数是_____.
直接写得数。
1.5-0.5=
1-0.9=
2.3+0.6=
0.9+0.8=
1.9-0.9=
3.5
2.4=
0.36+0.64=
0.96-0.3=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0.77+0.03=
0.8
(米)
0.7
7
+
0.0
3
_————
0.8
答:“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0.8米。
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0.76-0.7272=
0.04
(米)
0.7
6
-0.72
——————
0.04
答:“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0.04米
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其实质是相同的,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比较和归纳,得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通过比较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异同,体会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被减数是最小的两位数,减数的整数部分是0,小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它们的差是(
)。
(2)(10.36+2.36)+7.64=10.36+(2.36+7.64),这是应用了(
)。
(3)5.47至少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至少减去(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4)两个加数的和是10.84,其中一个加数是3.52,另一个加数是(
)。
(5)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和减数都是15.62,被减数是(
)。
答案:(1)9.01
(2)加法结合律
(3)0.53
0.47
(4)7.32
(5)31.24
资料链接:
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什么东西可以克隆?
应该说有生命的都可以克隆。
现在已经克隆什么?
蛙:1962年,未成功。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法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根据情景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0.98―0.22―0.1
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0.98―(0.22+0.1)
=0.98-0.32
=0.66(米)
答:“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0.66米。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格式。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亲自动手、合作交流提升认识。
继续探究:
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8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米)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7.65+3.72+6.35+6.28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
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三)巩固新知:
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4.95
(1.38+1.75)+0.25=□+(□+□)
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
5
.64+4.65+0.36
=
4.65+5.64+0.36
(
)
=
4.65+(5.64+0.36)
(
)
=
4.65+6
=
10.65
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
19.1+1.26+2.74+0.9(
四)达标反馈
1、甲数是15.24,比乙数多7.6,乙数是多少?
2、3.58加上7.08与5.1的差,和是多少
答案:1234、44764、243、25、6655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七)布置作业
1.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25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2.一桶油连桶共重12.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6.85千克,原来的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3.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小华跳了1.05米,小明跳了1.12米,小兵跳了1.21米,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答案:7
1.532
95
768
3475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0.98―(0.22+0.1)
=0.98-0.32
=0.66(米)
教学反思:
计算课上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在适当复习铺垫后,以新的问题方式直接出示例题:7.65+3.72+6.35+6.28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板演不同计算方法并提问:①有几种不同计算方法(产生多种联想,开拓运算途径。)②你打算选择哪一种?为什么?(选择合理运算途径,优化运算过程。)这样设计一个对比情景,让学生从实例中感知:简算方法运用可以避繁就简,既提高了运算速度,又能提高运算正确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简算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简算意识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
教学资料包:
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数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形成了一定的计算能力。生活中大量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本课通过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以学生的学为主线,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既掌握认知目标,又在学习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依据新课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口算、估算、笔算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的能力。三、教法、学法
所以,在教法上,我选用了“创、导、探、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实践应用中去理解和掌握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以启发谈话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能以旧促新,调动学生的兴趣)
再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你能帮他算一算吗?从而引出运算,揭示课题。(通过创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再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提出问题:在竖式计算中为什么不把“6和3”对齐相加呢?请你想出不同的理由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让学生小组讨论:24.83百分位上的3和几相加呢?添“0”的依据是什么?并在全班汇报。(这样,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鼓励其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建构新知,养成学生类推、迁移的学习本领。在探索、交流、讨论中,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没有了元角分的帮助,怎么办呢?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从特殊抽象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总结出“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的计算法则。
紧接着让学生去探究整数与小数相加的方法,通过计算交流,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对齐相加”的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活动二:再创情境,介绍两个村小麦的收成情况。提出问题:49.5吨比32.48吨多多少吨?怎样列式?以此引出运算。(教师板书算式)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提问: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百分位上怎么减?
(因为有了小数加法的基础,小数减法竖式中如何对位已不再是难点,此时的重点在于被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减?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实践、找到合适的方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及时小结出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顺利的完成了。然后,我出示了以下巩固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在计算中,你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怎么解决的呢?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被减数是整数时怎么减?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添几个“0”减最合适?通过这样的练习,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活动三:小结质疑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结提问:(通过总结,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记忆。此时此刻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活动四:分层练习,促进应用
为了提升学生运用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1、小试牛刀:填空练习;
2、再接再厉:判断对错;
3、生活冲浪:解决问题;
4、勇攀高峰:生活拓展。(练习具有层次性,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第4个练习,具有开放性,又培养了估算意识。)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洁、清楚,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教学资源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安装一条燃气管道,甲队每天安装62.5米,乙队每天安装
77.2米,10天完成任务。这条燃气管道有多少米?
2.水果超市第一天卖出樱桃67.3千克,比第二天卖的多18.8千克,第三天卖的比
前两天的总和少30.8千克。第三天卖了多少千克樱桃?
3.有甲、乙两箱货物共重24.72千克,甲箱重15.3千克。甲箱比乙箱重多少干克?
4.小泉买词典用去23元5角,比买文具盒多用去8角3分。他一共用去多少元?
(用小数计算)
5.一批货物承包给甲、乙、丙三个运输队,甲运了95.8吨,比乙多运了2.8吨,比
丙少运4.8吨。这批货物共多少吨?
精彩片段:
测试卷:
一、填空题。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
)对齐,再按照(
)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
)要和横线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2.商品的标价一般用(
)作单位,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
),第二位表示(
)。
3.把2元3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应是(
)。
4.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与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相差(
)。
5.比3.92多0.4的数是(
)。
6.比4.93少1.5的数是(
)。
7.三个数的和是123.5,第一个加数是23.5,第二个加数是12.5,第三个加数是(
)。
8.某小学九月份办公费结算清单如下,请你把它结算出来.二、仔细计算。
1.直接写得数.
3.6+4.4=
0.375+0.625=
5-0.12=
0.48+5.9=
4.3-1.6=
0.74-0.4=
6.2-2.8=
0.04+0.4=
1.69-0.69=
4-1.4-1.6
3.2+9.4+6.8=
14.3-5.6-4.3=
2.用简便方法计算.14.15+5.87+5.85
8.07-5.8
+0.93
28.93-7.46-5.54
6.38+5.4+4.6+3.62
12.6-3.28+7.4-5.72
15.047+8.92-5.047
80-(8.24-6.3+1.76)
27.62-(7.62+4.85)
三、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6米4厘米-3米60厘米
13元-5元8角5分
6千克20克+420千克
1吨5千克-850千克
18平方米30平方分米-12平方米63平方分米
五、列式计算.
1.什么数比9.83多1.29?
2.从43.24里减去什么数得8.96?
3.7.48与5.96的和比20少多少?4.10减去3.49与4.78的和,差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一袋米吃去32.18千克,还有17.82千克,这袋米原有多少千克?
2.一个足球48.36元,一个篮球54.27元,王老师用150元买
足球,篮球各一个,应找回多少元?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4.两根电线,第一根长48.3米,比第二根长6.5米,第一根用
去9.4米后,比第二根少多少米?
5.一把椅子35.4元,比一张桌子便宜
16.2元,学校买了100
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6.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7.甲仓有粮58.4吨,乙仓有粮44吨,从甲仓运走多少吨粮以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