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教材选取现实性的素材——果蔬博览会,以采访的形式展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不仅要解决算理问题,还要解决算法问题。教材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及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建议
1、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具,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操作学具更能发挥帮助理解算理的优势。
2、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估算的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灵活思考,学会估算的方法。
3、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参观风筝厂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时时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处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完成计算,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感与兴趣,就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1
课时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1
课时
3.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1
课时
4.回顾整理
1课时+机动1课时
5.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总计
6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教师对算理进行梳理和说明,并总结口算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又要召开了。这节课,我就带着大家走进果蔬博览会去参观,到那里去了解一下情况。看有没有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情境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果蔬博览会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问题。
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 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应该怎样解决呢?
根据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96÷3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类的口算问题。
师板书:96÷3
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即将要研究的问题是——9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是多少根小棒?
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方法:
用学具操作:
(1)把九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三个十,就是三十,把六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二个一,就是二。
90÷3=30
6÷3=2
30+2=32
(2)因为32×3=96,所以96÷3=32
(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化。)
交流各种算法。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析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分别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让孩子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并总结出问题,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
96就是9个十,6个一,我们先用9个十除以3是3个十,3个十是30,6个一除以3是2个一,2个一是2,30+2是32。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厉害,运用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就解决了今天的问题。
2、师: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
生1:把480看作48个十,48÷4=12,12个十就是120。
生2:我们是这样计算的:因为4个百除以4等于1
个百,8个十除以4就是2个十,也就是20,100+20=120。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正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120×4=480所以480÷4=120 (学生可以根据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师: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数都是整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小结:
480是48个十,我们先不考虑0,48(个十)除以4得12(个十),十二个十也就是120,在12的后面添上0即得120。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到的除法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区别。)
3、拓展应用
拓展提高:
做课本第三页自主练习第1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口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通过小组比赛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3页自主练习第1、2小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3页自主练习第三小题。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对除法有新的认识,同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四)达标反馈
1.口算下列各题。
40÷2= 48÷4=
300÷3=
505÷5=
960÷3=
69÷3= 420÷2=
550÷5=
268÷2=
770÷7=
2.找出规律接着填。
(1)720、360、180、(
)。
(2)12、24、48、(
)、(
)。
(3)880、440、(
)、(
)
3.我每周平均读书2本,几周能看完40本?
答案:
1.20
24
100
101
320
23
210
110
139
110
2.(1)90
(2)96
(3)220
110
3.20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末尾有“0”,而整数部分能整除时,可直接用整数部分去除,最后“0”可直接加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填。
做62÷2=(
),我想:60÷2=(
),2÷2=(
),(
)+(
)=(
)
做840÷4=(
),我想:840是(
)个十,84÷4=(
),(
)个十是(
)。
2.口算下列各题。
33÷3= 80÷4= 96÷3=
60÷6=
360÷3=
555÷5=
280÷2= 480÷4=
3.找规律,练一练。
2×(
)=60
6×(
)=120
36×(
)=360
60÷2=
120÷6=
360÷3=
4.爸爸购买了一项理财产品,平均每天收益4元钱,多少天收益84元?平均每周收益多少元?
武汉到广州南站的高速动车7:00准时出发,经过2小时,行驶了540千米,武广高铁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千米?
6.琪琪在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把除数3看成了4,结果商是60,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答案:
1.31
30
1
30
1
31
210
84
21
21
210
2.11
20
32
10
120
111
140
240
3.3.30
20
10
30
20
10
4.84÷4=21
7×4=28
5.540÷2=270
6.60×4÷3=80
板书设计
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
96÷3
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480÷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算法。这样既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9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
出900÷3、9000÷3、9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第一,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第二,
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第三,90÷3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
“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1、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这里面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
生:我3天接待了96个客户。
师:同学们尝试着列一下算式吧。
生:96÷3
师:等于多少呢?
生:3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32×3=96,所以96÷3=32 (这是用乘法考虑除法的办法)
生2:把九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三个十,就是三十,把六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二个一,就是二。
90÷3=30
6÷3=2
30+2=32(借鉴了乘法的计算方法)
资料链接
运算符号的来历
同学们每天都与+、-、×、÷打交道,做起题来也已经习惯了有它们的帮助,但你们一定还不知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可比数字晚多了。
大约五百年前,德国科学家魏特曼在横线上加上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来表示减少的意思,从此,数学这一学科就多了两个新成员,这就是“+”、“-”的来历。
“×”
是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艾在三百多年前提出来的,他认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于是把“+”斜过来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
“÷”是瑞士数学家拉哈提出来的,他在两点中间放上一横,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同学们,现在我们不仅会使用这些数学运算符号,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来历,以后算题的时候就会辨别的更清楚,计算的更仔细了。
国际果蔬博览会
2000年3月,果蔬会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例会,每年金秋季节在山东烟台举行。这也是继广交会、投洽会、高交会之后,国务院批准的又一个国家级大型国际经贸例会,被誉为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与中国政府在农业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三个国际组织,中国工程院等7个国家部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会议的主题是“让绿色永恒”。会议内容包括果蔬、食品及相关产品展览展示、实用技术讲座和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洽谈三个部分。本届会议共设置700个国际标准展位,划分为种苗、果品、蔬菜加工产品、酒类、饮料、食品、生产资料、机械设备、水产渔业、花卉、媒体等11个展区。烟台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烟台花生、长岛海参、莱州螃蟹等土特产名扬四海。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5-8,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提示:教学中让学和主动去探索,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试商得出结论的过程,理解除法的算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技巧。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大型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参观,今天果农们又来邀请我们去做客了。你看,葡萄园的村长伯伯和枣庄的叔叔在招手欢迎大家呢,走吧,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葡萄园,走进枣庄。(出示课件:美丽的葡萄园果实累累,教材第5页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当葡萄园的视频展现到大家面前的时候,孩子会一下子走进去,进入状态,加上老师适时的语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程也会很好地展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
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同学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巡视,和学生交流)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56÷4,因为一共有4个葡萄园,去年一共生产了156吨的葡萄,要求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的吨数就用除法,所以是156÷4。
师:你能估算一下156÷4的结果吗?
生:160÷4=40,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不会超过40吨。
师:那么平均每个葡萄园到底产葡萄多少吨呢?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小组汇报
生:我们估算出商比40少,先商30,30乘4得120,还有36箱,再除以4得9,合起来是39。
生:我们估算商应该是30几,所以我们认为再计算时应该先商3,表示3个十,所以应该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5对齐,3个10乘以4得120,还有36箱,再商9,所以得39。
生:百位上是1除以4不够,再看前两位为15,15表示15个十,除以4商3个十,应该与十位上的5对齐,3个10乘以4得120,还有36箱,再商9,所以得39。
师及时鼓励,适当补充。
师:每箱装5千克,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谈话: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建议大家先思考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再计算,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能够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做题,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让学生独立完成是知识的再次巩固和训练。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6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校正,组内检查竖式是否规范,典型错误教师板书讲析。
2.完成教材第6页自主练习第2小题。
学生自己读题,教师帮助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对本课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文字题是对学生总结能力的考查,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应用价值。
(四)达标反馈
1.口算下列各题。
13÷3=
14÷4=
13÷7=
49÷6=
50÷6=
65÷9=
39÷6=
29÷4=
24÷7=
43÷8=
2.用竖式计算。
168÷8=
192÷6=
185÷5=
216÷8=
128÷4=
234÷9=
3.五宋小学2015年招新生147人,平均分成三个班,每个班多少人?
参考答案:
1.4……1
3……1
1……6
8……1
8……2
7……2
6……3
7……1
3……3
5……3
2.21
32
37
27
32
26
3.147÷3=49(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你还有哪些困惑共同解决。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百位上是1,不够除,要在十位上商,这时商是两位数。
感谢大家的学习帮助了葡萄园的伯伯和枣庄的叔叔。
设计意图:全面总结,既注重知识和方法,又注重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理念,同时不忘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
(六)布置作业
1.直接写得数。
6÷2=
9÷3=
5÷5=
8÷4=
60÷2=
90÷3=
50÷5=
80÷4=
600÷2=
900÷3=
500÷5=
800÷4=
2.填空。
再计算146÷2时,百位上的
不够除,继续看
,146的前两位
除以
,商是
,写在
位,表示
个
,余下的
,再除以
,商
,写在
位上。146÷2的结果是
位数,是
。
3.先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
115÷5=
186÷3=
468÷9=
534÷6=
4.2016年有366天,相当于有多少周零多少天?
我们学校三年级的288名同学,准备去参加夏令营,分成了9组,每组多少人?
6.我在寒假里用7天看了《帅哥变形记》这本书,这本书共217页,我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参考答案
1.3
3
1
2
30
30
10
20
300
300
100
200
2.1
十位
14
2
7
十位上
7
十
6
2
3
个
两
73
3.23
62
52
89
4.366÷7=52……2
5.288÷9=32
6.217÷7=31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56÷4=
395÷5=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是一个重难点。在计算本课例题的过程中理解十位上余数的意思和十位上有余数后接下去该怎样计算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比较,弄清互相之间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突出今天所学的知识,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十位上除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而个位上有余数则不要再除。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师:李伯伯今年种了4个葡萄园,去年产葡萄156吨,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师:你能帮李伯伯算一下吗?该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师板书:156÷4
师:156÷4这里的商大约是多少呢?我们先来估算下。
生:大约是40。
师:李伯伯不满意了,他说:我需要准确的结果,不能大约。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列竖式笔算。
师:你们愿意自己先试试独立完成吗?
师: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做做看。谁愿意大胆试一试呢?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可以小组讨论。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师:下面的小朋友算好了吗?你们的结果对吗?
师:小眼睛看过来,请小朋友一起来做小老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好吗?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
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4除几?1个百除以4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15个十除以4,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师:那我们也请她做回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她是怎么做的,好吗?鼓掌欢迎。
学生讲述做的过程。
师:你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讲的真不错。
师:老师也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商3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余下的3怎么办?它表示什么?
生1:3个十。
师:6表示什么?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36表示什么呢?
生:36个一。
师:再用36个一除以4,能除尽吗?
生:
正好能除尽。
师:当余数是0或者比除数小,不能再继续除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这道题。
资料链接
为什么做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小学生们,当你学到除法的时候,你想到一个问题没有:我们以前计算加法,减法,乘法时,都是从最低位开始算起的,为什么等到做除法的时候,却要从高位开始算起呢?
能想到这的一定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先来做道除法题吧:“你还有小明小红小黄分饼干,一共12快饼干,每人可以分几块?”
就是12/4=3,每人分到三块吧。
我们也可以用减法来做,那就是每人先都拿1块,再都拿1块,能这样拿几次,那每人就能分到几块。
列成算式就是12-4-4-4减了3次。
实际上,除法就是把平均分的减法简单化了。所以我们算除法的时候离不开减法,每步都要用到。
除法算式都可以变成减法去做,比如88/4,怎么用减法做?
88-4-4.....-4-4
一共要减22次,你一定不耐烦了吧。
那么我们看看除法算式怎么列的再想想。原来除法就是先减去20个4,再减去2个4。这样就能写成:
88-40-40-4-4
只用做4次减法了。
明白了吧,除法从高位算起,是让我们少减很多次,算得快呀。
你又要问了吧,以前的人们是怎么想到这么巧妙的办法的呀。是呀,他们太值得我们尊敬了,别看这都是呆板的固定,那全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除法的由来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3.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9-11,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提示:在教学时,不要直接讲授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在试一试、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过程,从而理解规律,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
难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内容,体现数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去生产厂家看一看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进入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选择最有意义的问题全班交流。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合作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理解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独立思考,探寻方法。
谈话: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谈话:428÷4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班内交流,深化方法。
谈话:哪个组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方法并演示:
(1).用小棒摆一摆。
(2).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
(3).用竖式计算
4、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交流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谈话: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试除练习。
学生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算法。
生1:得出商是17;
生2:得出商是170;
生3:得出商是107。
师:“你认为这三种结果,哪个正确呢?为什么?”
师小结: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个竖式)
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呢?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
2).自主解决“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理解十位上0除以一个数应在十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204÷2
谈话:204÷2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
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
3)自主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理解个位上0除以一个数应在个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420÷3
谈话:420÷3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
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0除以3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
师点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再要忘记商。
设计意图:知识点迁移是本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最好体现,如果学生能很顺利将后面的问题解决,说明对除法的算理理解的相当到位。利用已学方法解决同类问题,是对学生的一个提升。
(三)巩固新知:
1.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这是一道最基本的竖式计算,考查的是学生对竖式的法则掌握。
2.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
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3.一本书有168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12页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
(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168÷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看2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24,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每天看2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4.13页的13题。本题是探索发现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算式的特点,通过讨论,发现算式的规律。
设计意图:此题是一道提高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在本课上是对除法计算的巩固,在能力上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达标反馈
1.口算
208÷4=
400÷5=
287÷7=
600÷6=
248÷8=
630÷9=
2.列竖式计算。
428÷4=
306÷3=
218÷2=
836÷4=
918÷3=
612÷3=
3.把824个西红柿放在8个筐里,平均每筐装多少个?
参考答案:
1.52
80
41
100
31
70
2.107
102
109
209
306
204
3.824÷8=103
(五)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板书自由发言。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总结,老师和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总结,在说的过程当中给学生“回味无穷”的课堂快乐。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208÷4=
400÷5=
287÷7=
600÷6=
248÷8=
630÷9=
2.列竖式计算。
515÷5=
624÷6=
918÷9=
763÷7=
528÷4=
388÷2=
3.填空。
85×4
(
)÷2
(
)÷5
(
)×6(
)
540÷5=(
)÷3=(
)×4=( )÷6=(
)
判断题。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9。(
)
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
(4)0除以任何数(不为0)都得0。(
)
5.5节车箱共有540个座位,平均每个车箱有多少个座位?
6.545名学生分5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答案:
1.52
80
41
100
31
70
2.105
104
102
109
108
194
3.340
170
34
204
4.×××√
5.540÷5
6.545÷5=109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428÷4=107(千克)
428÷4=107(瓶)
教学反思
204÷2=102(千克)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竖式计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由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试算428÷4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在十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情况下商0占位,十位上漏写了0,得出商是17;还有的学生直接把个位上的商写在了十位上,个位上却写上0,得出商是170。多数学生在计算中得出商是107。对这三种结果,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你认为这三种结果,哪个正确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结果为“107”,
分辨的理由有三种解释:(1)有的学生通过验算的方法得出107是正确的。(2)有的学生从估计商的位数入手,得出商不可能是两位数,所以107是正确的。(3)还有的学生结合做题前的估算结果,判断107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了孰是孰非。这时我让算对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算的,使全体同学同时感受到只有在十位上商0占位,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有了自己的探索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心情很愉快。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教学资料包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前面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以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本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快乐。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
难点:百位够除有余数,十位是0的除法计算。
(5)教法、学法
教法:用课件出示以“猪八戒分西瓜”为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讨论理解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6)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学生口算,并说明理由。
0÷2
0÷9
0÷6
0÷8
0÷12
结合学生的讲解,指出:0在除法计算中,比较特殊。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04÷2
600÷3
420÷7
666÷6
168÷8
630÷9
960÷3
287÷7
二、创设情境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
师出示课本P6信息窗2画面,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到过了哪些生产厂家,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汇报:
果汁厂: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
果脯厂: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
葡萄酒厂:3分钟生产干红葡萄酒420瓶。
6分钟生产干白葡萄酒662瓶。
3、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思考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1)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2)平均每小时生产果脯多少千克?
(3)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4)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
1、读一读: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想一想,分析问题,然后尝试列算式解决问题
列式:428÷4
2、估算:估计一下这题商是多少?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3、笔算:学生自己练习,把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点评:注意在讲评的时候,比较哪种算法更简便。并指出:遇到这种情况,百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十位上不够除(不够商1)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这样算比较的简便。我们的作业就该用这种格式进行书写。
5、学生练习独立解决问题2:(204÷2)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再同桌互相检查对方做对了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总结:百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十位上是0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
活动二:
1、读一读问题:葡萄酒厂:3分钟生产干红葡萄酒420瓶。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思考分析尝试解决
列式:420÷3
2、自己练习,探索算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
遇到这种情况,十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个位上是0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个位上商0。这样算比较的简便。
4、根据解题方法,自己解决(4)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662÷6)
当十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个位上不够除(不够商1)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个位上商0。这样算比较的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11页“自主练习”1题。
2、学生先判定上的位数(说说自己的想法),再估算结果,然后笔算结果。
3、集体订正结果。
五、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重视0的占位的作用,努力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六、布置作业:p12第3、4、5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428÷4=107(瓶)
教学反思
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204÷2=102(千克)
5.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练,问题带着竖式,让学生清晰看到竖式的正确列法,为学生找下坚实基础。
(二)数学资源
年少祖冲之爱动脑
祖冲之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祖朔之教他读《论语》。读了一段,就叫他背诵一段,可是教了两个月,祖冲之却只能背诵十来句,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到地上,不教了。以后,祖朔之又改变方法,把一些注解教给祖冲之,叫他理解“孔子之道”。可是,小冲之总是不懂。气得祖朔之大怒,骂道:“笨蛋”,“蠢牛”,“没出息”。有时急了还要打上几板子。其实,祖冲之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孩子。虽然,他不喜欢读经书,但他却酷爱数学、天文。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小冲之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周髀算经》上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这种说法可信吗?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把睡在身旁的妈妈叫醒,恳切地对妈妈说:“把您做鞋用的绳子给我一根,好吗?”妈妈望着他幼稚的小脸,爱抚地说:“可以。不过,你要绳子干什么?”“好妈妈,您先别问,等会儿我告诉您”。小冲之央求说。妈妈知道小冲之很懂事,就高兴地答应了。小冲之拿着绳子,飞快地跑到村头的大路上,一会儿朝前看看,一会儿朝后望望,像在等什么人似的。
突然,前面来了一辆马车,小冲之喜出望外,急忙跑上去拦住马车说:“爷爷,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吧?”赶马车的是一位老人,听小冲之说要量马车的轮子,感到莫名其妙,他想看个究竟,就停住马车,对小冲之说:“你量吧!”
小冲之首先把绳子在车轮上绕了一圈,然后把被绕的绳子均分成三段,再用其中的一段量车轮的直径。左量右量,总觉得比直径长。他百思不得其解,问老人说:“爷爷,书上说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可为什么周长的三分之一比直径长呢?”老人被小冲之的话问愣了。他想:我赶了一辈子马车,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你一个小孩子家,想这些问题干什么?他不想耽误赶路时间,就一边吆喝牲口,一边笑着说:“孩子,我怎么知道它的长短呢?”马车轱辘辘地向前走着,周长的三分之一比直径长的问题,在小冲之的脑海里翻腾着。小冲之一直想啊,想啊,直到四十多岁时,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迷,算出了精确的圆周率。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除法运算显神通。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别人要想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
4.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14,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计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的过程,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并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意义,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打开书,翻阅本单元知识点,在小组内说一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计算知识点。
2.出示算式,给知识点分类。
400÷2
827÷4
84÷4
519÷3
360÷3
210÷7
806÷8
495÷7
学生尝试分类后,互相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不同有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分类的依据,表扬能够有序分类的,指出分得不够合理的地方。
预设学生的分法:
1)根据商的位数分成商是两位数和三位数的除法。
2)根据商里有无0分成有0和没0的除法。
3)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是对学生逻辑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想。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师:元旦快到了,老师决定在我们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想一想,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进行交流]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图中的小朋友为筹备联欢会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整理]
活动二:教学左面板块
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
(1)“60人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由此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活动三:教学上面的板块
师:215名学生参加联欢会,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多少张桌子?
你能估计一下吗?你会准确计算吗?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每张桌子坐3、4、5、6、、、、、、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将知识的回顾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边练边理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四:教学右面板块
师:观察右面的图,你都能发现哪些信息?小组内交流。
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合作探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五:教学下面板块
师:你能说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吗?混合运算时要怎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前一部分的复习,对本单元的各个内容重难点进行了回顾。以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了巩固和复习,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是有用的,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
1.教材15页2、4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在交流答案的过程中校正竖式的写法是否得当。
2.课件出示15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做题方法和步骤。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
设计意图:7小题是动物的体重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课件出示也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各个动物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对除法有新的认识,同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四)达标反馈
1.直接写得数。
40÷2=
400÷4=
420÷7=
720÷9=
200÷5=
540÷6=
280÷4=
180÷9=
0÷130=
640÷8=
2.估算。
91÷3≈
498÷5≈
398÷8≈
354÷7≈
159÷4≈
806÷9≈
298÷5≈
407÷8≈
3.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86÷7=
96÷4=
696÷4=
★580÷5=
603×8=
144÷3=
参考答案:
1.20
200
60
80
40
90
70
20
0
80
2.30
100
50
50
40
90
60
50
3.112……2
24
174
116
4824
48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新课标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32÷8
450÷5
630÷7
42÷6
54÷9
120÷4
240÷8
33÷6
52÷8
450÷9
2.列竖式计算。
615÷3
624÷6
218÷2
525÷5
3.645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
4.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王大妈家摘了140千克苹果,2千克为一袋,7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
6.三年级共有女生56名,男生64名。4名同学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男生和女生各可以分成多少组?
答案
1.4
90
90
7
6
30
30
5……1
6……4
50
2.205
104
109
105
3.645÷5=109
4.832÷4=208
5.140÷2÷7=20
6.(56+64)÷4=30
56÷4=14
64÷4=16
板书设计
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反思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回顾整理时先有个人整理再小组交流最后共同归纳;强化知识点时,有生提问学生替代老师提问,既给了孩子思维的空间有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时同样由学生提醒学生。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渗透着学生的自主性。
(2)练习设计,有梯度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尽量适合每一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有最大的收益。训练的内容依次是基本计算、综合能力、实际运用多元策略、思维拓展,层层递进
科学合理,题型多样,联系方法灵活多样,适合孩子们最大限度的能力提高。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小熊打水
熊奶奶生病了,她自己不能打水。
小熊说自己长大了,应该帮奶奶做点事。于是,他就包下了打水的任务。
熊奶奶家的水缸可以盛8桶水。小熊每天早晨提4桶水。熊奶奶全家每天要用3桶水。
熊奶奶躺在床上,问小熊:“这样下去,到第几天,我们家的水缸会盛满水 ”
小熊说:“这不是很简单吗 我每天打4桶水,每天用3桶,还余1桶,8÷1=8,到第8天,水缸就会盛满了水。”
熊奶奶却说小熊算错了。小朋友,你说呢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5.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18,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掌握“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索分析——拓展延伸”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这里的书可真多呀!最近学校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看这些同学在忙些什么?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直接进入图书馆的情景,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上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3个书柜能放得下吗?
(2)小强修补了多少本书?
(3)平均每小时贴多少本标签?
(4)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
梳理知识,回顾整理
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可以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解决。在解决前我们先想一想,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
小组内交流汇报。
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生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评价
重点说说解题思路
3、鼓励多种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把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小组交流提升合作能力,通过鼓励多种方法解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巩固新知:
小丽6天看完一本546页的故事书
(1)平均每天看几页
(2)3天看了多少页
如果每天看8页。大约需要几天看完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出题目的条件有哪些?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小组内讨论方案的对错,提出改进之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老师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自学,并通过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反馈
1.竖式计算。
590÷5=
600÷8=
144÷3=
696÷4=
565÷5=
968÷4=
2.126÷3的商是(
)个(
)和(
)个(
),也就是(
)。
3.有804名同学想要在本周日去孔繁森博物馆参观,大家打算分两批去,那么,每一批有多少名同学?
参考答案:
1.118
75
48
174
113
242
2.4
十
2
一
42
3.
804÷2=402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以涂一涂“丰收园”里的苹果。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课堂更加高效而扎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以涂一涂“丰收园”里的苹果。让学生学习有了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口算我最棒
250÷5=
420÷6=
140÷7=
96÷3=
400÷8=
930÷3=
0÷8=
216÷3=
2、我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34÷8=
754÷5=
860÷6=
824÷4=
714÷7=
924÷3=
3.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
)
(2)、估算247÷6,把247
看作240来估算
(
)
(3)、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被除数。
(
)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来竖式验算。(
)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
4.列式计算我最强。
(1).
420
是5
的多少倍?
(2).
364
里面有多少个7?
(3).
用3
除960,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4).
被除数是275,除数是2,商是多少?
5.大熊猫重72
千克,小熊猫重3
千克,大熊猫的体重是小熊猫的多少倍?
6.
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35
千克,苹果的重量是运来的梨的4倍,运来多少千克梨?
7.学校买了804盆花想要摆在学校门口,如果摆成图案,每个图案需要4盆花,那么一共可以摆出多少个图案?
答案
1.50
70
20
32
50
310
0
72
2.54……2
15……4
143……2
206
102
308
3.√√√×√
4.420÷5=84
364÷7=52
960÷3=320
278÷2=139
5.5.72÷3=24
6.8×35÷4=70
7.804÷4=201
板书设计:
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
教学反思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发现最简便的解题思路。部分学生仍旧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以把握,比如列不出正确的算式,列出算式计算失误等。所以课后还需此类习题的练习。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
电视塔上有一串彩灯,按“红、黄、绿、白”的顺序排列起来,请你算一算,第14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第27盏、第36盏彩灯又是什么颜色
2.一列数按“1,
4,
2,
8,
5,
7,
1,
4,
2,
8,
5,
7,
1,
4,
2,
8,
5,
7…”排列,问第50个数字是几 第96个数字是几
3.2007年5月1日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4.王老师把1~64号拼音卡片依次发给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第59号卡片应发给谁
资料链接
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个规定:0不能做除数。可是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呢?
在小学数学中定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就是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从整数除法定义中可以知道:如果bq=a,那么a÷b=q
,当a=0,b≠0时,∵
b×0=0,∴
0÷b=0(这是除法的补充定义)但除数b不能是零,这是因为如果b=0,那么
1、当a≠0时,由于任何数乘0都不可能等于整数a,所以a÷0的商就是不存在的。
2、当a=0时,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所以a÷0的商是不确定的。
我们知道,在加法、减法与乘法中,和、差(如果存在)与积都是唯一的,在除法中也要排除商(如果存在)不是唯一的情况,因此规定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0。
理论上也许比较费解。我们知道除法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每几个一份”。例如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就是把6平均分成三份求每份是几,所以6÷3=2(个)。同样有6个苹果,要想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算式6÷2=3(个)。上述情况要是除数为0的话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1、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0份,每份是几个?这是没有答案的,6个苹果不能分成0份这是不可能的。2、有6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0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这也很可笑了,每个小朋友分0个,那个不管有多少个小朋友都可以了,反正小朋友手里没苹果。这里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所以0不能做除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