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呈现的素材非常新颖、有趣、做梦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件被赋予了童话色彩小朋友梦中的人物孙悟空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神话形象,用这样的素材引入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在“自主练习”和“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际测量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估测和实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梦中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金箍棒逐渐变小的情境。借助“1毫米有多长呢”、“1分米有多长呢”等问题,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借助问题“1千米有多长”引入对长度单位“千米”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建立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的概念。
3、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换和转化。
教学难点
1、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互相转化,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进行长度单位的估测。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小朋友在梦中见到孙悟空,观看金箍棒的变化和孙悟空比本领两个有趣的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境,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的测量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估测自己的步长等,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估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测量物体时先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要结合具体活动和实际操作,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对测量的体验,以及对千米、分米和毫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机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简单的单位换算
1
千米的认识
1
合计
3
1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36页,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
本课创设的情境“神奇的金箍棒”生动有趣、既能把今天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糅合进去,又符合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时要重视对情境图的充分利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度单位的认识内容实践性比较强,加之小学生又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并逐步完善。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同时教师应参与其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检验本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2、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1分的硬币、名片、1角纸币、粉笔盒、作业本若干个
学生准备:学生尺、卷尺、一分的硬币、名片、别针、铅笔芯、1角纸币、长10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
(2)关于它们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字母表示:米m,厘米cm
生:关系:1米=100厘米
生:手势表示米和厘米
(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是研究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厘米和米,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然后实现知识的迁移,借学生口引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毫米
1、请你拿尺子量一量手中橡皮的长度或厚度(学生活动)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总结:听了几个同学的汇报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要么用了大约这个词语,要么说几厘米多一点,要么说不到几厘米,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毫米(mm)
2、学习毫米(小组活动)
仔细观察直尺,从哪儿到哪儿是1毫米
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找到不同地方的1毫米
总结: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画一画:把你找到的1毫米画在练习本上?谁先来黑板上演示一下 他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自己试一下吧
找一找:找一找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举例:(1)把1个1分硬币捏在食指和拇指中间,这枚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2)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仔细观察直尺他能告诉你,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生:我数了数刻度3到刻度4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生:我数了数刻度5到刻度6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总结:1厘米=10毫米
(二)学习分米
1、请拿出你准备的长10厘米的纸条,同桌两个互相检查一下你同桌的准确吗?把有疑问的给老师。
2、向老师学习把10厘米的纸条记在手上。(手势)
3、同学们,我们这个手势是10厘米,也是1分米。你记住了吗?学生之间重复说10厘米是1分米。板书分米(dm)
4、在直尺上寻找1分米,你的直尺上的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
5、画一画,画出你找到的1分米。
6、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
7、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
因为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测量基础,所以我选择,先测量橡皮,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接着从认识毫米开始,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孩子们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巩固新知:
量一量,选择合适单位。
测量橡皮和铅笔。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同桌商量选定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再一齐动手测量,然后相互检查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说说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设计意图:学习长度单位就是为了测量,从测量开始,在测量中结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
(四)达标反馈
1、我会画
(1)画出一条5毫米的线段。
(2)画出一分米的线段。
2、我知道
(1)字典厚大约3(

(2)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5(

答案:1、画一画一定要检查是不是线段(两个顶点,一条直直的线);2、厘米,毫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生:我知道1厘米=10毫米
生:我知道10厘米是1分米。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2、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1)蜡笔长6毫米。
(2)课桌高7米。
(3)跳绳长2分米。
()粉笔长75厘米。
3、我会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4、画一画:
(1)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少3厘米的线段。
答案: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mm,cm,dm,m)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错,错,对,错。
3、横着:毫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米,厘米,米。
4、画一画略。
板书设计
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mm),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做到了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读一读:
1、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是新加坡竹节虫,身体长达27厘米。
2、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翅展270毫米;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8844米。
小资料:
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答案:60毫米。
说课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今天我要讲的是《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5~37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2、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二、教学方法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知识迁移、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具体来说

1、知识迁移。学生有了关于长度单位学习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降低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难度,实现知识的迁移。
2.
直观演示。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毫米、分米标准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体会。用实物直观演示贯穿教学,目的就是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认识单位长度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的。
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找、摸、量等活动,自主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方法。
从学法来说
,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首先是知道了新的学习问题后自主思考,如遇有困难才展开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可以说自主思考是基础,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合作交流是补充。两者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可能是每个环节中两者都并存的。动手操作,是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之中的,使学生探究的辅助方法。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厘米和米,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然后实现知识的迁移,借学生口引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新知环节,这是本节课的关键,重点和难点都要在这个环节突破。
活动一:认识毫米
①先安排测量橡皮,在测量中发现尺子上的小格,引入毫米的学习。因为测量,学生产生需要,学习新内容成为必要,学习才会主动,学习才会重要。我是想给学生尝试、思考的空间,激发学习主动性。我们经常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不就是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吗?学生已经有学习“米”和“厘米”的经验,已经初步了解测量的知识,也就初步了解该学习长度单位的什么知识。还有一点就是,想顺应学生的需要去教学,学生最渴望了解的就是我们的探究方向。
②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和感知1毫米时,主要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比让学生亲身体验印象更深刻的。在尺子上找到一毫米,说说你眼中的一毫米,再找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差不多是1毫米,这里是建立1毫米表象的关键,所以学生说出的物体我觉得不能一带而过,所以学生找到后,我要求再量一量、比一比,这样做这也有利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找到最恰当的参照物。
认识完毫米了,又安排了再次测量最短的金箍棒的活动,设计二次测量的目的:一是可以巩固测量方法,二是可以强化对毫米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分米
认识1分米时,我给出一个10厘米的金箍棒让学生量一量以后。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1分米的长度。揭示“分米”,考虑到分米的教学内容和毫米的教学内容是类似的,不想再一步步扶着学生向前走,于是采取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想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源于发现的喜悦,所以尽量多设置些让学生思考后才能发现答案的问题。
(出示1分米的金箍棒),先估测,再量一量直接点题,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②自主学习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学习分米的重点。通过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学生会发现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③
在感知1分米过程中,“1分米有多长”的表象与生活中的实物相对照,便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形成。这一过程和毫米表象建立方法类似。
认识了毫米、分米以后,有必要总结、理顺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设计了两个活动:1.是“再次感知四个单位长度”,目的是再次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充分加深学生对单位长度表象的认识。2.是梳理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后,为了能理清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示进率、初步构建认知模型。我设计了这样图示化的板书
【……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10
10
10
(三)巩固新知:
新课结束了,安排拓展练习,以便加深认识。我是这样安排的,整节课新知的学习是从测量开始,在测量中结束,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理解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正确的描述,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达标反馈
这一环节,有两个练习题目我会画和我会填。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考虑到要实现加深巩固知识这一作用,此外还注意了习题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新旧知识的融合,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
(五)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两个题目回家进行巩固练习第一个题目是口述我们所学内容,第二个题目是判断对错。特别是判断对错题目拓展孩子们的长度单位领域,进行正确的单位使用。
五、教学效果
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一中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在本节课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感知长度单位,安排了一系列丰富而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画一画等有效教学活动,实现了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
六、板书设计
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mm),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能让孩子们心中有知识结构,突出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记忆犹新。
2金箍棒的变化——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39页,长度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间简单的单位换算。根据基本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研究几厘米=几毫米,几分米=几厘米,几米=几厘米,进行长度的比较,和长度的基本计算等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去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互相转换。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经历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毫米、厘米、分米、米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直尺,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3、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了吗?把你知道的告诉甜甜吧(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4、画一画,画出5厘米的线段和10厘米的线段。(两个同学演示画出线段,集体订正)。
5、在直尺上找到你喜欢的5厘米和10厘米仔细观察,他们是多少毫米?
设计意图:从动画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一次回忆和毫米、分米有关的知识,通过画一画线段,导入今天的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厘米和毫米的互换
1、交流你的发现
生1:5厘米=50毫米
生2:10厘米=100毫米
2、说一说你的根据
生:1厘米=10毫米,所以5厘米是50毫米,10厘米是100毫米
3、仔细观察直尺,你还能发现几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发现,巩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4、反过来,80毫米是几厘米,70毫米是几厘米呢孩子?
(二)厘米和分米之间的互换
1、刚才我们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有没有信心研究一下厘米和分米之间的秘密呢?
2、出示绿点问题:金箍棒长7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生: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是7分米。
生:1分米是10厘米,70厘米是7分米。
3、那么,4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1分米10厘米,4分米是40厘米。
总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这是我们学习今天内容的法宝,一定要牢记吆!
(三)米和分米的关系
1、提问:1米等于多少分米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2、5米是多少分米?
3、8米是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是这节课孩子们学习的依据,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想几时,先想1怎样,例如:40毫米,想10毫米是1厘米。
(三)巩固新知:
1、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
在○里填上“>”、“<”或“=”。
3厘米○3分米
10分米○1米
7毫米○1分米
生:3分米=30厘米,所以3厘米<3分米,
生:10分米是1米,所以10分米=1米
生:1分米是100毫米,所以7毫米<1分米。
2、长度单位的计算
1分米-3厘米=(
)厘米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1)学生先自己完成
(2)集体订正
生:1分米=10厘米,1分米-3厘米=7厘米。
生:26+54=80毫米,10毫米是1厘米,所以80毫米=8厘米。
98-58=4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所以40厘米是4分米。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都是思考中都需要长度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所以这里安排这两个题目进行巩固拓展,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做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达标反馈
1.
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毫米

)毫米
2.填一填。

)毫米

)分米
3.在○里填上“>”、“<”或“=”。
5毫米○4厘米
1米○9分米
10厘米○1分米
答案:1、35,28。
2、80,6。
3、<,>,=。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5厘米=50毫米.
生:我学会了怎样进行大小比较。
生:我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钢笔长14(

楼房高20(

100张纸厚8(

2、单位换算
5米=(
)厘米
70毫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3、连一连
4、测量。














5、拓展练习:
把下面的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
dm
、2
m
、2
mm、2
cm
答案:1、厘米,米,毫米。2、50,7,4。
3、5分米=50厘米,2米=20分米,4厘米=40毫米,30毫米=3厘米,70分米=7米。
4、测量略。
5、2m﹥2dm﹥2cm﹥2mm
板书设计
金箍棒的变化——简单的单位换算
5厘米=50毫米
70厘米=7分米
2米=2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观看动画片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检查学生的画线段,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分层次进行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三部分进行了精讲,巩固拓展中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比较大小和计算。这样安排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层次分明,便于接受,有助于理解。
在教学中,唯一的不足就是课堂的组织能力,教师控制的不好,导致时间分配不恰当,感觉留有遗憾。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料:猪八戒的日记
3月8日
星期二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
答案: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分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分米)长的钢笔和4(毫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资料链接:
数学思想的渗透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
、“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学精彩片段:
师:刚才我们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有没有信心研究一下厘米和分米之间的秘密呢?(出示绿点问题:金箍棒长7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生: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是7分米。
生:1分米是10厘米,70厘米是7分米。
师、那么,4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1分米10厘米,4分米是40厘米。
总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这是我们学习今天内容的法宝,一定要牢记吆!
师提问: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10厘米为1分米,1米=10分米
生: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是这节课孩子们学习的依据,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想几时,先想1怎样,例如:40毫米,想10毫米是1厘米。
3比本领——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千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前,就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以某处场地为标准,在走一走、跑一跑的过程中建立千米的表象并记录好自己走一走、跑一跑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由情境图引入“千米”,由小博士告诉大家1千米=1000米以及表示千米的字母符号后,学生就可联系生活中的1千米谈自己的活动体验。单位间的互化是难点,有必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1、在走一走、跑一跑,建立1千米的表象。
2、在说一说中加深对1千米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逐步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米尺,卷尺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既能变短,也能变长,这不孙悟空又跑到甜甜的梦中去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2、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
生2:热气球的高度也是1000米
生3:小朋友的高度是2千米
2、关于千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千米是长度单位,
是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一起举例感受一下1千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千米”是多少。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学习思路。
(二)探究新知: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 (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法指导: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图中的小朋友高度是2千米,你知道是多少吗?
生:2千米就是2个1千米,2千米=2000米。
那么5千米是多少米?6000米是多少千米?
生:5千米就是5个1千米,5千米=5000米
生:1000米是1千米,所以6000米里面有6个1千米,6000米=6千米。
设计意图:千米是是一个较大的单位,小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所以量一量、走一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力求将1千米与生活中常见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所以要提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活动要求,或先上一节活动课,这样学生在举例时就不会无从下手,读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法上进行区别。
(三)巩固新知:
千米的应用
1、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2、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提问学生在哪儿,哪些地方会有千米,这个练习非常好,一定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3、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找生活中,千米的影子,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千米就在身边。举例越多,学生映像越深刻,千米概念的建立就越深刻。
(四)达标反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2、你知道这些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答案:1判断:错,错,对
2、小客车的限速是每小时110千米,其他车型限速是每小时100千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1千米=1000米
生:我知道15分钟大约走1千米。
生:操场一圈200米,5圈1000米。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
判断题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填空
4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1分米=(
)厘米
三、选择题
(1)一块橡皮厚12(
)。①米
②分米
③厘米
④毫米
(2)一条毛巾长8(

①米
②厘米
③毫米
④分米
四、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床长约2(

曲别针长34(

答案:一、判断题:对、错、错。二、填空:4、3000、10.三、选择题:④毫米、
④分米。四、填一填:米,毫米。
板书设计
金箍棒的比较——千米的认识
1000个1米是1千米。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为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我还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走一走、跑一跑、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千米,在活动中逐步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不足之处,在提前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时,目的不明确,对活动的要求提的有点大,导致学生测量有的无从下手。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你知道吗?
磁悬浮列车是当今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具有跑得快、噪音小、污染少等优点。我国的第一辆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在上海试运行,它的车体与轨道之间的距离是10毫米,平均每小时能跑430千米。
小资料:
答案:③20米。
教学精彩片段: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生:我在汽车里表盘中发现了千米。
生:我在路牌上发现了千米。
生:……
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测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作单位。
2、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毫米用(
)表示,每一大格的长度是(
)厘米,分米用(
)表示。
3、1千米=(
)米,千米又叫(
),用(
)表示。
4、(
)、(
)、(
)、(
)和(
)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5、填合适的单位。
尺子长约2(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跳绳的长度是2(

红红的身高是120(

一棵大树高12(

教学楼长100(

一张课桌高80(

数学课本厚约6(
)
一根黄瓜长约2(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二、在○里填上>、=或<。(6分)
3厘米○30毫米
15分米○2米
6cm○60mm
999m○1km
12cm○1dm
1m○99cm
三、我来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一元硬币大约厚2分米。


2、奇奇身高是140毫米。


3、一棵大树高约10千米。


4、教室的宽是60厘米。
(

5、飞机每小时约飞行900千米。
(
)
四、快乐选一选。
1、普通公路上汽车的限速是每小时80(

A、千米
B、分米
C、米
2、一根绳子比4厘米长的多,比1分米短一些,这根绳子长(

A、80厘米
B、6厘米
C、90毫米
3、一个玻璃杯的高约1(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4、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走20分钟大约能走(

A、10分米
B、20米
C、1千米
5、小刚是一年级的学生,他脚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A、5
B、30
C、13
五、想一想,填一填。
1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1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
8分米=(
)厘米
9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70厘米=( 
)分米
7千米=(
)米+(
)米
9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4分米=( 
)毫米
1米=( 
)分米=( 
)厘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1千米-400米=(
)米
46厘米+54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六、小巧手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7mm长32mm的线段。
七、解决问题。
1、一捆电线长1千米,用去700米,还剩多少米?
2、一支铅笔用去8毫米,还剩17厘米2毫米,这支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答案:一、填空。
1、千米2、1,mm,1,dm
3、1000,公里,km4、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5、填合适的单位。
尺子长约2(
分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千米

跳绳的长度是2(


红红的身高是120(
厘米

一棵大树高12(


教学楼长100(


一张课桌高80(
厘米

数学课本厚约6(
毫米
)
一根黄瓜长约2(
分米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千米

二、在○里填上>、=或<。(6分)
3厘米=30毫米
15分米<2米
6cm=60mm
999m<1km
12cm>1dm
1m>99cm
三、我来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2、×3、×4、×5、√
四、快乐选一选。
1、A
2、C
3、C
4、C
5、C
五、想一想,填一填。
1千米=(
1000
)米
6000米=(
6
)千米
1米=(
10
)分米
70毫米=(
7
)厘米
8分米=(
80
)厘米
9厘米=( 90
)毫米
40分米=( 4)米
70厘米=( 7
)分米
7千米=(6000
)米+(
1000
)米(这个答案很多)
9米=( 900)厘米
100厘米=( 1)米
4分米=( 40
)毫米
1米=( 
10)分米=( 
100
)厘米
57分米-17分米=(
40
)分米=(
4
)米
1米-6分米=(
4
)分米
1千米-400米=(
600
)米
46厘米+54厘米=( 100)厘米=( 10
)分米=(1 )米
六、小巧手画一画。略
七、解决问题。
1、1千米=1000米
1000-700=300(米)答:还剩300米。
2、
17厘米2毫米+8毫米=18厘米答:这支笔原来长1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