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笔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安排了4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以及估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学习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第四个信息窗学习三位数加减法验算方法。
本单元的特点是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勤劳的小蜜蜂”为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把解决问题与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笔算。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一次退位笔算。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中的4幅情境图展现了神奇有趣的蜜蜂王国的故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学习数学知识。
2、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三位数
加减法则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经历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提倡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师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机动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蜜蜂王国——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1
整装待发——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1
整装待发——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1
勤劳工作——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1
国王查账——加减法的验算
1
合计
5
1蜜蜂王国——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课从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入手,教师可先简要介绍一下蜜蜂王国,通过介绍使学生对蜜蜂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在对蜜蜂的分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出示情境图,然后找信息,提问题。
在由问题列出算式时要注重对加减法意义的渗透,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在这之前学生已多次学习,只需让学生讲述一下列式的理由即可。口算的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和笔算基础,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应该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所以,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不列竖式,你能口算它们的结果吗?”学生开动脑筋后可能会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在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优化。他们想出的口算方法可能是对的但未必是好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
口算:
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课件出示,开火车进行口算,重点让学生说出怎么计算的。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春天到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忙了起来,看!他们的国王分配完工作之后小蜜蜂们赶紧投入到工作当中。(出示情境图)
(2)找出数学信息
通过情境图,你能找出那些数学信息?(侍从有32只、卫兵有45只、保育员有54只、清洁工有23只。)
(3)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把问题说完整。)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保育员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保育员和侍从一共多少只?
卫兵和清洁工一共有几只?
侍从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卫兵和侍从一共有几只?
……
设计意图: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复习入手,利用学生的迁移规律,从学生已经的知识出发,看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列式:32+45=
(只)
(板书)
(2)今天我们计算时尝试一下,不列竖式,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信心吗?(有)(3)学生小组合作,并试着解决。
(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说出:
生:30+40=70
2+5=7
70+7=77
生:45+30=75
75+2=77
生:45+40=85
85-8=77
生:40+32=72
72+5=77……
(5)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6)及时巩固解决问题侍从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人?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多少人?……
(分小组让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7)总结:
口算时一定要认真,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最后加一起,不要有遗漏。
2、解决问题“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引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要求这一问题就是求什么?
(2)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5-32=
(3)小组合作交流:45-32的口算方法。
(4)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45-30=15
15-2=13
45-40=5
5+8=13
5-2=3
40-30=10
10+3=13
……
(5)优化算法: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6)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要仔细,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最后加一起,不要有遗漏。
设计意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孩子们的已经在上学期有了一定的笔算经验,这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口算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优化,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三)巩固新知:
1、解决剩余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让学生主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的。)
2、口算
23+15=
40+32=
27+31=
19+40=
36-22=
64-20=
30+57
=
75-13=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答案:口算23+15=
38
40+32=72
27+31=58
19+40=59
36-22=14
64-20=44
30+57
=87
75-13=62
设计意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很多,独立完成剩余问题,是对知识的检查,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解决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有成功感。
(四)达标反馈
1.口算:
76-23=
98-74=
84-50=
95-22=
39-24=
68-18=
57-26=
49-16=
18+27=
900+800=
5000+3000=
45-11=
1000-200=
7000-2000=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在○里填上“>”、“<”或“=”。
29+26○
44
77-35

52
15

70-45
65-53○13
47+19○57
80○22+56
答案:
1.口算:
76-23=43
98-74=24
84-50=34
95-22=73
39-24=
15
68-18=50
57-26=31
49-16=33
18+27=45
900+800=1700
5000+3000=8000
45-11=
34
1000-200=800
7000-2000=5000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在○里填上“>”、“<”或“=”。
29+26>
44
77-35

52
15<
75-45
65-53<13
47+19>57
80>22+56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生:我口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我会算
23+15=
47+32=
27+31=
15+43=
76-23=
98-74=
84-52=
99-27=
2、想一想再填空
32+(
)=74
83-(
)=62

)+21=76

)-22=35
3、按得数的大小给算式排队。
76-35
90-21
63-39
33+18

)>

)>

)>


4、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91,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我会填
故事书
连环画
儿童画报
原有
72本
34本
50本
借出
48本
13本
36本
还剩

)本

)本

)本
6、解决问题
开学初我只能做15个仰卧起坐,现在能做35个,现在比原来多做多少个?
答案:1、我会算
23+15=38
47+32=
79
27+31=58
15+43=58
76-23=
53
98-74=
24
84-52=
32
99-27=72
2、想一想再填空
42,21

55

57

3、90-21
﹥33+18

76-35

63-39
4、36+24=60,91-38=53。
5、24,21,14。
6、35-15=20(个)答:现在能比原来多做20个。
板书设计
蜜蜂王国——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32+45==
77(只)
(1)30+40=70
2+5=7
70+7=77
(2)45+30=75
75+2=77
(3)45+40=85
85-8=77
(4)40+32=72
72+5=77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45-32=13(只)
45-30=15
15-2=13
45-40=5
5+8=13
5-2=3
40-30=10
10+3=13
教学反思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通过让小学在小组内讨论口算的方法,结果在汇报时学生都热衷于找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学生就敢想,敢说。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蜜蜂王国
蜜蜂是一张社会性昆虫,每群蜂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蜜蜂王国有3种成员:蜂王、雄蜂和工蜂。蜜蜂居住的蜂巢是工蜂用蜡腺分泌的蜡片筑成,由多片的巢脾组成,巢脾里面排列着六角形柱状的巢房,。巢房有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王台像一粒花生,多数倒悬在巢脾下缘。工蜂饲喂幼虫是区别对待的。王台里的蜂王幼虫一直享受着营养丰富的王浆,使之发育成“蜂王”。工蜂、雄蜂的幼虫在后期只能吃到用蜂蜜和花粉调制的“粗饲料”。
蜜蜂采百花酿甜蜜。蜜蜂采蜜从寻找蜜源植物开始,“侦察兵”先行出动,待寻找到蜜源后吸蜜归来,分蜜给同伴,并跑“圆圈舞”或“‘8’字形摇摆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除蜂蜜外,蜜蜂还向人们提供王浆、花粉、蜂毒、蜂蜡、蜂胶等产品。蜜蜂对人类最大的好处还在于为各种农作物和果树等授粉,提供它们的产量。蜜蜂是一种相当有益的昆虫。
小资料:估一估得数是几十多,在几十多后面填写序号。
(1)35+32=
   (2)14+45=
   
(3)26+29=
(4)35+38=
   
(5)14+49=
   (6)44+27=
五十多:
六十多:
七十多:
答案:五十多:(2),(3)六十多:(1),(5)
七十多:(4),(6)。
2整装待发——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是笔算的提高,是对100以内数计算的巩固,是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信息窗安排了4个例题,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三个例题:红点1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绿点1是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红点2是三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
教材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比如:学生在交流算法时,除笔算外还出现了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概括出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激趣引入
同学们蜂王分配完工作之后,工蜂们准备开始工作了。看!它们正准备出发呢。(出示情境图)
2.找出数学信息
同学们,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10只小蜜蜂向苹果园飞;86只小蜜蜂向桃园飞;320只小蜜蜂向杏园飞;103只小蜜蜂向梨园飞。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蜜蜂?
一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三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
设计意图:继续以学生感兴趣的蜜蜂王国创设情境,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
320+210=
(2)为什么这样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下怎样算。
(4)汇报交流:
生:320是32个十,210是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即530所以:320+210=530
生:3个百加2个百=5个百,2个十加1个十=3个十,5个百和3个十组成530,所以:320+210=530
生:竖式计算:
3
2
0
+2
1
0
5
3
0
用竖式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觉得都很简单
生:口算好,不要写,想一想就行
(6)总结:今天开始我们计算时数的位数就比较多了,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必须要掌握笔算的方法,结合你的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从个位算起。
(7)笔算相信你一定行!356+123=
236+304=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用竖式计算能保证正确率,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与此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决绿点问题: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1)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解决红点2: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10+86=
(2)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3)汇报:
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让学生边说边用计数器拨一拨。
生:口算:
10+86=96
200+96=296
生:竖式:
2
1
0
+
8
6
2
9
6
(4)优化算法:让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哪种算法更好。
设计意图: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基础,对于第二个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说解题思路,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由于位数不同,所以也要细细讲解。
(三)巩固新知:
1、利用情境图,继续解决问题。
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一个题目在练习本上解答,并进行集体交流。2、用竖式计算
65+30=
240+109=
130+168=
456-222=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答案:95,349,298,
234.
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选择题目进行再一次巩固,提高计算技能。
(四)达标反馈
1、读一读,写一写
2、列式计算
(1)两个加数都是342,和是多少?
(2)765比351多多少?
(3)一个数比780少120,这个数是多少?
(4)650比一个数多320,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1、430+210=640
430-210=220
550+230=780
550-230=320
340+100=440
340-100=240
……
2、342+342=684;765-351=414;780-120=660;650-320=33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生:我知道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笔算时要认真
生:我喜欢小蜜蜂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我会竖式计算
2、
(1)梨树和石榴树一共有多少棵
(2)石榴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3、填空
(1)310里面有(
)个十;
250里面有(
)个十;310和250合起来一共(

个十。
(2)3个百4个十
5个一
是(
)。
4、连一连:小蜜蜂应采哪朵花?
520+160
670-240
750-120
150+740
430
630
890
680
5、找规律650、700、(
)、800、(
)、(

6、解决问题。
我们一班共有图书478本。
二班有图书420本。
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1、477,333,839,230,569,820.
2、(1)405+214=619(棵)
答:梨树和石榴树一共有619棵。
(2)389-214=175(棵)
答:石榴树比苹果树少175棵。
3、31,25,56。345。
4、第一只小蜜蜂680,第二只小蜜蜂430,第三只小蜜蜂630,第四只小蜜蜂890。
5、750,850,900。
6、478+420=898(本)答: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图书898本。
板书设计
整装待发——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320+210=530(只)
3
2
0
+2
1
0
5
3
0
答:一队和二队一共有530只蜜蜂。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320-210=110(只)
3
2
0
-
2
1
0
1
1
0
答:二队比一队少110只蜜蜂。
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210+86=296(只)
2
1
0
+
8
6
2
9
6
答:二队和三队一共有296只蜜蜂。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紧扣本单元情境串“勤劳的小蜜蜂”作为贯穿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整装待发”这一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体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进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教学时,分成了两个阶段。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过渡到几百几十加减几十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通过比较和归纳对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意识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概括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新课标中关于“估算”教学的变化:从选学到必学
“估算”教学这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上曾是带“
”的内容,在实际教学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的,有的干脆不教,反正考试也不考,即使教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称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这点出发,以往教学所忽视,教材上曾是带“
”的内容,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却是极为广泛的估算已成为学生的一个必须具备和发展的能力,《新课标》在分阶段内容里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做为教师,有责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时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资料:
看图列式
150只
蝴蝶

蜜蜂
少30只
答案:150-30+150=270(只)答:蜜蜂和蝴蝶一共有270只。
教学精彩片段:解决第一个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
320+210=
(2)为什么这样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下怎样算。
(4)汇报交流:
生:320是32个十,210是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即530所以:320+210=530
生:3个百加2个百=5个百,2个十加1个十=3个十,5个百和3个十组成530,所以:320+210=530
生:竖式计算:
3
2
0
+2
1
0
5
3
0
用竖式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觉得都很简单
生:口算好,不要写,想一想就行
(6)总结:今天开始我们计算时数的位数就比较多了,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必须要掌握笔算的方法,结合你的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从个位算起。
(7)笔算相信你一定行!356+123=
236+304=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用竖式计算能保证正确率,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与此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装待发——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53页,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提示
在第二单元认识了近似数,这一单元第一次出现了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从问题“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此处需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让学生感悟:当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时,可以只算一个大概结果,从而引出估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意识到估算要用到“近似数”的知识。还要学习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认识“≈”,并与“=”进行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知道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进行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会读估算算式,认识“≈”。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说一说,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谈话引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
(2)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提出问题:上节课小朋友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齐读问题
(2)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和近似数有关,要注意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3)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二队和三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二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一队比三队大约多多少只蜜蜂?
……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到整装待发的情境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入估算算式的学习,估算策略多样性的研究。
(二)探究新知:
1.问题一: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
86+103≈
(2)小组内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
(3)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说出:
①86≈100
103≈100
100+100=200
所以
86+103≈200
②86+103=189
189≈200
所以
89+103≈200
③86≈90
103≈100
90+100=190
所以
86+103≈190
(4)估算方法优化
生:第一种方法是都看成整百数,估算出来是200.
生:第二站方法是先计算,根据结果进行估算是200.
生:第三种方法86看成了整十数,估算出来是190,
生:我喜欢看成整百数的,计算出来简单。
生:……
(5)向学生介绍估算的写法与读法:
86+103≈200
“≈”约等号
读作
86+103约等于200
(6)总结估算的作用:当我们不需要准确数时,可以使用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
2.解决其余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再说说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从解读问题切入,使学生认识到需要的是大约数,不必算出精确结果,不必用竖式计算,进行估算方法的比较,选择看成整百数比较简单。
(三)巩固新知:
1.计算出下列算式的近似数:
296+103≈
512-387≈
786-412≈
689+212≈
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个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竖式计算
324+432=
783-512=
444+225=
867-321=
个别学生上台做题,进行集体订正。
答案:1、400,100,400,900
2、756,271,669,546
设计意图:通过再一次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注重方法的指导。
(四)达标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70—(
)=670
680+(
)=780
430—(
)=
130
260+(
)=760
2、估算。
998—302≈
503—121≈
288+513≈
113+642≈
答案:1、200,100,300,500
2、700,400,800,70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会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生:我估算成整百数计算简单
生:估算方法有很多种。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填一填。
(1
)115+109≈(
),‘≈’读作(

(2)计算215+309≈(
)时,把215做(
),把309
看做(

(3)计算485+290≈(
)时,把485看做(
),把290看做(

(4)奶奶上半月花了330元,下半月花了290元,奶奶这个月大约花了(
)元。
(5)饲养场养猪795只,母猪大约有500只,公猪大约有(
)只。
(6)红星小学有学生996人,男生大约有600人,女生大约有(
)人。
二、想一想,估一估。
202+197≈(

想:(
)+(
)=(

187+234≈


想:(
)+(
)=(

793—597≈(

想:(
)+(
)=(

613—321≈(

想:(
)+(
)=(

895—413≈(

想:(
)+(
)=(

三、估算
789+589≈
319—106≈
106+589≈
398—288≈
217+308≈
309—107≈
四、生活中的数学。
1、
一本书有258页,小红已经看了13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食堂有142袋大米,吃了42袋,又运来118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五、一张桌子498元,一把椅子196元
①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大约用多少钱?
②买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钱?
答案:一、填一填(1
)200,约等于(2)500,200,300。(3)800,500,300。(4)600(5)300(6)400
二、想一想,估一估。
400,
200+200=400。400,200+200=400。200,800-600=200。300,600-300=300。
500,900-400=500。
三、估算
横着1400,200,700,100,500,200。
四、1、258-132=126(页)答:还有126页没有看。
2、142-42+118=218(袋)答:现在有218袋大米。
五、①498+196≈700(元)答: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大约用700元。
②498-196=302(元)答:买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302元。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不进位)减(不退位)的估算
三队和四队一共大约有多少只蜜蜂?
86+103≈
①86≈100
103≈100
100+100=200
所以
86+103≈200

86+103=189
189≈200
所以
89+103≈200(只)
③86≈90
103≈100
90+100=190
所以
86+103≈190
二队和三队一共大约有多少只蜜蜂?
210+86≈300(只)
二队和四队一共大约有多少只蜜蜂?
210+103≈300(只)
一队比三队大约多多少只?320-86≈200(只)
教学反思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
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
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知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
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他从不想
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
小资料:
解决问题。
1、水果店第一周卖出水果405筐,第二周卖出水果388筐,两周大约一共卖出水果多少筐?
2、希望小学有学生898人,其中男生有500人,女生大约有多少人?
答案:405+388≈800(筐)答:两周大约一共卖出水果800筐。898-500≈400(人)答:女生大约有400人。
教学精彩片段:
师:谈话引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
(2)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小朋友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齐读问题
(2)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和近似数有关,要注意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3)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二队和三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二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一队比三队大约多多少只蜜蜂?
……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到整装待发的情境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入估算算式的学习,估算策略多样性的研究。
4勤劳工作——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教学提示
本节课创设的是蜜蜂外出采花粉的情境,图意较为简单,在分析图中信息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果园和花园的位置分别在蜜蜂家园的前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
本节课重点内容是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笔算,是整个单元知识的重点内容,是为下一单元继续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做准备,在整个知识网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算法展示里,教材先呈现了估算方法,是对刚刚学过的估算的巩固和应用。笔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例题主要研究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十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这些知识学生前面知识已有了进位、退位的经验基础,所以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选择适当的方法,熟练地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教学难点:十位上相加满十,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新知
小蜜蜂飞到果园和花园,就开始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想)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信息有:果园在我们房子的后面,离房子592米,从家到花园有384米,我们一队有518只蜜蜂,我们二队有227只蜜蜂
3、提出问题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果园到花园有多远?(板书)
你想知道什么?跟同位说一说,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4、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归归类吧:
一共问题: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比多、比少问题: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
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欣赏蜜蜂采蜜,找到信息,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有很多,教师要及时把问题分类,有助于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和问题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先来帮小蜜蜂解决问题: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应该从图画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小蜜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同位互相说)
(2)你会画出果园、房子和花园它们三个位置的草图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草图,教师检查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图,画上黑板。
(3)交流画法
果园在房子的后面,花园在房子的前面
如图(花园)————(房子)————————(果园)
(4)根据图意,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592+384
(5)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尝试(有的同学可能用学具摆一摆,也有的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也有的可能用竖式计算)。全班交流。
生可能估算:
59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74≈980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让生边拨边说)
先在计数器上拨592,再加384,个位上2个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得17个十,向百位进1,得7个十,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再加1个百是9个百,结果是976。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
592
+
384
976
从个位加起2个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个十是1个百,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再加进位的1个百得9百,结果是976。
(6)算法优化: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观察这道题的笔算跟以前学习的三位数笔算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没有进位,这道题有一次进位。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
(7)引导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你有没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一问××同学。
(8)全班小结:小组讨论做这样的笔算应注意什么?全班交流小结: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9)试一试: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帮解决第一队和第二队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吗?
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
518+227=745(只)。
518
+
227
745
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同学?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进一而不是在百位上进一?答:个位8个一加7个一是15个一,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向十位进1。
2、解决问题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1)谈话:我们学会了一次进位的加法,有没有信心,学习一次退位的减法(有)1、(2)课件出示问题:列出算式。
生:518-227
(3)探究算法: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可能估算:518≈500,227≈200,500-200=300,518-227≈300(只)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
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一减7个一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到百位借1个百,10个十加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借走1个百还剩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2个百,结果是291。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讲)
518
-227
291
个位8减7得1,十位上1减2不够,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借走1个百,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4)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优化算法。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即方便又准确。
(5)小结:做三位数减法笔算时,
生: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生:从个位减起。
生: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6)练习:独立解决蜜蜂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要多飞多少米?
592-384=
,(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一次退位)是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一定要放手学生,学生能够自主算出结果,只不过在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多说一说为什么?加强算理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三)巩固新知:
1、直接写得数
430+560=
742-210=
390+203=
2、用竖式计算
526+358
=
623+194=
359-178
=
答案:1、990,532,593.
2、884,817,181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再一次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再一次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在巩固练习中采用口答、集体订正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错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达标反馈
1、判断下面竖式的对错,并改正
(1)
359
(2)928
(3)
680
-
178
-
75
-367
131
178
323
小组讨论:针对刚才出现的问题,以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2、用竖式计算
928-135=
480-367=
520+198=
全班练习,展示错误题例,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答案:1、(1)错
(2)错(3)错改正:
(1)
359
(2)928
(3)
680
-
178
-
75
-367
181
853
313
2、793,113,718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和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
生:我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对准数位。
生:我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1
生:我知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直接写得数
430+560=
742+270=
390+253=
830—550=
730—540=
445—152=
二、分辨对错
(1)
617
(2)807
(3)
726
-
563
-246
+
83
054
(
)
551
(
)
709
(
)
三、用竖式计算
526+378
=
623-119
=
520+198=
四、苗苗幼儿园人数统计。
(1)大班比中班少多少人?
(2)中班和小班一共有多少人?
五、下面各题计算结果接近500的有(
)。
①327+175
②576-82
③256+243
④736-130
⑤198+420
⑥658-160
答案:一、990,1012,643,280,190,293。
二、×,×,×。
三、竖式计算略。904,504,718。
四、229-148=81(人)答大班比中班少81人。229+129=358(人)答:中班和小班一共有358人。
五、①②③⑥
板书设计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592+384=976(米)
592
+
384
答:从果园到花园有976米。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518-227=291(只)
518
-227
291
答:第二队比第一队少291只蜜蜂。
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借十向前一位借1当十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位数与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和一次退位减法的笔算,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单元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普通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笔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为下一章学习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作准备,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些感受:
1、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也很活跃,学生在提问题时不但提出了求一共的、比较多少的还提出了一对减去多少就和二队同样多?二队加上多少就和一对同样多?可以说这也是出乎我的预想的,充分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能力的无限,真的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备课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学习计算时都是学生自己表达口算方法的,注重让学生经历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注意算法的优化,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讨论,利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教师的教育机智有待加强,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张开大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料包
精彩案例
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的笔算
(1)出示问题: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2)观察信息窗,寻找相关信息,列出算式。
预设:518-227
(3)直接选择最优算法:
课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518
-227
291
预设:边看边说:个位8个一减7个一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到百位借1个百,就是10个十,10个十加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借走1个百还剩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2个百,结果是291。
(4)启发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十位上1减2的下面得9或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
提问:这节课的减法笔算与以前学习的减法笔算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没有退位,这道题有一次退位。
提问: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生如果没有),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请个别同学回答。)
讨论:做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的笔算应该注意什么?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做三位数减法笔算时,(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5)练习:独立解决问题: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
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
592-384
,(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通过学生的质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自主整理,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笔算法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计算的重要性,从而运用所学习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资料链接: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数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不宜要求过高。
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数学之中”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应遵循下列模式:操作——掌握——领悟。
在教学中,应深入地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到课堂小结中,渗透到学生作业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
数学资料:
小明家、小刚家、学校都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离学校300米,小刚家和小明家相距500米。小刚家离学校多远?
答案:有两种情况,一是500+300=800(米)二是500-300=200(米)
5国王查账——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验算的目的是检验原来的计算正确与否,怎样进行加法与减法的验算呢 教师先不要讲,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的计算中,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在观察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验算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在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提炼,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加减法的基本验算方法。即:验算加法,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或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法,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验算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除用规范的验算方法外,在平时的学习中,在原竖式上再算一遍,也是一种很好的验算方法,用估算的方法验算笔算结果是否合理,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验算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验算的意义,初步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逐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探究发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小蜜蜂的故事还在继续,小蜜蜂的工作也在继续,我们一起看今天的小蜜蜂又在做些什么?
老师出示情境图课件

2、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图中还有什么?
3、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1、生产情况记录,2、使用情况记录。
4、国王有令,让工蜂检查蜂蜜生产情况记录和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工蜂想知道怎样检查,我们和它一起想一想吧!
设计意图:出示情境图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清里面发生的事,找到里面的数学信息,和小蜜蜂一起思考怎样检查呢?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思考:生产情况记录和使用情况记录这两种表格的含义,引出数量关系:
(1)生产情况记录:一队的蜂蜜+二队的蜂蜜=合计573+318=891(克)
(2)使用情况记录:总量-用去的蜂蜜=剩下的蜂蜜891-264=627(克)
2、同学们真聪明,把小蜜蜂的表格看明白了,那表格对不对呢,怎样检查?
生:我们可以算一下
3、是的,我们再算一下,看一下对不对,其实这样的想法在我们数学上就是验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4、下面我们先研究加法的验算,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1)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生: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如:
318
+
573
891
生: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如:891
-
318
573
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
573
+
318
891
生:我估算了一下573≈600,318≈300600+300=900,573+318≈900,在这个范围内,正确。
(2)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让我们一起评判一下,哪个方法不好?
生:估算,是大约,可能多,可能少,不能和准确数相比,比较含糊,我觉得不好。看来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
生:再算一遍,可能你第一次算错了,再算一遍,还剩错的。
生:我喜欢交换位置的方法:这样就成了第二个题目,做起来比较细心。
生:我喜欢和减一个加数的方法:加法,变成了减法,算起来一定用心。
(3)师生一起归纳加法验算的方法:
加法常用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与原来的得数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4)规范验算的书写格式:
573+318=891(克)
573
891
+
318
验算:-
318
891
573
(5)及时巩固:
竖式计算并验算
356+162=
107+216=
5、
研究减法验算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能检查一下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生:
用差加减数的方法,如:627
+264
891
生: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如:891
-
627
264
生: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891
-
264
627
(2)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
①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②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3)巩固练习
429-154=
678-169=
6、请学生思考验算在解题过程中所起到的做用。
生:验算能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然后能及时纠正错误。
生:我们要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验算是我们正确计算的有力保障。
设计意图: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加减互逆关系学生已经非常清楚,所以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汇报交流中,肯定自己的想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巩固新知:
1、
书自主练习3
火眼金睛辨对错
谈话:你们真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比比看哪位小小检查员的速度是最快的!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学生可能回答:不仔细,应该检查,验算。
提问: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可能回答:要仔细认真,验算。
2、先竖式计算,再验算
808-436=
483+125=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题目的练习,再一次强调验算的重要性,知道验算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1、先用竖式计算,再验算。
460+300=
736—453=
2、
440个学生,每人1袋,够吗?
答案:1、760,283
2、182+247=429(袋)
429<440
不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加法的验算
生:我学会了减法的验算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被减数
796
320
减数
429
421

106
268
1、填一填
2、
354元
138元
406元
34元
(1)一辆玩具飞机比一辆玩具汽车贵多少元?
(2)买一辆玩具自行车和一个足球一共需要多少元?
被减数
796
320
689
减数
429
124
421

367
106
268
答案:1、
2、406-354=52(元)答:一辆玩具飞机比一辆玩具汽车贵52元。
138+34=172(元)答:一辆玩具自行车和一个足球一共需要172元。
板书设计
国王查账——加减法的验算
573+318=891(克)
891-264=627(克)
573
891
891
627
+
318
验算:-
318
-
264
验算:+264
891
573
627
891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①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②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②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教学反思
学习加法验算时候,为了给孩子一个深刻的验算书写格式,采用学生说老师写为主,我特意规范了板书,给与了一个清晰深刻的印象。学习减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计算,先说打算如何验算,再由学生板演,果然学生给出的方法既正确又规范,且两种方法都呈现出来了,我暗自窃喜。教学就得慢下步子来,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将事倍功半。快下课了,我选择加减法各一个,分别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来做,题做的真好。
教学资料包
说课设计
《加减法的验算》
今天我要讲的是《加减法的验算》,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58~59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借助解决小蜜蜂提出的“怎样检查”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学习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方法,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验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本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理解验算的意义,初步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逐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探究发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
、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学生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了(1)
书本让学生学习;(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
(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的特色:这既符合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出示情境图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清里面发生的事,找到里面的数学信息,和表格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得到两个算式。由工蜂想知道怎样检查,引入今天学习内容一起思考怎样检查呢?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说出一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带有目的参与学习,能减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活动一:
1.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准备怎样帮助小蜜蜂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有什么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可能想出各种办法,其中可能包括:通过验算的方法来解决。)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检查员,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单,好吗?
3.该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着写写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
(2)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3)有的会再算一遍。
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你觉得哪种验算方法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适时进行知识的深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小结: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不过我们验算加法一般使用第2种方法。
 活动二
(第二层:讨论归纳、总结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时走进学生讨论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下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做好准备。并且适度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交流成果,对他们的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全班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们能帮小蜜蜂检查一下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2.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差+减数的方法。
(2)用被减数-差的方法。
(在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同时向学生说明验算减法一般用第1、2种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巩固练习。两个题目一是检查别人的错误,说明理由,二是自己独立进行竖式计算并验算。)
1、
书自主练习3
火眼金睛辨对错
谈话:你们真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比比看哪位小小检查员的速度是最快的!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学生可能回答:不仔细,应该检查,验算。
提问: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可能回答:要仔细认真,验算。
2、先竖式计算,再验算
808-436=
483+125=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题目的练习,再一次强调验算的重要性,知道验算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这里也选择了两个题目,一个是基本的计算检查,另一个是生活中的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先用竖式计算,再验算。
460+300=
736—453=
2、
440个学生,每人1袋,够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询问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题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范围,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是对孩子们计算知识的补充,验算时用到的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孩子在平时学习中就有接触,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迁移非常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些,在孩子们进行汇报时,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一定会很成功。
六、板书设计:
国王查账——加减法的验算
573+318=891(克)
891-264=627(克)
573
891
891
627
+
318
验算:-
318
-
264
验算:+264
891
573
627
891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①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②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②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测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
64+29=
75+16=
93-53=
530+320=
150+240=
450-320=
462+123=
565+324=
759-125=
二、把下面各数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
782-214≈
192+408≈
709-282≈
508+392≈
789-412≈
三、竖式计算,并验算。
275+384=
724-562=
827-456=
345+162=
四、填空。
1.
小亮家的樱桃树摘了250千克,卖出了145千克,还剩(
)。
2.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3.
一个加数是403,和是800,另一个加数是(
)。
4.
减数是147,差是258,被减数是(
)。
5.
3个百加5个百是(
),7个千减4个千是

)。
6.
比325多400的数是(
),比745少263的数是(
)。
7.
万以内数的加法的验算可以用交换(
)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
)减其中一个加数。
8.
用(
)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和被减数减(
)等于减数来验算(
)法。
五、判断
1、估算296+103≈400


2、比215多200的数是415.
(
)
3、差+减数=被减数


六、列式计算。
1.
一个加数是345,和是738,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2.
已知差是
172,被减数是647,则减数是多少?
3.
一个数是562,它比另一个数少281,求另一个数。
七、解决问题。
1.
停车场里停了452辆小轿车、125辆面包车。小轿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2.
商店里风扇每台245元,电饭煲每个183元,妈妈带了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各一件,够吗?
3.
一本书有398页,小强看了19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测试题答案
一、直接写得数
64+29=
93
75+16=91
93-53=40
530+320=
850
150+240=390
450-320=130
462+123=
585
565+324=889
759-125=634
二、把下面各数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
600,600,400,900,400
三、竖式计算,并验算。(竖式略)
659,162,371,507
四、填空。
105,999,1000,397,405,800,3000,725,482
,加数,和,差,差,减
五、判断
√,√,√
六、列式计算。
1.
738-345=393
2.
647-172=475
3.
562+281=843
七、解决问题。
1.
452-125=327(辆)答小轿车比面包车多327辆。
2.
245+183=428(元)428﹥400答:不够。
3.
398-192≈200(页)答:大约还有200页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