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有观察物体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教材中让学生观察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的、结构简单的物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喜欢玩具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选取的素材取自山东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教材的选取都离不开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是俗雅共赏的民间手工艺品,他的主要产地在山东。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进行关于布老虎的民俗教育,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情境图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一个素材,现实教学中应把布老虎或者其他的素材带到课堂中来,以小组形式展开观察活动。
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时,可以在多种多样的实践观察活动中,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机动课时1课时
信息窗: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1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4页,观察物体。
教学提示
本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例如多媒体。教材还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为素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课前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拍照的乐趣,课上可以安排学生在体验拍照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快乐,课后可以继续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练习拍照的过程中深化“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句话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布老虎
学生准备: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照片导入
(1)同学们照过相吗?先看老师拍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
(2)这是拍的哪儿?(生回答我们的学校的教学楼)
(3)照片怎么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拍摄的位置不一样
生:看的角度不一样。
2、总结: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1)想不想当摄影师?(想)下面我们就来当摄影师,听好要求
①四个人一组,布老虎放中间②。头不偏,手不动,认真观察③听老师口令:相机打开(手势模拟),拍照
(2)交流:你在布老虎的哪一边?你能看到布老虎的什么?
生:我在布老虎的前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五官,
生:我在布老虎的后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后背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随着学生的描述,课件出示演示,教师板书:前面(正面),侧面(左面和右面),后面)
(3)总结:我们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
生:因为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照片也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后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1)下面我们转动一周都来为布老虎留下不一样的照片
要求:举例说明四个人一组怎样转动。口令:预备,打开相机,拍照
(2)交流,转动一圈,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在正面全部五官都能看到,反面就没有。
生:我在反面看不到正面的器官
生:……
(3)总结: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按照一定的要求变换座位,再次对布老虎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布老虎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的布老虎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一样及原因。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
3、小组观察
(1)师知道你们今天还带了了其他玩具,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观察自己的其他玩具,注意换位置,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2)小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提问个别学生的观察。
(3)交流
生:我在小狗的前面观察看到了小狗的五官。
生:我在小猫的后面,只看到小猫的尾巴。
生:……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对于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吧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学生很感兴趣。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进一步明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新知:
猜物品游戏
(1)老师也观察了一些物体,拍了照片,帮老师辨认一下
(选择难辨认的物体的一面)
生:我猜是
生:我猜是
生:……
(2)课件出示答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难以辨认?
生:老师只让我们看到了一面
(3)总结:观察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方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四)达标反馈
1、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练一练
答案:1、小鸟,小猫。2、第一张照片是女孩看到的,第二张照片是男孩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小鸟看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照的照片不一样。
生:我观察物体要多角度。
生: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物体的美是不一样的。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身边的风景,从不同的角度。
2、谁看到的?连一连。
(1)
(2)
(3)
答案:2、(1)第一个茶壶是女孩看到的,第二个茶壶是悟空看到的,第三个茶壶是男孩看到的。(2)第一架钢琴是戴帽子的小朋友看到的,第二架钢琴是扎小辫的女生看到的。第三架钢琴是男孩看到的。(3)第一个女孩第一个书包,第二个小孩第三个书包,第三个小孩第四个书包,第四个小孩第第二个书包。
板书设计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左面和右面)
后面
上面
下面
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形状可能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例如孩子们的玩具,多媒体系统。这节课做到了:
1、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布老虎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两个层次观察,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比如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上课过程中对布老虎的三次拍照,对自己玩具的拍照,对照片的欣赏,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在我的身边。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布老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到的繁衍生息中,龙和虎以其威武神圣共同构筑了民族的图腾。龙为天子和神圣的象征,虎则深入民间,成为百姓的保护神。各类民间艺术都以虎为创作对象,如民间说唱、剪纸、年画、雕刻(石、木)、泥(面)塑、刺绣、布艺等。
布老虎就是一种古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是雅俗共赏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产地集中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省。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谐音,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因此,虎形器物常被人们用来辟邪。布老虎无尖角、硬刺,突出了团块美,符号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一种简约美和质朴美。在沂水农村,布老虎伴着小娃娃长大,白天是玩具,晚上是枕头。小孩枕这种枕头不易落枕,十分舒服。
《周易·乾卦文》说:“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合成为一个国家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图腾,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看,布老虎在艺术创作上集朴素与美观于一身,保持了民族的精神和风格。
数学资源:
下面几个图分别是在汽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思考:如果是车顶呢?
答案:上面是从侧面看到的,下面第一张是从前面看到的,第二张是从侧面看到的,第三张是从后面看到的。车顶应该是从上面看到的。
教学精彩片段:
师:(1)想不想当摄影师?(想)下面我们就来当摄影师,听好要求
①四个人一组,布老虎放中间②。头不偏,手不动,认真观察③听老师口令:相机打开(手势模拟),拍照
(2)交流:你在布老虎的哪一边?你能看到布老虎的什么?
生:我在布老虎的前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五官,
生:我在布老虎的后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后背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随着学生的描述,课件出示演示,教师板书:前面(正面),侧面(左面和右面),后面)
(3)总结:我们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
生:因为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照片也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后面的知识。
说课设计
《观察物体》
今天我要讲的是《观察物体》,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2~64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因此我将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是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是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习方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六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为学生创设了“欣赏校园照片”这样一个情境。从“趣”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方位与位置的知识,又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作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并由此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老虎玩具,同时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还提出了活动要求,例如①四个人一组,布老虎放中间②。头不偏,手不动,认真观察③听老师口令:相机打开(手势模拟),拍照等,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从“动”字入手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做、所思、所想,恰当、充分的进行表达,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请一个同学发言,其余学生有不同意见及时质疑、交流,从而使已获知识得以升华,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新知:
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方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猜物品游戏
(1)老师也观察了一些物体,拍了照片,帮老师辨认一下
(选择难辨认的物体的一面)
生:我猜是
生:我猜是
生:……
(2)课件出示答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难以辨认?
生:老师只让我们看到了一面
(3)总结:观察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四)达标反馈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1、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照的照片不一样。
生:我观察物体要多角度。
生: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物体的美是不一样的。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两个题目:1、课下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身边的风景,从不同的角度。
课后请小朋友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谁看到的?连一连。茶壶、钢琴和书包继续研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进行具体的操作。
五、课堂效果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即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所以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精美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我本着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的原则来设计本课的板书,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精美的图形来强化直观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左面和右面)
后面
上面
下面
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形状可能不一样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题
答案:一、填一填:1、正面(前面),侧面,后面。2、上面,后面,正面(前面),侧面。
二、连一连:1、第二张照片小明,第三张照片小玲,第四张照片小梅。2、第一张照片是扎长小辫的小朋友,第二张照片是右面的小男孩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正面的小朋友看到的,
最后一张是后面的小女孩看到的。3、长方体:男孩看到的是长方形,女孩看到的是正方形。电视: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张照片,男孩看到的是第二张照片。4、水壶和茶碗:第一张照片是戴帽子的小朋友看到的,第二张照片是后面的女孩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左侧的女孩看到的,第四张照片是右侧的男孩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