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2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分布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题材选取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本单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线索,选取了在景区停车、来到水上乐园等情境中富有现实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以此为载体展开解决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经历过的或能够接受的。现实的题材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有趣的题材能吸引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感悟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的渗透。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实际问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中间问题。分析与寻求中间问题的策略方法也是以后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教学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点。本单元教材在“你问我说”部分的编写中明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例如在信息窗1和信息窗2中呈现了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两步计算问题的基本结构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计数单位“千”和“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示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4、会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合理性。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算盘的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
1、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经历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比较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抽象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本单元的信息窗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信息的呈现方式有的是对话,有的是标示牌,还有的是需要学生亲自数一数的图画信息。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把发现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并且指导学生把这些信息分类整理。这样不仅方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为后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经历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寻找解题策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适时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变得有条理、有根据,对两步计算的数量关系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发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要找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丰富体验,促进反思,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题策略需要学生在有比较充分体验的基础上从内部感悟、生成,而不能依赖外界灌输。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解答两步计算问题通常要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进行,还体会到要确定“先求什么”也是有章可循的,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继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尝试解决“自主练习”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方法、策略的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两步计算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条件还是问题想起;二是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机动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
1
水上乐园——除加、除减问题
1
合计
2
1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3页,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提示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旅游团来到景区的情境。图中的主要信息有: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对分步解决用乘加、乘减计算问题的学习。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及旅游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用乘加或者乘减计算的问题先来解决,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会分步计算乘加乘减类型的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2)说一说你的旅游经历
生:爸爸开车带我去的……
生:我坐火车去的……
(3)小朋友出去旅游在停车场碰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出示情境图)
2、找信息
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找出以下信息:
(1)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2)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
(3)停了9辆大汽车。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3)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几辆?
(4)小汽车有多少辆?
(5)停车场一共停了多少辆车?
……
(教师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轻松地谈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一句在停车场碰到问题了,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分步解决乘加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还剩5人。
(2)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表达出来吗?
教师组合信息和问题:
教师板书:旅游团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内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尽管孩子刚接触两步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充分放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4)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思路可能有:
①从问题出发:想“总人数等于已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知道了是5人,所以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9×4=36(人),再与5人合起来,36+5=41(人)”。
②从条件出发:想“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可以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9×4=36(人),再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一共有多少人,36+5=41(人)”
③9+9+9+9+5=41(人)
……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无论是从问题出发,还是从条件出发,关键是要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9×4=36(人)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然后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与剩下的5人合起来。36+5=41(人)
最后写答,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知识用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分步解决乘减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2)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表达出来吗?
教师板书: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3)相信用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4)汇报交流:
①从问题出发:
想:“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需要知道大汽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大汽车9辆,小汽车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3×7=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
②从条件出发:想“根据信息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3×7=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
最后写答,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
(5)师生总结: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可能回答:
A:都是两步计算;
B:第一步都是用乘法计算;
C:第一个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减法计算。
……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解题思路的理解,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新知:
1、学生自己解决停车场一共停了多少辆车?
个别学生汇报交流
2、小青买了2筒乒乓球,每筒8元。付出20元,找回多少钱?
(练习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交流,体会乘加、乘减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从问题出发或从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巩固对于乘加、乘减问题的理解。
(四)达标反馈
1、自主练习第一题: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2、
买水粉比买钢笔多花多少钱?
□○□○□=□(元)
答案:1、4×9=36(个)36+50=86(个)或4×9+50=86(个)答:一共有86个轮子。
2、18-2×5=8(元)答:买水粉比买钢笔多花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乘加问题。
生:我学会了乘减问题.
生:我学会了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个)
2.
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只)
3、张伯伯种了6株南瓜,每株结了4个南瓜。张伯伯送给邻居9个,还剩多少个?
4、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猴子说:我重6千克,熊猫说:我的体重是你的6倍。
5、2、一本故事书,我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6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答案:1、6×3+3=21(个)答:一共有21个气球。
2.
4×5+2=22(只)答:一共有22只小兔子。
3、4×6-9=15(个)答:还剩15个。
4、6×6=36(千克)答:熊猫的体重是36千克。
5、5×9+64=109(页)答:这本书有109页。
板书设计
停车场——乘加、乘减问题
旅游团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从问题出发:想“总人数等于已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
所以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9×4=36(人)
再求一共有多少人,36+5=41(人)。
从条件出发:想“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可以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9×4=36(人),再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一共有多少人,36+5=41(人)”
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从问题出发:想:“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需要知道大汽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3×7=21(辆)
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
从条件出发:想“根据信息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
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3×7=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
教学反思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节课中我做到了: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应用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整节课通过旅游,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3、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分析法与综合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思维的形式包括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在思维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算,不断追溯使结论成立的原因,即“由果追因”。所谓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即根据已有的条件不断地推理和演算,最终导出结论。
用综合法分析要随时照顾要求的问题,注意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用分析法分析要随时照顾到已知条件,注意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不论用什么方法分析问题,都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也叫关键问题)最后求得应用题的正确解答。
这两种方法必须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交错,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我们需先采用分析法,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综合法进行归纳,给出问题一个清晰的解答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在解答问题过程中盲人骑瞎马、左冲右突、解题杂乱无章的现象。分析应用题时两种方法经常是互相配合,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需要将分析法和综合法有机结合起来。
数学教学资料:
一根绳子358米,第一次用去147米,第二次用去108米,还剩多少米?
答案:358-147-108=103(米)答:还剩103米。
精彩教学片段: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2)说一说你的旅游经历
生:爸爸开车到我到的……
生:我坐火车去的……
(3)小朋友出去旅游在停车场碰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出示情境图)
2、找信息
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找出以下信息:
(1)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2)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
(3)停了9辆大汽车。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3)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几辆?
(4)小汽车有多少辆?
(5)停车场一共停了多少辆车?
……
(教师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轻松地谈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一句在停车场碰到问题了,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2水上乐园——除加、除减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6页,除加、除减问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信息窗呈现的是假日里旅游团来到景区准备买票开始观光旅游的情境。呈现的信息有两组,一是通过游客们在水上乐园的售票处买票的情境引出的,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买四张成人票32元,买一张儿童票4元。借此信息可以提出有关除减的问题:“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引入对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学习。二是通过两位小朋友买果汁和矿泉水的情境引出的,里面包含的信息有:矿泉水一箱有6瓶,每箱18元,果汁每瓶5元。借此信息可以提出有关除加的问题:“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入对除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教学时,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经历继续回想外出旅游时,自己是怎样解决买票、买水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清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步计算除加(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除加(减)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除加(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除加(减)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旅游过程中的停车问题,这节课我们看一下旅游还会碰到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
(2)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排队买票
生:买水喝
2、找信息:你在图上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买四张成人票32元,买一张儿童票4元
生:矿泉水一箱有6瓶,每箱18元,果汁每瓶5元
欣赏短片(课件展示)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交流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2)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
4、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理解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是呈上启下的,继续解决旅游中碰到的问题。开课简单,前面节省时间,后面留给学生的时间就会充足。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分步解决除减问题
问题: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1)生独立读题。
(2)思考:
A、要解决这个问题,哪个信息是已知的?哪个信息是未知的?
B、未知的信息可以根据什么信息来解决?
(3)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4)交流解题思路。
大致有两种解题思路:
A、从条件出发,想:“根据信息先求出一张成人票花多少钱?”
先算32÷4=8(元)
再求“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8-4=4(元)
B、从问题出发,想:“要求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已知一张儿童票的价钱,要先求一张成人票花多少钱?”
32÷4=8(元)
再求“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8-4=4(元)
最后再写上答。答: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4钱。
2、解决问题二
:分步解决除加问题
问题: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
(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找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独立分析、计算,然后交流。)
交流时,重点还是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汇报交流:
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1瓶果汁和1瓶矿泉水各多少元,现在知道1瓶果汁5元,1瓶矿泉水不知道多少元,但是知道一箱18元,有6瓶,通过这个信息可以求出1瓶矿泉水多少元,18÷6=3(元)然后再和5元合起来,就是3+5=8(元)答:一共需要5元。
3、总结: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和学习乘加、乘减一样,不管从信息出发或问题出发,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多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形成一个有效地解决思路,培养孩子们的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一题
一个大气球比一个小气球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进行集体交流。
2、我会算:
5+12÷6=
56÷8+15=
23-15÷3=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进行批改。
答案:1、12÷3=4(元)4-2=2(元)或12÷3-2=2(元)答:一个大气球比一个小气球贵2元。2、7,22,18。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对于除加、除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要进行及时的巩固。
(四)达标反馈
1、还剩几篮?
2、一共能插多少瓶花?
答:1、42÷6=7(篮)7-2=5(篮)或42÷6-2=5(篮)或2×6=16(个),42-12=30(个)30÷6=5(篮)答:还剩5篮。
2、24÷3=8(瓶)8+2=10(瓶)或24÷3+2=10(瓶)答:一共能插10瓶花。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除加、除减运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生:我知道解决问题要好好分析,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
买一个文具盒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元)
2.
小明比小红每分钟多做多少道?
□○□○□=□(道)
3、星期天,芳芳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成人票每张18元,儿童票半价。她们买票一共要花多少元?
4、我会算
27÷3+15=
45-24÷6=
39+3×7=
5×7+49=
5、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弟弟掰了6个玉米,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6、把两个一步计算的式子写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式子。
8÷4=2
2×8=16
2+10=12
20-16=4
答案:16+9÷3=9(元)答:买一个文具盒和一块橡皮一共9元。
2.
32÷4-7=1(道)
答:小明比小红每分钟多做1道。
3、18÷2+18=27(元)答:她们买票一共要花27元。
4、24,41,60,84。
5、3×9+6=33(个)答:我们全家一共掰了33个玉米。
6、8÷4+10=12,
20-2×8=4。
板书设计
水上乐园——除加、除减问题
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32÷4
=8(元)
8
-4=4(元)
答: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4元
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18÷6=3(元)
3+5=8(元)
答:一共需要5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对想出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教师应借助各种解答方法的比较,结合具体情境,引导使学生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后面的练习中,总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解决问题。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针对苏联学校中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观点。他说:“不应当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变成使人迟钝的、毫无用处的、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害的死记硬背。”他在认真分析了许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案例之后发现,儿童学习不好,常常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不会观察、思考、阅读、分析,因此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得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6]。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找出教材中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潜心研究十多年,总结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二项能力:
(1)会观察周围的世界;(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提出疑问;(3)会表达自己对所看见、所观察、所做和所思考的东西的想法;(4)能流利地阅读,并理解所读的东西;(5)能流畅、迅速而正确地书写;(6)能划分阅读材料的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找出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7)能找到同所要了解的问题相关的书籍;(8)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关材料;(9)能对阅读材料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10)能听教师的讲解,并做好简明扼要的纪录;(11)能阅读原文并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的讲解;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出来。
数学教学资源:
1、一本漫画书,小明每天看6页,看了9天,还剩12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4瓶牛奶用了24元,一瓶果汁用了5元,一瓶果汁比一瓶牛奶便宜多少元?
答案:6×9+12=66(页)答:这本书一共66页。
24÷4-5=1(元)答:一瓶果汁比一瓶牛奶便宜1元。
精彩教学片段:
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旅游过程中的停车问题,这节课我们看一下旅游还会碰到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
(2)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排队买票
生:买水喝
2、找信息:你在图上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买四张成人票32元,买一张儿童票4元
生:矿泉水一箱有6瓶,每箱18元,果汁每瓶5元
欣赏短片(课件展示)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交流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2)买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
4、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理解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是呈上启下的,继续解决旅游中碰到的问题。开课简单,前面节省时间,后面留给学生的时间就会充足。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测试题
一、口算
24÷7= 
36÷5= 
8×6=
29÷4=
11÷3=
46÷5=   
72÷8= 
7×5= 
9÷9=
23÷4=
37-8=
40+37=
24+60=
67-9=
64-9=
46+40=
24÷8=
25+50=
二、直接写得数,
74-27+34=
24÷8×6=
48+18÷6=
17+2×5=








三、用竖式计算
357+126+458=
947-220-137=
500-196+263=
四、填空
1、5个5相加是(
)。(
)个7是42。
2、1把椅子4条腿,3把椅子(
)条腿,5把椅子(
)条腿。
3、6个4比20多(
)。32和7个8一共是(
)。
4、18块糖,每6块一袋,可以装(
)袋。如果装2袋,每袋装(
)块。
5、9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个。如果每个小朋友分5个,还需要(
)个才够分。
6、64里面有(
)个8,有(
)9还余(
)。
7、有42辆玩具车,每5辆装一箱,共装(
)箱,还剩下(
)辆。
五、看图列式计算
1、
2、
六、解决问题
1.
每盒有8包糖,把3盒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包糖
2、一本故事书,我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6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3.
商店有50台电冰箱,第一天卖了19台,第二天卖了21台,剩下的第三天卖完.第三天卖了多少台
4、旅游团有45人去湖上游玩,每条船限乘5人,现只有8条船,还差几条船?
5、光明小学有4个班参加跳绳比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一共要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6、小明用20元钱买2支钢笔,钢笔每支9元,应找回多少元?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测试题答案
一、口算
21÷7=3 
35÷5=7 
8×6=48
29÷4=7……1
12÷3=4
46÷5=9……1   
72÷8=9 
7×5=35 
9÷9=1
23÷4=5……3
37-8=29
40+37=77
24+60=84
67-9=58
64-9=55
46+40=86
24÷8=3
25+50=75
二、直接写得数,
74-27+34=81
24÷8×6=18
48+18÷6=51
17+2×5=27

47)

3


3


10

三、用竖式计算略
941,590,567
四、填空
1、5个5相加是(
25
)。(
6
)个7是42。
2、1把椅子4条腿,3把椅子(12
)条腿,5把椅子(
20
)条腿。
3、6个4比20多(4
)。32和7个8一共是(
88
)。
4、18块糖,每6块一袋,可以装(
3
)袋。如果装2袋,每袋装(
9
)块。
5、9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3
)个。如果每个小朋友分5个,还需要(
6
)个才够分。
6、64里面有(
8
)个8,有(7
)9还余(
1
)。
7、有42辆玩具车,每5辆装一箱,共装(8
)箱,还剩下(
2
)辆。
五、看图列式计算
1、4×4=16,16÷4=4
2、3×4+2=14或3×5-1=14
六、解决问题
1.
8×3÷6=4(包)或8×3=24(包),24÷6=4(包)答:每个小朋友分到4包糖。
2、5×9=45(页),45+64=109(页)或5×9+64=109(页)答:这本书有109页。
3.
50-19-21=10(台)或50-19=31(台),31-21=10(台)答:第三天卖了10台。
4、45÷5=9(条),9-8=1(条)或45÷5-8=1(条)还差1条船。
5、8+1=9(名),4×9=36(名)或4×8+4=36(名)答:一共要选36名同学参加比赛。
6、2×9=18(元),20-18=2(元)或20-2×9=2(元)答:应找回2元。
每支钢笔5元,每盒水粉18元。
我买2支钢笔和买1盒水粉。
有5间小房子,每间住4只小兔子。
还有2只小兔子没房子住。
9元
6元
我1分钟做了7道题。
我4分钟做了32道题。
小红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