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26 07: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情境图——奥运在我心中,意在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不断追求创新与超越,在孩子们心目中从小播下奥运的种子,长大为祖国争光。整个情境图可分为5个区域,呈现的信息和作用是这样的: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动员跑步、踢毽子——有余数的除法;足球场上同学的对话——图形与拼组;跳高的成绩——毫米、分米和千米;掷铅球——统计。第二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时,重点突出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条件和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解决,同时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复习长度单位时,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在复习图形与拼组时,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复习统计知识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统计等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提倡自主整理与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回顾整理所学过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整理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只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整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让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有序地进行回顾整理,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要做到既系统又全面,又突出重点。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使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解、改动或补充。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查漏补缺。
无论是回顾、整理知识,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机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复习和整理长度单位
1
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
1
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1
合计
4
1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09页,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面对这样一幅综合性强、呈现信息多的情境图,怎样观察,从哪里入手,学生可能感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可分这样几步进行:首先是整体感知图中故事情节;接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阅读并理解信息牌以及人物对话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以情境图为依托,对本册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从大的方面进行全面地回顾,再结合情境图,把对话后面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充分地挖掘,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和提示,在复习完每一个板块之后,及时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对应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教师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万以内数知识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国举行的,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
生:我喜欢奥运会中的跳水项目
生:……
2、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也在为参加奥运会做准备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
(学生自由畅谈)
3、上面的数学信息多不多,怎么看好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看
生:按照上中下来找
生:按地方看台、跑道、足球场
……
4、小组内交流数学信息,看一下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生:有万以内数加减法
生:有余数的除法
生:长度单位
生:……
5、总结:是的,这个情境图蕴含了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你们学的怎么样呢,一起来验证一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奥运”作为导入语,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学习的需要。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找信息,避免东一下,西一下,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和哪些知识点有关,学生正在成为了主人。
(二)探究新知:
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
1、读信息:
生:A区有380座;B区有350座;C区有286座;D区282座。
生:全校共有学生1806人
生:一年级有376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少62人
2、提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
生:二年级有多少人?
生:二年级和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生:
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生: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1)1806的组成是多少?
(2)A区、B区、C区和D区,哪个区的座位最多?哪个区的最少?
(3)C区和D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口答:组成、数位、比较、估算
(2)小组汇报交流的解决问题的算式,教师及时板书,并分好类。
(3)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三种形式。
(4)总结: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说出计算万能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没有规律的,教师这样帮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回忆,一层一层地积累,知识间的融合,互通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
(板贴卡片)
1000 四个千和八个一
560 九百九十九
4008 最小的四位数
999 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070 五百六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汇报。
2、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
(1)我们学校有学生1952人,约
人。
(2)滨海大桥长2052米,约
米。
(3)一篇文章有8978个字,约
个字。
教师可以采取先自己做,再集中进行指导。
答案:1000(最小的四位数)560(五百六十)4008(四个千和八个一)999(九百九十九)2070(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2000,2000,9000。
设计意图:这是关于组成和估算的练习,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
(四)达标反馈
1、综合练习第6题: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
6(
)7>657
3(
)49<3549
789>(
)98
2、综合练习第7题:
小明:这学期我大约认了650个字。
小文:我认的比你多得多。
小刚:我认的比你少一些。
小刚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350个
590个
670个



小文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630个
680个
900个



答案:6、7、8、9;6、7、8、9;1、2、3、4、5、6。
2、小文900个,小刚590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数的比较。
生:我又重新学会了数的组成。
生:我知道竖式计算的要细心。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下面各数中的“6”各表示什么?
(1)623
(2)567
(3)986
(4)6321
2、按要求数数
从八百七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3、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类,约()种。
(2)南浦大桥是上海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约有(
)米。
(3)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境内,海拔2160米,约(
)米。
4、口算:
150-90=
400+300=
1000+2000=
80-30=
560+100=
1400-900=
70+800=
250-80=
5、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5+436
=
778-563=
168+832=
400-198
=
6、客商要订购800只风筝。工厂工作进度统计如下:
第一周完成286只,第二周完成327只。
还剩多少只没完成?(自己独立完成)
答案:1、百位,表示6个百。十位,表示6个十。个位,表示6个一。千位,表示6个千。
2、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1000,1010,1020,1030,1040,1050
3、1200,8300,2200。
4、60,700,3000,50,660,500,870,170。
5、略
6、800-286-327=187(只)或286+327=613(只)800-613=187(只)答:还剩187只没完成。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组成、比较、估算、笔算、验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并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读、写数可以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练习的效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比较,注意各种形式的练习:估算、笔算、验算、混合运算。
在复习时,内容太多,组织不到位导致,一节课时间不够用。 
教学资料包
数学教学资源:聪明小屋
把1~10分别填入图中的10个
内,使每个正方形角上数的和都等于24。
答案:
4
1
5
2
8
9
3
10
6
7
小资料:
奥运会是怎样来的?
在古代希腊,每年的8、9月份祭祀天神宙斯时,人们都会举行竞技比赛。后来,成为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古代奥运会。古代奥运会举行了293届后被迫中断。在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等人的努力下,中断的奥运会在现代又得以恢复。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2复习和整理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
~109页,复习和整理长度单位。
教学提示
在教学时可分这样几步进行:首先是整体感知图中故事情节;接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阅读并理解信息牌以及人物对话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以情境图为依托,对长度单位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结合情境图,把对话后面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充分地挖掘,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和提示,及时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对应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教师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
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及应用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长度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在看台部分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今天我们复习整理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板书课题,请看情境图)
2、找信息:你找到关于长度单位的信息了吗?
生: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10厘米,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生:这个小朋友推铅球的成绩是15米
生:2205号运动员每天坚持跑步1千米
3、提出问题: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生:图上小朋友的跳高成绩是多少分米?
生:……
4、老师的问题是这些长度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到“奥运”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这里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说不到,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引导:我有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给学生一个榜样,学生就会成为两个、三个……
(二)探究新知:
1、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生:mm,cm,dm,m,km。
2、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生:1厘米=10毫米
生:1分米=10厘米
生:1米=100厘米。
3、小组内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生: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10厘米,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生:这个小朋友推铅球的成绩是15米
生:2205号运动员每天坚持跑步1千米
3、提出问题: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生:图上小朋友的推铅球成绩是多少分米?
生:……
4、老师的问题是这些长度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是怎样的?
(1)1米=10分米,15米=150分米,
(2)1千米=1000米
(3)110+2=112厘米
(4)1千米>15米>112厘米>110厘米
5、总结:长度单位之间一定要注意互相转化
设计意图:本学期学的长度单位有三个:千米、分米、毫米,在复习这三个新的单位的同时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进行,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关键,使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孩子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没有规律的,教师这样帮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回忆,一层一层地积累,知识间的融合,互通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巩固新知:
巩固练习:
(1)5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8分米=(
)厘米
60分米=(
)米

)毫米=3厘米

)分米=9米

)米=8千米

)米=70分米
7厘米=(
)毫米
单位间的互相转化,学生多说自己的理由。
(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答案:5千米=(5000)米
3000米=(3)千米
8分米=(
80
)厘米
60分米=(
6)米
(30)毫米=3厘米

90)分米=9米
(8000)米=8千米
(7)米=70分米
7厘米=(70)毫米
(2)画线段略。
设计意图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孩子们经常出错的地方,主要是孩子们的关于测量的生活经验太少了,导致学生理解起长度的大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单位换算时,一定坚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1米=100厘米,5米=500厘米或1米=10分米,70分米=7米。
(四)达标反馈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
(2)我的手掌的长度大约是1(
)。
(3)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
)。
(4我家离学校大约有3(
)。
(5)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
)。
(6)金鱼的身长大约有1(
)。
(7)青蛙一次大约能跳7(
)。
答案:毫米,分米,分米,千米,米,分米,分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厘米、分米、米、千米。
生:我1米=100厘米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我会长度计算
(1)3千米-(
)米=1000米
(2)3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3)5千米=2000米+(
)米
(4)1分米-5厘米=(
)厘米=(
)毫米
二、把下面的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
dm
、2
m
、2
mm、2㎞、2
cm

)﹥(
)﹥(
)﹥(
)﹥(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的门高大约2(

(2)橡皮的厚度大约4(

(3)我步行15分钟大约行1(

四、有19米布,如果每2米做一条床单,最多可以做多少条床单?还剩多少米布?
五、长颈鹿身高610厘米,大象比长颈鹿矮370厘米,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答案:一、我会长度计算
(1)2000(2)90,9。(3)3000(4)5,50。
二、(
2㎞
)﹥(2
m
)﹥(2
dm
)﹥(2
cm
)﹥(2
mm

三、米,毫米,千米。
四、19÷2=9(条)……1(米)答:最多可以做9条床单,还剩1米布。
五、610-370=240(厘米)答:大象的身高是240厘米。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1000
10
10
10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Km
m
dm
cm
mm
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学生经常出错的就是单位之间的转换。我一直坚信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因此我从来没有让学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时又发现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可做题的过程中却不会回头去想一想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最早的奥运会项目——短跑
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只比赛一个项目,这就是短跑。当时的赛程是一圈,长度为192.27米,。比赛十分简单,不计时间,也不计名次,谁第一个跑到终点就算获胜。担任裁判的都是贵族,他们手持皮鞭,谁要是抢跑犯规,就要遭到一顿无情的鞭打。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中心小学
胡金凤
案例背景
 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机械的解读了“生成”。信口开河,任意生成。非数学的“节外生枝”,无谓争辩,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课堂表面的热闹却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我们关注“生成性”,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要进行价值引导,怎样才是有效生成呢?
片段一:
师: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看大屏幕)
生:钟表
师:真棒!我还有钟表的图片呢?想看吗?
(学生一片雀跃)
师: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钟表的外形真可爱,
生:我喜欢外形是房子的那个
生……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可是……)
师:(我灵机一动)你发现他们都有什么呢?
生:他们上面都有数字
生:他们都有时针和分针
师:(出示表盘)这是一个表盘,,我们一块把你的发现填上去。
【评析】学会倾听,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在上片段中,我问完“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之后,发现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于是我便急中生智,问了下一个问题,“你发现他们都有什么呢?”,通过这样一补充,课堂才能继续下去,所以,上完这节课我深刻的反思到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片段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原有85个西瓜,第一次运走了40个,第二次运走了26个,还剩下多少个西瓜?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
生:85-40-26
生:85-26-40
(这时学生没有举手回答的了)
师:在另一个班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是这样的:
40+26=66(个)
85-66=19(个)
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个解答行吗?并说说这样算的理由。
【评析】学会等待,弹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我以其他人的解答方法出现学生没有想到的解答方法,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
片段三: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比赛,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项比赛,就是争夺老师手里的小红旗。比赛规则很简单,我喊一声“开始”,大家就跑到讲台上来抢,先抢到小红旗的为胜利者,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好象不怎么积极,从表情上看得出,他们觉得这似乎不怎么公平;而教室前排的学生则有很强的积极性,纷纷跃跃欲试)
师(故意稍稍停顿):大家真的准备好了么?那老师可要喊“开始”了!
(前排的学生已经准备好来抢夺小红旗,这时候后排的几名学生举手了,他们有话要说。)
生1:老师,这比赛没意思。
生2(愤愤不平):这样比赛不公平。
师(惊讶状):怎么不公平?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2:因为前面同学距离红旗很近,我们后面的同学离的太远,我们肯定抢不到,所以这不公平。
师(面向全体学生):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师:是啊,这样做确实对这位同学不公平,那这样吧,(教师拿着小红旗走到后排那位同学身边)我就站在这里,咱们再开始抢,这样公平了吧!
生:不公平!
师:哦,还是不公平,老师发现了,距离这位同学近一些,距离其他同学就远了。那该怎么设计这个比赛更好一些呢?
(学生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举手了。)
生3: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全体同学站成圆圈,把小红旗插在中间,这样做就公平了。
生4:对,我也这样想的。

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此时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围成圆形,中间插着一面小红旗。)
师:我们把小红旗插在圆的中心点上,我们可以把这个点叫做什么?
生:圆心。
师:那为什么这样比赛就公平呢?
生5:因为小红旗和大家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真的是这样的?那怎么验证一下这种想法呢?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圆形纸片开始找圆心,并且利用各种方法来验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评析】游戏穿插,促进生成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学前已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得知:学生并非对圆形及其特点一无所知,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对圆形的初步了解,所以对圆的认识是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并没有急于进行让学生折纸找圆心、观察折痕等学习活动,而是设计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游戏“争夺小红旗”,从而勾起学生对圆的已有认识:即圆中心的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对这一概念的口语表述学生几乎是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因为生活已经使孩子们掌握了这一最基本的常识,而教师所要求学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验证这一生活经验的正确性。“争夺小红旗”这一游戏的安排,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猜测、观察、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学数学的新起点。
总之课堂有效生成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是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它的显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此之前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积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是面对各种教学情境都能以种开放的心态,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3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09页,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
通过复习,引入对有余数除法的复习和整理。
教学时结合情境图,把对话后面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充分地挖掘,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和提示,及时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对应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教师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余数除法的解决问题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我会口算
8÷2=
0÷6=
35÷4=
27÷9=
42÷7=
19÷3
仔细观察得数,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或没有余数)
复习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下面的三个算式进行竖式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知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2、导入在小学生“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上,孩子们也碰到和除法运算有关的问题了,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
(学生自由畅谈)
3、找信息:在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1)小芳踢毽子1分钟踢了13个,小明踢毽子2分钟踢了18个,小红踢毽子1分钟踢了15个
(2)跑四百米的运动员有22人,每4人一组,
4、提问题: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跑四百米的运动员需要分成几组?
(2)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3)小明一分钟踢了多少个?
(4)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
设计意图:以复习的形式进行这节课的学习,通过复习除法运算的口算、竖式计算进行知识点的回顾整理,回到奥运情境图中,进行除法解决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二)探究新知:
1、问题一:跑四百米的运动员需要分成几组?
(1)读信息:
生:跑四百米的运动员有22人,每4人一组,
(2)列式:
生:22÷4=
(3)你能口算吗
生:22÷4=5(组)……2(人)答:需要分成5组。
(4)你同意这个答案吗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5)汇报交流:
生:5组,还剩下2人,说明比赛没有完成,2人也要一组,所以最后是分成了6组(他说的好吗?你能说一下吗?)
生:剩下的2人也要进行比赛,所以需要分成6组进行比赛。
(6)总结:这是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进一法,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有很多,你记住了哪一个?
生:搭帐篷问题,剩下的人也需要一个帐篷
生:运东西问题,剩下的一点也需要再来一次。
生:租船问题,剩下的人也需要一条船
生:……
(7)举反例:那有没有不考虑余数的情况呢,举例说明
生:做衣服时,剩下的布不够一件了,就不能说成能做一件
生:拼图形,剩下的不够拼成一个了,也不能进一。
生:……
设计意图:这是有余数除法生活问题的复习,有两种特殊情况:“进一法”和“去尾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能力。
2、问题二: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1)读信息:
生:小明踢毽子2分钟踢了18个,小芳踢毽子1分钟踢了13个
(2)小组内分析问题,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生:先求小芳一分钟踢了多少个?18÷2=9(个)再求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13-9=4(个)
生:先求小芳一分钟踢了多少个?18÷2=9(个)再求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13-9=4(个)综合算式:13-18÷2=9(个)
(4)分析运算顺序:
生: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生:先乘除法,后加减法。
(5)总结:在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中,我们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没有规律的,教师这样帮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回忆,一层一层地积累,知识间的融合,互通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巩固新知:
1、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其它毽子问题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22
(
)
×9﹤77
7×(
)﹤52
(
)
×8﹤66
(
)
×4﹤31
学生间说一下自己的根据是什么。
3、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7+16=
54-12÷3=
2×6÷4=
34-72÷8=
答案:1、略;2、5,8,7,8,7;3、30,50,3,25。
设计意图:继续解决问题,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理解运用。
(四)达标反馈
连一连,填一填。
(1)把14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
每盘放(
)个,还剩(
)个。
□○□=□(个)……□(个)
(2)把13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
每盘放(
)个,还剩(
)个。
□○□=□(个)……□(个)
答案:苹果:每盘放(
3
)个,还剩(
2
)个。14÷4=3(个)……2(个)梨:每盘放(
4
)个,还剩(
1
)个。13÷3=4(个)……1(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口算有余数的除法。
生:我又重新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生活解决问题。
生:我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火眼金眼辨对错。
(1)25÷5=5


(2)18÷4=3……6


(3)14÷3=4


2、我会算
15÷2=
26÷4=
7×5=
30÷6=
3、
每盒装4辆小汽车,至少需要
每盒装6架小飞机,至少需要多少多少个盒子?
个盒子?
□÷□=□(盒)……□(辆)
□÷□=□(盒)……□(辆)
4、最大能填几?
5×(
)<
47
(
)×8<
53
6×(
)<
38
5、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答案:1、√
×
×;2、7……1,6……2,35,5。
3、(1)33÷4=8(盒)……1(辆)
至少需要9个盒子。
(2)28÷6=4(盒)……4(辆)
至少需要5个盒子。
4、9,6,6。
5、√,√。
板书设计
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会用这部分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复习时,我注意了通过练习了解学生计算中还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还注意了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小组合作,分头行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又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资料包
4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09页,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教学提示
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是这册教材的三个独立单元,图形与拼组和观察物体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统计的本质是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教学时结合情境图,把对话后面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充分地挖掘,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老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和提示,及时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对应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教师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的理解,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统计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方格纸
学生准备:剪刀、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经过前面的复习,我们把大单元的知识都整理了,在这册教材中还有几个小单元的知识点呢,你能猜到是谁吗?
生: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生:第七单元的图形与拼组
生:第九单元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就是统计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及时板书)
2、真不错,在我们“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中,你能找到吗?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还是非常有心的,所以最后这些知识点我借学生的嘴说出直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情境图,观察小朋友跳高部分,你发现了你说的哪些知识
生:我找到长方形了,
2、看这是我为海绵垫拍到的照片,这是谁看到的
生;这是带黄帽和蓝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这是带灰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
3、总结: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生:站的位置不一样,拍到的角度也不一样
生:观察物体,要注意自己的观察角度。
(位置:正面、侧面、后面、上面、下面)
二、图形与拼组
1、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生:五边形、六边形
2、下面用你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再一次研究他们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3、汇报交流: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
4、总结:
①长方形的名称:长边的长度叫长,短边的长度叫宽。②正方形的名称:正方形的边的长度叫边长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
1、参加运动会的人这么多,怎样来统计一下呢?
生:按男生和女生进行统计
生:按年级进行统计
生:按参加项目进行统计
2、男女、年级、项目等这些都是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收集与整理就是分类统计,下面同学们一起完成这两个统计表吧(课件出示按项目统计、男女统计)
3、集体订正与总结: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准不一样,合计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没有规律的,教师这样帮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回忆,一层一层地积累,知识间的融合,互通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巩固新知:
1、说出下面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动手做
(1)先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能剪出什么图形?
(2)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答案: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2、略。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达标反馈
1、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二(1)班竞选“劳动小能手”,结果如下:
(1)把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2)涂一涂。
王强
李平
林丽
答案:1、扎两个小辫子的女孩看到是第二张图片。男孩子看到的是第一张图片,最后一个小朋友看到的是第三张图片。
2、王强:18票,李平:7票,林丽:3票。涂一涂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图形的特点。
生:我又重新学会了统计知识。
生:我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2、观察你喜欢的玩具,为它拍下可爱的照片。
3、下面是二年级一班的课程表。





1
班会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2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3
体育
音乐
思品
体育
活动
4
数学
传统
体育
美术
思品
5
美术
体活
语文
语文
体育
6
活动
健康
传统
体活
文体
试一试统计各科有几节?
答案:1略2略3、略。
板书设计
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统计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图片不一样。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就是分类统计。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不是很困难,但是孩子们的知识不系统,教师的任务就是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操作中自悟,升华自己的知识,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建立一个和谐、积极探索、汇报交流的学习氛围。
统计知识的复习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时,既要引导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做法,还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论文
有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
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中心小学
胡金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认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一定有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是热情高涨。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
教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乐学,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会事半功倍。小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例如现在青岛版的教材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多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对称》时,我提前就让学生练习剪红双喜,现在我可以毫不保留的告诉你们,我的孩子们剪的红双喜可漂亮了,我就是跟着殷庆康同学学会的呢。再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我让学生收集年历,提前就和年历交起了朋友,这样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感觉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快速回归课堂
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利用的好就会让学生较快的回到课堂。当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凝聚起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当然设计问题情境要从两点出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负担。数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作用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催化剂。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数学教学内容的内在美,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我是以谜语

有个宝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
导入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当知道这是年历时,老师就问,你从年历里,能知道哪些知识啊?话锋就是这样一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年月日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的导入是值得提倡的。
三、
注重课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知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灯塔儿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将静态的结论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像科学家一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探究材料,提出学习要求(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充当一名合作者,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我在教学《对称》时,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研究过程,让学生经过猜想: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都有多少对称轴呢?在提出猜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验证:①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纸片进行动手折一折。②学生进行对折演示,互相补充,得出结论。有了长方形的对折,其他图形的研究推导一路走来风调雨顺。图形对折时,有的学生直接说“我也是这样做的”,还有学生直接说,“我和他不一样,还有呢。”我问“那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你怎么知道的呢?”他说:“长方形横着对折时有对称轴,竖着对折时有对称轴”“他斜着对折时没有对称轴”“那么长方形的对称轴个数就是……”我提醒道“长方形的对称轴个数就是2条。”“老师,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不能对称。”听,一个个多有智慧的发言,只有在宽松愉悦,合作探究的环境中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课上就现场模拟拔河比赛,准备了大绳子,学生一看在阵势,就知道干什么了,都纷纷举手参与。在第一场比赛中,学生知道了9>4,4<9,在第二场比赛中学生知道了9=9,整节课学生都在经历着数学的产生,数学学来不费吹灰之力啊!
四、
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经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井然有序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和幽默。如在将“鸡兔同笼”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乘2等于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了起来,“26除以2等于13只兔子,32只鸡。“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来掌握知识这一目标,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地努力!但是我始终坚信有学生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
汽车:33辆
飞机:28架
长方形
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