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
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 2、点评法 3、激励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二、资料助读。
作者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字音、字形
庖官páo
鸡肋lèi
夏侯憞dūn
分食讫qì
佯装yáng
大簏lù
伺察sì
麾军huī
绰刀chāo
屯兵tún
恃才放旷shì
酥sū
阜fù
覃zèn
(2)重点词义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正好。
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忌讳。
人皆不晓其意:意图。
丕如其言:遵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嘉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代词,指曹操。
(3)重点句翻译
①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译文: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②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译文: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③人皆不晓其意。
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④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译文: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⑤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译文: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
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译文: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⑦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译文:丞相并不在梦里,你们才真是在梦里啊!
⑧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译文: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条文来回答。
(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课堂上此教学内容放在小组竞赛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3)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质疑问难,教师巡视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作业布置:抄写课文
板书设计:鸡肋事件——操杀修
改建园门——甚忌之
分食酥饼——心恶之
语破奸心——愈恶之
告发曹丕——愈恶之
教植斩吏——操大怒
代作答教——操大怒
失利葬修
教学后记:
杨修之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
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 2、点评法 3、激励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以《观沧海》导入,从诗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二、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三、概括故事
1、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点拨:鸡肋事件、改修花园事仲、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语破奸心)、藏吴质事件(告发曹丕)、试才干事件(教植斩吏)、代作答教事件。(厚葬杨修)
2、面对杨修所做的这些事,曹操各有什么表现?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3、复述课文。
任选其中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三、理清文章结构
1、.第一个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是第几个 (第7个)为什么用插叙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倒叙)找出插叙叙部分并思考插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插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至9段)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10至12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3、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4、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恃才)
---------------------矛盾冲突-------------------------(忌才)
杨修
故事
曹操
1.杨修被杀
2.改建园门
(心忌之)
恃才放旷
3.分食酥饼
(心恶之)
一般矛盾
虚伪奸诈
4.语破奸心
(愈恶之)
狂妄轻率
5.轻视吴质
(愈恶之)
老谋深算
6.教植斩吏
(操大怒)
政治矛盾
7.巧作答教
(欲杀之)
8.失利葬修
教学后记:
杨修之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
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 2、点评法 3、激励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
1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 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三、 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 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 、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六、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板书设计: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