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6 15: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 言 导入新课: 相传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从此我国就有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奴隶社会开始-----发展---------鼎盛-----瓦解-----约BC.2070约BC.1600BC.1046BC.770BC.256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BC.475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禹-启………...桀汤…盘庚…纣武厉幽平建夏 都阳城王位世袭制暴政商汤革命建商 都镐京迁殷暴政武王伐纣暴政 国人暴动平王东迁洛邑犬戎攻破镐京一 夏、商、周政权的更替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以上材料均选自《礼记》 1.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王位世袭制的理解。(一)夏朝开始建立王位世袭制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舜禅让帝位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儿子启继位2.禹建夏朝 “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启继承了权位,这种情况表明传说中的禅让制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就是“王位世袭制”,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启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就意味着什么制度被破坏了?夏朝的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建立者:禹.禹死后,启称王。“公天下”变为
“家天下”。
(2)时间:公元前2070年, 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3)统治中心 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4)灭亡:桀 (商汤灭夏)当时人民咒骂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夏朝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的资料并不多,可以通过已有的考古发掘成果和古代文献记载,初步了解一些夏代的历史概貌 :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冀州、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梁州 雍州、扬州、兖州。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都城在阳城。中心为黄河中下游平原 夏亡之后,汤建立了商朝,定都亳,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商以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为中心,其势力所及,西到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部,南到湖北和湖南北部,东到海滨,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 商朝建立后,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发生争夺王位,国力一度衰弱,国都一再迁徙。直到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才得安定,后未再迁都。所以盘庚迁都可谓商朝一件大事。 殷在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等商朝的遗存。
商朝时期使用甲骨文,通过甲骨文能够了解大量关于商朝的史实。原因 2.盘庚迁殷放长线,钓大鱼
愿者上钩
同心同德
土崩瓦解2.时间: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放长线,钓大鱼
愿者上钩
同心同德
土崩瓦解(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者:周武王 (武王伐纣) ①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道路以目”②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犬戎攻破稿京 ③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千金一笑3.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二 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 分封制的对象及特点(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依据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有何特点?
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读图思考:夏、商、周的疆域有何变化?它们是如何实现对广大疆域统治的? 对于正在形成中的国家来说,实行分封制首先可以开拓疆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其次分封制在一定程序上化解了家族内部以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分封制带来了西周几百年的稳定与强盛。但后来周王室逐渐衰弱,诸候国势力逐渐强大,这一影响,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分封制就这样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3. 分封制的作用(评价)楚王问鼎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huì),足以为九鼎。”
——《史记·楚世家》 4.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叙述,全面客观评价西周分封制的作用?三 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思考: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其形成了怎样的宗法关系?如何认识宗法制下的这种宗法关系?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下面材料: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
(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它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传统演变而来,周初统治者系统确立,影响于后世封建王朝的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1.宗法制的概念一剪梅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于是,在宗族内部就区分了大宗和小宗。嫡长子是大宗。余子是小宗。小宗服从大宗,全体贵族服从周天子。这一制度有利于区分等级,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而对于不同亲缘的统治家族,则采取婚姻联盟。 2.宗法制的原则(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矛盾。
(2)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宗法制的目的和作用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图,谈谈你对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四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利——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疆域;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弊——各诸候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必须形成诸候割据局面利——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弊——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性关系,人为划分无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天子”、 祭天、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宗法制使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国”与“家”结合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诸侯具有独立性,力量强大,威胁中央政权五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兴起:夏朝发展:商朝完善:西周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原因:统治力量有限,无法有效控制都城及其周围以外的其他地区结果:分封众多候、伯、通过他们间接管辖都城以外广大地区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分封制为商朝所沿袭时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经过1.周武王分封子第功臣及先代部落首领和君王后裔2.周公旦大规模分封贵族、功臣及归顺的异族首领为诸候内容:授土、授民、授职作用:通过分封,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使西周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是统治阶级维系内部关系、
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经过:产生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西周原则: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等级:天子—诸候—卿大夫—士作用:旨在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
有利用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知识结构 夏、商、周时期创立的分封制、守法制维护了当时的奴隶制统治秩序,成为东方大国走向强盛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此后,这种制度影响深远,比如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社会是皇位传承的主要依据,而守法思想在今天依然存在,制家谱、修祠堂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之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