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长城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08:30:2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故宫
天坛
颐和园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筑一个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的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设计者太伟大了
,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方形城台
射口
成排的垛子
暸望口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
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
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
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
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
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
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
建筑材料: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石块,用夯筑石;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长城奇迹: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长城
远看: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气势雄伟
联想触景生情
近看:高大坚固
垛口
了望口
射口
城台
智慧
走上:长




血汗
总结:伟大的奇迹
赞美
长城,已经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与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坚韧顽强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中外千千万万的游人,他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
巨龙啊长城,你的龙尾甩过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你的龙头探进了波涛汹涌的渤海湾,你的四肢,从古至今都在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母亲的万水千山、沃野良田。关于你的美丽故事、神话传说,多得发同你那满身辉煌的甲片。宏伟啊,长城!不只在你近旁,能够观赏你壮丽的容貌,即使远在月宫、银河,也能望见你的雄姿,绵亘无边!
 
长城啊长城,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山河的锦秀;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历史的悠久;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你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伟大!
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自己的学校!《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守卫精神家园》之《长城赞》。长城赞是由罗哲文创作的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言]
多媒体演示:长城的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伟大的建筑
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古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看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的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主题拓展,深入感悟
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守卫精神家园》之《长城赞》。
1、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2、研读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
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五、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
2、音画中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六、作业
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自己的学校!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
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