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整体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整体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6 16:48:23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整合设计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教材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
【整合丛书目录】
“一生永远珍藏单元”单元:
《在德国感受“惜物”
》《有魔法的毛竹》《追出正果》《后退两步的人生》《为自己站起来》《暖暖你的手》《成全善良》
“成长之路”单元:
《伤仲永》《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视书如命的孙中山》《我长大了要造桥》《居里夫人专心读书》《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走进叶圣陶”单元
《诗的材料》《稻草人》(节选)《父亲长长的一生》《一粒种子》
《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
【推荐书目】
《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以名人成长的故事为契机,辅以中外孩子的不同成长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留下成长的足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让我们对周恩来有更深的认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回忆文章,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课后“资料袋”的补充让我们对如何修改习作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让我们感受到叶圣陶老爷爷的认真。
《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课文后的泡泡语提示我们要学会写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是综合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术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3.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语言。
5.
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体会其中包含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如: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等。)
6.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并能够用笔表达出来。
【单元学习的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语言。
3.指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体会其中包含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语言训练点】
1.理清文章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的,与同学讨论交流的习惯。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从教材分析中看出,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选编了的课文
可整合为两组来教学。
第一组是“名人的成长故事”,可以把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两篇讲名人的成长故事文章整合为一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略读课文和主题丛书中的文章,了解更多人物的成长故事。
第二组是“孩子的成长故事”,把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两篇反映孩子的成长经历的文章整合为一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
每组内容的学习都采取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充分体现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特点。精读课文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的阅读方法,为略读课文做好铺垫;略读课文主要是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拓展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为提高学习的起点与效率,对单元所有课文安排2节课进行集中预习。预习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训练重点设计预习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预习要求,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与自学能力。
【学习内容整合和课时安排】
课型
课时安排
课例
整合丛书或内容
课例与丛书结合点
推荐阅读书目
预习指导课
2课时
本单元课文
词语盘点
主题
内容
《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
精读引领课1
2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魔法的毛竹》
名人成长的故事
1.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给学生成长启迪。
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主题的的写作方法。
精读引领课2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给学生成长启迪。
略读整合课
1课时
《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孩子的成长故事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给学生成长启迪。
拓展阅读课1
1课时
《在德国感受“惜物”
》《追出正果》《后退两步的人生》《为自己站起来》《暖暖你的手》《成全善良》
身边人的成长故事。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给学生成长启迪。
拓展阅读课2
1课时
《伤仲永》
《视书如命的孙中山》
《我长大了要造桥》
《居里夫人专心读书》
名人成长的故事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给学生成长启迪
表达训练课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1.从自己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2.写信的基本格式。
综合达标课
2课时
本单元各方面的内容(共11张PPT)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横七竖八
读读记记:
筑巢
摇篮
乃至
肥沃
折腾
忧患 堤坝 侵蚀 崩塌 毁灭
植被 经营扫帚 腐烂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 制服 机翼 惨祸
关键 欲出又止 多灾多难
随心所欲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根据意思说词语。

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形容做法非常愚蠢。



形容呼吸非常急促的样子。



一点也不折扣,完完全全;十足。



形容做事容易,不费力气。
( )
成语改错
争先巩后(

若无奇事(

鱼惯而出(

横七坚八(

响彻云宵(

禺不可及(

成语改错
争先巩后( 恐

若无奇事( 其

鱼惯而出( 贯

横七坚八( 竖

响彻云宵( 霄

禺不可及( 愚

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睛,秋雾阴,冬雾雪。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燕子低飞要落雨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加上“终于”,表明科学家研究非常艰辛,时间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加上“根本”,说明海龟受伤害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之中有的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之中有的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加上“居然”,难以相信的程度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