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特点:首次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200年,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中落败。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袁绍曹操匈 奴张 鲁刘 璋刘 表袁 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群雄逐鹿说战争材料: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2)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是岁乃募民屯田许(昌)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教材》“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招贤纳士募民屯田,恢复生产公元200年官渡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袁绍的谋士:“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
袁绍:“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
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后方必定空虚。若此时偷袭许昌,两路击之,曹操必败”
袁绍:“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辎重,尽在乌巢。公可选精兵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历史小剧场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白马黎阳(浚县东)(滑县东南)白马津延津(延津北)阳武(原阳东南)乌巢(延津东南)官渡(中牟东北)袁军进攻路线曹军进攻路线曹军撤退路线曹军偷袭路线袁军追击路线袁军败退路线官 渡 之 战战役的影响袁绍集团从此一蹶不振。在东汉末年的局势中,几乎完全丧失政治影响力。
全面扭转了曹操集团在北方割据形势中的不利局面
为曹操集团完全控制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天下形势示意图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等人。后采用诸葛亮的主张联孙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占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222年彝陵之战中失败,不久病死。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由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受到百姓欢迎,势力不断壮大,孙策死后,继续经营江东。208年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中获胜。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赤壁之战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原因:曹操战败的原因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
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76页]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发展西南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阅读书本,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220年221年 222年 洛阳成都 建业
(南京) 曹丕刘备孙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赤壁之战根本原因:魏、蜀、吴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魏:兴修水利,
恢复和发展生产。
蜀: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吴:造船业发达,
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魏蜀吴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