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共2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共21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6 21: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12北魏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淝水之战形势图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水淮沘水芍陂水淝洛涧水颖颖口洛口383年寿阳寿县硖石凤台西南八公山前秦军进攻路线前秦军溃逃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布防线前秦东晋淝 水 之 战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
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名师导引: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思考:
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4世纪后期平城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
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494年北魏迁都洛阳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说汉语 穿汉服 鲜卑服饰汉族服饰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改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妃嫔,鼓励鲜卑族与门第相当的汉族通婚,又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通汉婚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学礼法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请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增强了北魏实力。 作用: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传说因兴起于鲜卑山而得名。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曾归附东汉,东汉末年开始大量南迁,南北朝时期拓跋部曾先后建立北魏、东魏、西魏等政权。鲜卑族历史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
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理解“民族交融”的含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
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