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
3节
电
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②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讨论、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②通过物质的导电性和影响金属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认识物理与技术的紧密联系性。
二.重难点
重点:①电阻概念的建立;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法指导:(10分钟)
自主学习课本第63-
66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课件上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用笔将书中重点勾画出来,看完书后对重点知识点默记一次,完成自学检测(另发或多媒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二)、课堂探究 (20分钟 )
1.物体的导电性
(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
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超导体:对电流没有阻碍作用的物体。
2.实验探究影响回路电流大小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
3.电阻
概念: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R
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简称欧.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
电阻的单位及换:
1MΩ
=1000KΩ
1KΩ
=1000Ω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
定值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4.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flash动画演示)
猜一猜: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导体温度
方
法:如何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探究结果:
在温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在温度、材料、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在温度、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率越长,电阻越大。
在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总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计算电阻的公式:(此公式属于了解内容,不作要求)
说明:(对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
六.小结
七.作业
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