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22课《寓言四则》第2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22课《寓言四则》第2课时(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30 13:0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寓言四则》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子,并解释其意义。
(1)身亡所寄( )
(2)其人舍然大喜( )
2、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有闻而传之者 ( )
(3)而顷刻两毙 ( )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
若:(1)求闻之若此( )
(2)若屈伸呼吸(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国人道之 ( )
(3)丁氏对曰 ( )
(4)得一人之使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21教育网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
③舟薄于石又覆(  )
④盍救诸?(   )(   )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亡”通“无”,没有
(2)“舍”同“释”,解除、消除
2、而:(1)表因果,因此 (2)表转折,但是 (3)表顺接,然后
于:(1)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 (2)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
若:(1)象,如 (2)你
3、(1)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D(解析:A.“之”的意思分别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词;B.“若”的意思分别是:像/你;C.“使”的意思分别是:与“只”组合,指纵使,即使/使唤;D.“亦”都是“也”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1)从井里取水 (2)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3)应答,回答 (4)劳动力
2、(1)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2)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二)课外阅读
1、A(解析:“而”表示转折关系。) 
2、①商人
②先前,以前
③靠近、按近 
④为什么  “之于”,“之”代指贾人
3、D
4、富人:富人不守承诺,应有此报应。                    
渔者:做人就要讲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救之何益?                   
旁人:富人不守信用,固然可恶,但渔者见死不救,也不符合仁义的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