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英国革命中,曾建立了共和国,也经历过封建王朝的复辟,但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下列对这一变化理解错误的是( )
A.革命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B.符合英国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
C.这一过程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D.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主要是指( )
A.光荣革命胜利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4.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5.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
A.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6.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材料不能说明
( )
A.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力
C.所有的提案都必须由两院同时通过才能生效
D.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7.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
A.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
8.有人说19世纪前期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权利法案》颁布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1832年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的进行
二、非选择题(18分)
9.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废除丞相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以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二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名。然而国王又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三 18世纪前期在英国形成的政治制度中,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首相身兼政府首脑,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
(1)材料二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材料三反映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4分)
(2)范例: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布莱尔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阅读范例,根据材料三说明下列问题。
①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4分)
②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如果女王伊丽莎白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4分)
(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有何不同?这两种制度对各自产生的影响是什么?(6分)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
1.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尽管过程反复曲折,但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不能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
2.选B 注意材料“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加大,国王权力不断。
3.选B 1689年《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选D 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以法律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继承习俗,实现了政治的稳定,这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英国政体的形式而非本质。
5.选D 沃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位首相,推动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故选D。
6.选B 君主立宪制建立后,英国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最高权力中心,但是女王仍然拥有基本的政治权力,故选B。
7.选B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抓住关键信息“1832年议会改革”,其结果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选举权。
8.选C 材料表现出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取得了相同的政治地位,这应是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答案为C项。
9.解析:本题前两问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第二小问分析各自的制度对自己国家产生的影响。
答案:(1)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2)①赞同。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或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②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不同点:中国属于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属于以议会内阁制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影响: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期。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一) 美国1787年宪法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2.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4.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美国联邦政府
州政府
权力
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统一联邦宪法,全国范围适用;国际交往主体;不能任命、监督、考核州官员或其施政行为
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本州宪法、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无效。不干涉联邦事务
A.美国的国家结构是邦联制
B.美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
C.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
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分享的政治权力相当
6.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独立之初就拥有的13州之一,曾拥有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1787年以后弗吉尼亚将会丧失( )
A.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
B.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C.征兵权、征税权、制定法律权
D.征兵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7.两党政治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特色。历史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是在(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8.“驴象本一家”(如右图所示)是一幅反映美国两党制的漫画。它说明民主党和共和党( )
A.历史传统大致相同
B.群众基础日趋合流
C.政治分歧基本消除
D.根本目的完全一样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信
材料二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10分)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一)
1.选D 注意时间信息“17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是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改变了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D。
2.选B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统缔结条约或任命大使等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这体现了总统和国会权力的制衡关系。
3.选B 美国联邦体制之下,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中央政府拥有很大的统领权,所以才会“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地方州政府也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所以才“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
4.选B 英国《权利法案》不属于“宪法”,只是“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5.选C 从材料可以分析出,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这是联邦制而不是邦联制,由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A、D两项不准确;美国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度,B项排除。
6.选A 1787年,美国联邦制建立,收回了各州所拥有的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法律,故答案为A。
7.选C 根据所学史实两党制对峙格局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步形成,而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故选C。
8.选D 虽然交替上台执政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面临的问题;第二小问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如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第(2)问,应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及相关的教材知识来归纳其不同点;可从中央、地方权力的大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途径: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2)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民主政治的扩展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他实际上结束了法国的( )
A.君主立宪制
B.君主专制制度
C.共和制
D.内阁制度
3.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1791年宪法的通过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5.“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为改变这一局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查理一世
B.威廉二世
C.俾斯麦
D.罗伯特·沃尔波尔
6.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7.“当会议桌上发生争执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之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当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专制主义思想盛行
B.与英国的政体极其相似
C.军国主义色彩深厚
D.议会代表都是军人
8.19世纪70年代,德国与法国先后确立了代议制。但法国民主程度较高,德国民主极其脆弱。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 )
A.法国人民比德国更加爱好民主
B.两国政体形式不同
C.两国领导人能力不同
D.两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不同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大国崛起》中的部分解说词,回答问题。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说,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6分)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12分)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1.选B 法国在民主化过程中道路曲折艰难,
既建立过君主立宪制,也建立过民主共和制,因而成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2.选C 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了第一共和国的历史,实行专制统治。故选C。
3.选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4.选D A、B、C三项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属性。而D项依据不够,在当时法国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是相互制约的。
5.选C 改变德意志四分五裂局面的关键人物是俾斯麦。
6.选D
A、B、C三项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不能证明材料观点。
7.选C 材料反映了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C项正确。
8.选D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深层次原因”。A、B、C三项均为表面原因,法国经受过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洗礼,而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封建势力扫荡不彻底。故选D。
9.解析:本题以德美两国的教育为切入点,其实质是考查两国的政治制度。第(1)问,要注意结合对“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认识以及对“奴仆”“太阳”的理解来分析。第(2)问,结合近代两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的形式及特点分析。
答案:(1)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过程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与防范。 专题质量检测(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
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2.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其关键在于对国家权力分配问题的解决。这里的“关键”指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光荣革命排除暴力
C.国王掌握国家权力
D.阶级利益得到调和
3.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5.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D.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国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国会、上议院
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年未满25岁,为合众国国民未满七年,及当选时非其选出州之居民者,不得为众议员……年未满30岁,为合众国国民未满九年,及当选时非其选出州之居民者,不得为参议院议员。众议员名额,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这种自由人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的劳役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此材料能反映的问题是( )
①美国宪法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②美国人权存在着严重问题
③美国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④美国宪法最早体现启蒙思想的人权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C.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权利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9.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的程序是(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1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2.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占据某些重要职位,雅典人设计出一种看似荒谬、实则十分有效的方法……雅典人认为,那些财大气粗、名声显赫的公民与那些不名一文、默默无闻的公民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
材料三 在英国的政治选举活动中,拥有政党支持成为选举获胜的重要条件。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很难战胜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作后盾的对手,在各种选举中,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进行。
(1)材料一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哪一民主方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8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选举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4.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③1914年,
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8分)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6分)
国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德国
法国
专题质量检测(七)
1.选B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形势。材料中的“1644年”表明描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0-1688年),当时斗争双方是以资产阶级、新贵族为代表的议会和旧贵族拥护的国王,排除A、C两项;政党在英国直到17世纪末才出现,19世纪下半叶,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才正式形成,排除D项。
2.选A 光荣革命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的两大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资产阶级的各派别在议会斗争中取得妥协;可见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决了国家权力分配问题,使英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故选A项。B、D两项所述均不符合“国家权力分配”的题意;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排除C项。
3.选D 由材料“一位英国工业家”可知这个人代表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材料“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增加在议会中的席位;由材料“我们为全世界生产”表明说这段话的背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综上所述,1832年的议会改革实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D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在时间上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A、B、C三项。
4.选D 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最根本的区别: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英国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明朝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构。A项错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B项中明朝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C项中明朝的内阁长官称首辅。
5.选D 左图是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右图是美国联邦政府示意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D。
6.选B 本题以美国政体为切入点,考查知识再现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7.选A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过程中的立法情况。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平等的权利,材料中的自由人是指白人男子,这就是美国人权问题,选举权、被选举权、有年龄、财产等限制。④材料中无法体现,应排除。
8.选D 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性的共同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立法与议会选举,故选D。
9.选D 本题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议会问题。根据所学,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要获取下议院支持成为惯例;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院由每州2名组成;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联邦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故A、B、C三项表述均错误。
10.选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9年,德国当时是君主立宪制,德皇保留很大的权力,名为君主立宪,实为专制;而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皇帝可以直接宣战,而法国要由总统与议会共同决定是否参战。
11.选C 两图分别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并未彰显权力制衡理念;美国总统没有绝对权威;两国代议机关议会、国会的职能都是立法;德意志的帝国议会是选举产生,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选C。
12.选C 本题可用排除法。美国和德国内阁都是由元首任命,故不需要对议会负责,不是责任内阁制,排除①;德国代议制下,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力,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是不彻底和不成熟的代议制,排除②。③④说法正确。
13.解析:第(1)问,从“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可知为“抽签选举”;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变化从材料中直接归纳;趋势从民主范围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可看出是美国的两党制,两党控制选举;影响从对政体的维护角度来回答。
答案:(1)方式:抽签选举。评价: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变化:财产和年龄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趋势: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3)现象:两党操纵政治选举。影响:维护了共和政体。
14.解析:本题是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考查。第(1)问,考查古希腊、英国、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丘吉尔的话,反映了英国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关系变化;第二小问是对美国、英国政体的考查,回答时注意美国总统与国会、英国内阁与议会之前的关系。第(3)问,根据两国宪法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1)①公民大会。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
②议会。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
③皇帝。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是皇帝,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皇帝有权任命首相。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及政府不向国会负责;政府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等。表现: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最高行政首长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领导者,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
国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德国
皇帝
世袭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或皇帝操纵议会)
法国
总统
议会选举
互相制约与平衡,总统向议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