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4.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5.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不能离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力可以用一根____________来表示,它的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它的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____________。
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向下。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
3.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 )
A.60 N B.120 N C.600 N D.6 000 N
4.一个物体重2 N,那么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受的重力还是2N( )
A.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B.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
C.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D.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5.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拳头打击墙壁,因为拳头感到疼痛,所以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
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8.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
(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
(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
(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
(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9.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10.试用重心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技术。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
b.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只能说方向竖直向下;
c.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的物体,其重力大小可以认为不变。
d.对同一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力的图示时要严格按一定标度,但画受力示意图时,只强调方向、大小由主观判断确定即可。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B
2.BC
3.C
4.ACD
5.AD
6.BD
7.CD
8.略 9.ABC
10.运动员跳高时,重心升的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采用跨越式、滚式、剪式三种姿势时的重心肯定要高过横杆,而采用背越式时的重心,就不一定高过横杆,甚至比横杆还低,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教学目标】
1.能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是物体与物体构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
从生活事实出发引入力的概念,对力的矢量的认识也应该从力的效果出发,对力的图示的规范要求要严格,重力和重心也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讲解.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具准备】 悬挂法测重心仪器一套,均匀薄圆环.
【教学设计】
课前预学
【预学内容】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 来描述,只要物体的 变化了,不管是 还是 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 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 ,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 ,称为力.力的三要素是 .
4.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 .
5.力的矢量性:力是 ,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 ,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其中g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 重心在几何中心.
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是 、 、 、 .重力是 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弹力摩擦力是由 引起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
【预学疑难】
课内互动
【新课导入】
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后举例.
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要想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其它物体对它作用.
【新课教学】
1.力和力的图示
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溜冰场上A、B两人相向而立,手贴手,这时A推了B一下,B向左运动,那么A也会向右运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推B的同时,B也推A.
举例说明:拳击运动员一场比赛下来有时会手骨骨折,就是因为他在击中对手的同时对手也给他的拳头一个力的作用.
师生总结: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的作用(磁铁间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同时消失.
解释现象:不小心两人碰头,谁头先痛? 发生交通事故时,哪一方先形变?
师生总结:力是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⑵力的测量:测力计 单位:N.
⑶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
⑷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分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那么想一想力的图示法有几个步骤呢?
师生总结:力的图示法步骤.
①依题意选定标度.
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③标上刻度,画上箭头.
师生总结:力的示意图只要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标上箭头即可.
2.重力⑴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⑵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同质量的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和高度,受到的重力可能不同):G=mg ???g=9.8N/Kg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思考:为什么重力的定义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作用点(用悬挂、支撑实验说明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于某一点.)
3.重心
探究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均匀薄板重心在物体中的位置?
学生回答:用悬挂法可确定均匀薄板的重心(见图).
探究讨论: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实验探究:用悬挂法测出均匀薄圆环的重心(见图).
学生回答:不一定
提出问题:重心在物体中的位置跟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图中物体是由半个金球和半个木球用胶水粘在一起的.
师生总结: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提出问题:将物体沿桌边推出,何时能发生翻转?
师生总结:物体发生翻转的条件是重心越过支持面.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学生看书P56总结)
①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②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
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典例导学】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点评: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的作用(磁铁间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同时消失.
答案:A
例2.分别用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表示下边的力:
⑴小车重500N,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
⑵一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向右上方的100N的拉力作用.
点评:严格按照力的图示法步骤:
⑴依题意选定标度
⑵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⑶标上刻度,画上箭头
例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D.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点评: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答案:C
例4.如图所示为一空心圆球,内部装满水,若在其底部开一小孔,水从中不断流出,则在此过程中,球和其中水整体的重心如何变化?
点评: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答案:开始重心先在球心,然后下移,最后又回到球心.
【课堂小结】
1.力和力的图示
2.重力3.重心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板书设计】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力的测量、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
2.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物体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①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②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
【随堂训练】
1.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重为80N物体的重力.
2.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3.下列各组力,全部以效果命名的是( )
A.弹力、动力、斥力、分子力
B.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C.阻力、磁力、动力、支持力
D.压力、拉力、牵引力、浮力
课后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倒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力,而乙对甲没施加推力
B.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但是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
D.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时,用力冲拳和踢腿,并没有受力物体,说明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球拍
4.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悬挂法确定一根细棒的重心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的位置必然改变
D.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的位置必然改变
5.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在哪些情况下改变( )
A.从赤道拿到两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从地面浸入水中.
D.将物体置于运动的电梯中.
6.如图,杯下方有小孔向外漏水,杯和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起下降
B.一起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7.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
B.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
C.两力相等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
D.黑板擦对讲台的压力与讲台对黑板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一个质量为60kg千克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600N,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
A.60kg 600N B.60kg 100N
C.10kg 600N D.10kg 100N
9.指出以下各个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⑴书对桌面的压力
⑵悬绳对电灯的拉力
⑶手对门的推力
⑷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
10.用手按图钉对墙壁产生20 N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11.有一条质量均匀分布的长为L的绳子盘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竖直向上拉起,当它的下端恰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12.如图所示,把一边长为L的匀质立方体,绕bc棱翻倒,当AbcD平面处于竖直位置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13.在图甲中木箱的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丙图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课前预学
1.速度 速度 速度的大小 速度的方向
2.体积或形状
3.运动状态的原因 相互作用 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只要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标上箭头即可,而力的图示要
5.矢量 方向 测力计 牛顿 牛 N
6.重力 G=mg 重力加速度 竖直向下 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
7.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课内互动
【随堂训练】
1.略 2.CD 3. D
课后提升
1.BD 2.AD 3. D 4 AB. 5.AB 6.D 7.A 8.B
9.(1)书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2)绳是施力物体,灯是受力物体;
(3)手是施力物体,门是受力物体; (4)磁铁是施力物体,铁钉是受力物体.
10.图钉、墙11. 12.13.
课件13张PPT。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有何变化?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速度v),判断: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步骤:
(1)确定力的作用点
(2)定标度
(3)画线段
(4)标出箭头
(5)标出符号和大小
例:画出绳子对电灯150N的
拉力的图示F=150N4、力的示意图:
只需表达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如何表示力呢?5、力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按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力的效果命名: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相同性质的力,作用效果可以不同
相同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不同性质的力产生例如: P49应用2—1 如图所示,重为6 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图示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二、 重力
1、重力的产生:
但不一定等于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方向:
3、大小:
测量:
4、作用点--重心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2、重心位置的确定
★重心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1)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质量分布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
薄板状物体--悬挂法
原理: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是对平衡力, 绳的反向延长线必过重心
--几何中心【例】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边长为l的匀质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D三、四种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2、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三、四种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2、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5、力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1)按力的性质命名:
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命名:
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向心力等判断:(1)相同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2)相同的作用效果,一定是由相同性质的力产生的相同性质的力,作用效果可以不同
相同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不同性质的力产生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