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词四首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根据诗中刻画的将军形象,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领残兵千骑归”一句的画面。(3分)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浙江省东阳市城区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注: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三、四两句想象丰富,请赏析其妙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来源: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赚得:骗得。
①“放”“拦”这两个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②诗歌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
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托
举报电话:400637999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20分20分钟)
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第一句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一个“乱”字妙在何处?(3分)
2、“夕阳箫鼓几船归”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还有哪处能印证你的判断?(3分)
【答案】
1、“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
2、(3分)愉快(2分)“人意好”(
“意好”)(1分)
【解析】
1、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夕阳箫鼓几船归”写出游人愉快心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体会题目中“追”字的妙处。(3分)
(2)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1)
“追凉”,即觅凉、取凉,表现对“凉”的渴求。(3分)
(2)“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2分)。
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解析】
(1)试题分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学.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人:指诗人自己。②客:在外漂泊。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诗人以一个“_____”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_______”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2分)
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答案】
1、(2分)
悲
掩泪
2、(2分)诗人写故乡衰草遍地,寒云笼罩、暮雪纷飞,渲染了送别时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对友人伴寒云而去以及在乱世之中后会无期的悲伤之情。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景致相融合,更增添感伤悲凉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答案】
1、D
2、B
【解析】
1、
试题分析:D中应是“想象贬谪旅途的景物衬托孤独的心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B中“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的孤独苦闷。”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习要点】
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探究活动】1.《观沧海》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次北固山下》中颈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教师释疑】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2.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3.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讨论明确】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堂提升】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6.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答案】
6.D
7.B
【解析】
6.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词四首
(20分20分钟)
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第一句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一个“乱”字妙在何处?(3分)
“夕阳箫鼓几船归”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还有哪处能印证你的判断?(3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体会题目中“追”字的妙处。(3分)
(2)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人:指诗人自己。②客:在外漂泊。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诗人以一个“_____”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_______”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2分)
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根据诗中刻画的将军形象,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领残兵千骑归”一句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一位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将军带领他的的军队浴血奋战,突破重围,绝尘而去。
2、歌颂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
【解析】
1、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歌颂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浙江省东阳市城区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注: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1、三、四两句想象丰富,请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这里运用比喻,形象描写出山花的娇艳,江上火点的迷离奇幻,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2、诗人出游的喜悦和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运用运用比喻,形象描写出山花的娇艳,江上火点的迷离奇幻,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出游的喜悦和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来源: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赚得:骗得。
①“放”“拦”这两个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②诗歌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①(3分)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②(3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解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②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阐述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要点】
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探究活动】1.《观沧海》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次北固山下》中颈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教师释疑】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2.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3.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讨论明确】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堂提升】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6.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