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同步备课资源(上册) 雨的四季(学案+练习+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同步备课资源(上册) 雨的四季(学案+练习+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9 10:13:04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3课
雨的四季
【学习要点】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1.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师适时指导、点评。
【教师释疑】(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三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讨论明确】
岁月像一条长河从我们的生命中缓缓流过,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处风景。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在孤单时享受寂寞的美丽,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风雨中想见七色的彩虹!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去书写美好的生活吧!
【课堂提升】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第一单元
第3课
雨的四季
(17分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17分)

林海音
我有一位老婆婆,每年的除夕要我为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笔砚要我写“春”,在裁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饱蘸了砚墨的羊毫笔,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明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一位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们这一代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又怎么能有机会练练毛笔字的呢?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我还是很高兴写,因为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年岁。
去年我给老婆婆拜年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我似乎还有件什么事没有做吧?以为是老婆婆忘了呢?便问她:
“伯母你今年忘了叫我写春啊!”
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
我不由得惊奇的叫起来:“阿文会吗?”
老婆婆说:“阿文进了学校,回写字了,哟,你来看”。
果然,在厨房的门片上,在饭厅的墙壁上,在卧室里,各处都贴满了那写上福与春字充满稚气的红纸。老婆婆的眼睛从去年起就不太好了,所以贴得歪歪斜斜的,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阿文去年是7岁,刚进小学,今年就是8岁了,老祖母守着这个孙子生活,因为阿文的父亲病亡了,母亲改接到外地,可以说老婆婆对于第二代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她的精神是依靠在第三代阿文的身上。我常替她难过,想着这中间空落的一段距离,怎么能衔接得上呢?但是老婆婆并不气馁,她只是那样稳稳当当的活着。祖孙俩没事闲谈的时候,我常听阿文对祖母说长大要如何如何的话,祖母也都满口答应下来,就仿佛一向寄望儿子的一切都会在孙子的身上实现。
老婆婆的人生观无形中给我很大的启示,我想她们是生活在冬天里,却毫不怀疑的等待着春天的一天天接近。可不是,当阿文写下了第一个“春”字时,那不是已经接近了一步吗?
春天与希望常被人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应该再加上儿童,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我年底在整体信件的时候,翻出旧信来看,发现一封发黄的心,是往年恩师寄给我的,那年,我曾向他发了些牢骚。他立刻回信安慰我:
“经过少年到青年几次人生的历练,不但你不是小孩子了,而我更是垂垂欲老,完完全全的快乐是不容易得到的,夫妻之间一直要互谅互助,如果常去观察分析不免自寻苦恼,何况我们都有我们神圣的职务,保护和教养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看到我们一生所希望所愿意做的事,他们能达到能完成,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时间是多么的无情啊!”
人生是有限的,希望却是无穷,唯有儿童的地方,才有无限的希望,代代相延续,这是一份活的财产。我们也许生活得并不如意,也许常觉得个人的夙愿完全绝望,这世界是多么悲惨!但是看见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兴致与笑容,便会相信我们的世界仍有前途,仍有美的境界存在。
今年我当然还是没有希望给老婆婆写春了,但是那春的意义并没有失去。新年事里,只觉得春意盎然。
1、第一段中写到,老婆婆年年除夕都要“我”为她写“春”,请问老婆婆和“我”写“春”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老婆婆的这一言行,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完成下面题目。(6分)
(1)老婆婆在家里把孙子稚气的“春”字贴得到处都是,且贴得歪歪斜斜的。为什么说“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年“我”曾向师母发了些牢骚。请推测一下“我”所发的牢骚的大致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标题是“春”,如果改为“写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
第3课
雨的四季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16分)
好好活着就是爱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轧。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的唇间不停地呼唤的乳名。
⑥海生15岁时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一天,这个贫穷的诗人找人借了三百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五十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三百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掖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三百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认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
’”中加点词“笑眯眯”的理解。(4分)
2、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4分)
3、第一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留给人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下面是诗中节选的部分内容,你从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源:】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16分)
好好活着就是爱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轧。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的唇间不停地呼唤的乳名。
⑥海生15岁时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一天,这个贫穷的诗人找人借了三百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五十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三百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掖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三百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认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
’”中加点词“笑眯眯”的理解。(4分)
2、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4分)
3、第一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留给人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下面是诗中节选的部分内容,你从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源:】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答案】
1、母亲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劝诫儿子,从中可以看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容。
2、运用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借天空对大地表达爱意的形式生动形象
地强调了儿女应当如何回报亲人对自己的爱,引起读者的思考。
3、运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事情的结局,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4、作者有一颗圣洁的心,博爱的胸怀,对陌生人表达了真诚的祝愿,不愿继续留在当时他周围的实际生活,也只望自己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理想与向往,也凸显了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的反差。.
【解析】
1、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对记叙文记叙顺序的问题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倒叙的特点,明确倒叙在文章中对情节叙述和人物刻画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做具体分析和回答。此处是交代事情的结局,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分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17分)

林海音
我有一位老婆婆,每年的除夕要我为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笔砚要我写“春”,在裁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饱蘸了砚墨的羊毫笔,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明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一位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们这一代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又怎么能有机会练练毛笔字的呢?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我还是很高兴写,因为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年岁。
去年我给老婆婆拜年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我似乎还有件什么事没有做吧?以为是老婆婆忘了呢?便问她:
“伯母你今年忘了叫我写春啊!”
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
我不由得惊奇的叫起来:“阿文会吗?”
老婆婆说:“阿文进了学校,回写字了,哟,你来看”。
果然,在厨房的门片上,在饭厅的墙壁上,在卧室里,各处都贴满了那写上福与春字充满稚气的红纸。老婆婆的眼睛从去年起就不太好了,所以贴得歪歪斜斜的,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阿文去年是7岁,刚进小学,今年就是8岁了,老祖母守着这个孙子生活,因为阿文的父亲病亡了,母亲改接到外地,可以说老婆婆对于第二代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她的精神是依靠在第三代阿文的身上。我常替她难过,想着这中间空落的一段距离,怎么能衔接得上呢?但是老婆婆并不气馁,她只是那样稳稳当当的活着。祖孙俩没事闲谈的时候,我常听阿文对祖母说长大要如何如何的话,祖母也都满口答应下来,就仿佛一向寄望儿子的一切都会在孙子的身上实现。
老婆婆的人生观无形中给我很大的启示,我想她们是生活在冬天里,却毫不怀疑的等待着春天的一天天接近。可不是,当阿文写下了第一个“春”字时,那不是已经接近了一步吗?
春天与希望常被人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应该再加上儿童,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我年底在整体信件的时候,翻出旧信来看,发现一封发黄的心,是往年恩师寄给我的,那年,我曾向他发了些牢骚。他立刻回信安慰我:
“经过少年到青年几次人生的历练,不但你不是小孩子了,而我更是垂垂欲老,完完全全的快乐是不容易得到的,夫妻之间一直要互谅互助,如果常去观察分析不免自寻苦恼,何况我们都有我们神圣的职务,保护和教养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看到我们一生所希望所愿意做的事,他们能达到能完成,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时间是多么的无情啊!”
人生是有限的,希望却是无穷,唯有儿童的地方,才有无限的希望,代代相延续,这是一份活的财产。我们也许生活得并不如意,也许常觉得个人的夙愿完全绝望,这世界是多么悲惨!但是看见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兴致与笑容,便会相信我们的世界仍有前途,仍有美的境界存在。
今年我当然还是没有希望给老婆婆写春了,但是那春的意义并没有失去。新年事里,只觉得春意盎然。
1、第一段中写到,老婆婆年年除夕都要“我”为她写“春”,请问老婆婆和“我”写“春”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老婆婆的这一言行,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完成下面题目。(6分)
(1)老婆婆在家里把孙子稚气的“春”字贴得到处都是,且贴得歪歪斜斜的。为什么说“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年“我”曾向师母发了些牢骚。请推测一下“我”所发的牢骚的大致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标题是“春”,如果改为“写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老婆婆写“春”是守着老习惯、讨吉利。②我写“春”帮忙老婆婆的同时也帮自己温习旧年月、练练毛笔字。
2、(1)表达对“我”多年为其写“春”的感激之情。(2)体现了老婆婆对自己的孙子学会写字的喜悦自豪之感。
3、(1)①包含了对孙子的爱。②包含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③包含了婆婆寄望儿子的一切在孙子身上得以实现(对人生的信心)。
4、不好。因为本文虽然叙写了我给婆婆写“春”一事,但其主旨重在揭示重点“春”的含义,即“春”包含了对人生的希望,以及对儿童的关爱以及对古习俗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守之意。而如以“写春”为题则侧重交代所写事件而已,未能直接揭示本文主题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学.
【解析】
1、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表达对“我”多年为其写“春”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老婆婆对自己的孙子学会写字的喜悦自豪之感。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1)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2)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习要点】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1.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师适时指导、点评。
【教师释疑】(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学#
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三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讨论明确】
岁月像一条长河从我们的生命中缓缓流过,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处风景。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在孤单时享受寂寞的美丽,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风雨中想见七色的彩虹!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去书写美好的生活吧!
【课堂提升】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答案】CE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