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情调查一答案
1.档
拾
褒
堪(4分)
2.A(2分)3.B(2分)
4.略
5.
⑴C(2分)
⑵那达克
火药和制造武器
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慧骃国
6.【领悟节气】天气晴朗,草木繁荣茂盛。
【农谚解读】因为清明时节,气温回暖,已达到植物生长的温度条件。(1分)种子播种后,随后的谷雨,又会给种子的发芽、生长提供雨水条件。(1分)因此农人们在清明时节要及时安排农事。(1分)
【诗海拾趣】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病句辨识】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7.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8.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诗人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9.⑴两次
⑵说完
⑶看,探望
⑷等到
10.D
11.⑴我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
⑵略
12.示例:如“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句以一个小小的细节和一句朴素的话,写尽天下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切和期待之情,感人至深。
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 还是想吃东西呢 ’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13.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揭示了枫林红叶形成的原因。⑵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⑶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一般有“通常”的意思,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春夏季枫叶由于只含叶绿素而呈现郁郁葱葱的绿色,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5.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1分)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1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所以枫叶到了深秋就呈现出红色。(1分)
16.D
17.对比论证或道理论证
/
善于含弃的重要性
/
我们要善于舍弃
18.总领两则论据的作用(或起引起下文的作用)。(1分)下文通过金雕妈妈残酷地舍弃弱小幼鸟的论据,(1分)阐述了舍弃需要勇气;(1分)通过阿西莫夫告别大学,回家专门从事写作并最终成为一流的科幻小说家的论据,(1分)阐述了舍弃也需要智慧。(1分)
19.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20.羞愧反省 真诚感激(2分)
2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最终拒绝帮助青年买车票的原因,说明了有时候拒绝是为了维护他人的尊严,使人独立奋发,这也是一种帮助(2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题(1分)。(本题4分)
22.⑴“反正”这里有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之意,表示肯定的语气(1分),表明这位年轻人对于什么困难都请别人帮忙和救助觉得很自然,说明他对别人已经产生依赖,这种不好的心态和习惯已经很严重(2分)。(达意即可,本题3分)
⑵如果这次还不拒绝他,那这张人民币就毫无价值(1分),因为他会继续这样乞讨和没尊严地生活下去,不懂得自尊自强自立的重要(2分)(本题3分)。
23.第一次羞愧:是因为他生活贫困,难以为继。(大意对即可)(1分)
第二次羞愧:是因为他听了我的故事后羞于自己不知自强自立。(大意对即可)(1分)
24.相同:都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1分),都是在上文叙述基础上的点睛之笔,都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主题(1分)。
不同:《枣核》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还呼应开头,从更深广的层次上解开同窗好友要求带生枣核的悬念,强调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答思乡爱国也可)(2分)。本文最后一段点题。表明了作者拒绝给年轻人买车票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不再依赖他人,学会自尊自强自立(2分)。(均需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表述)(本题6分)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查(一)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dàng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是实力传媒推出的原创形态的电视节目创新品种。踩着成语的台阶shè级而上,我们能感受到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成语人文内涵丰富而厚重,表达着bāo贬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kān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班主任高老师严肃地说。
C.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D.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3.下面一段话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春天到来,万象更新,田野里生意盎然,人们很快就会迎来桃红柳绿、A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盛景。夏天来了,烈日高照,B七月流火,似乎要把人们体内的油都烤出来;忽而惊雷乍起,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十月秋风起,叶子渐枯黄;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C销声匿迹。严冬来临,万物肃杀,蛇藏蛙眠,D风雪交加,寒气袭人,人们都只好养精畜锐,以待来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总计8分,第5、6两小题各2分)
⑴根之茂者其实遂,
。
⑵
,其实难副。
⑶
,并怡然自乐。
⑷
,郁郁青青。
⑸李煜《相见欢》中巧用比喻,展现词人无可解脱愁苦的句子
。
⑹晏殊《浣溪沙》一词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
,
。
5.名著阅读。(6分)
⑴选出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
(
)(2分)
A.紫金钵盂本是唐太宗钦赐给唐僧路上化缘用的,后唐僧主动将紫金钵盂作为取经的“人事”送给了阿傩、迦叶。这一情节也体现了佛想让世人明白真经的贵重价值。
B.武松在鸳鸯楼杀死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后,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后出城,落发换服,投奔十字坡张青和扈三娘去了。武松真是一个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人。
C.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暴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发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D.利立浦特国按照绳上跳舞技艺的高低的方法选拔官员。在横杆跳爬活动中,按表演技艺的高低,分别赏给红、蓝、绿不同颜色的丝带。
⑵根据《格列佛游记》的阅读,完成横线上的相关内容。(4分)
格列佛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被授予了
的高级荣誉称号。在大人国,格列佛为讨好国王,报答自己受到的恩典和庇护,向国王介绍推荐了
,飞岛国游记中飞岛国对地面的统治讽刺现实中
。格列佛最后一次航海来到
国,看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6.综合实践活动。(8分)
姜堰区实验初中开展了“有关节气的物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情况的初步研究”的实践活动。其中一个班级完成了关于“清明”这一节气的相关研究,并初步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
①太阳到达黄径15度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含有
的意思。正所谓“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也”。
②此时,我国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草木开始生长。冬季的凋零枯萎景象一扫而光。
③清明时节,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等说法。
【领悟节气】请根据结合所学物候知识和上面的研究成果,简要概括清明的意思。(2分)
你的理解:
【农谚解读】请你结合研究成果,谈谈你对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的理解。(3分)
注:“浸种”的作用是使种子较快地吸水,达到能正常发芽的含水量。
【诗海拾趣】请你写出和清明时节相关的诗句(两句相连),并标明作者。(2分)
【病句辨识】在研究成果的第③项有一个病句,请找出修改。(1分)
修改为: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登岳阳楼①》一诗,完成第7~8题。(6分)。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7.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8.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归有光《项脊轩志》(节选)一文,完成9~12题。(1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①诸父②异爨③,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④,客逾庖⑤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⑥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⑦婢也,乳二世,先妣⑧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⑨,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⑩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注】①迨(dài):等到。②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③异爨(cuàn),分灶做饭,指分了家。④东犬西吠:意指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⑤庖,厨房。⑥已:随后不久。⑦大母:祖母。⑧先妣(bǐ):指已去世的母亲。⑨束发:古代男孩成年礼。⑩瞻顾: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⑴凡再变矣
(
)
⑵语未毕
(
)
⑶大母过余曰
(
)
⑷比去,以手阖门
(
)
10.下列选项中,和例句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墙往往而是
A.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B.佣者笑而应曰
C.则驰然而卧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本段文字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其产生的艺术效果。(3分)
(三)阅读《谁染枫林醉》一文,完成13~16题。(10分)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13.本文以“谁染枫林醉”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1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15.枫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请结合全文,说说其原理。(3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只是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
B.“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C.大自然中的植物之所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所含的色素物质。
D.第③小节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春夏季与秋季枫叶进行比较,突出了深秋枫叶红艳可爱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阅读《善于舍弃》一文,完成17~19题。(11分)
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③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④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有时由于食物不足,两只幼鸟就会“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穴,摔死在崖下。金雕妈妈面对饿死两只幼鸟,还是保全一只幼鸟的现实,别无选择,只能容忍这种残酷的“舍弃”。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来终生的痛苦。阿西莫夫当时选择舍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时,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⑧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17.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
的论证方法,从
的角度论证了
观点。(3分)
18.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选文中的作用。(5分)
19.简要分析⑤—⑦段的论证过程。(3分)
(五)阅读朱成玉《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一文,完成20~24题。(20分)
①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我为这个虔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②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文字基础还是不错。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③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④“当然可以。”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⑤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元呢。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⑥口袋里的钱被我捏成了一个纸团。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他烦躁不安起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但我必须那样做,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⑦“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把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⑧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⑨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⑩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20.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羞胆怯→欣喜感激→
→
21.文章以“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为题有何好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22.阅读全文,品析文中画线语句。
⑴体会第④段画线句中“反正”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23.文中第①段和第⑧段中都写了“他”的羞愧,请分别说说“他”羞愧的原因。
第一次羞愧:
第二次羞愧:
24.阅读下面这则链接材料,比较本文最后一段和《枣核》最后一段,说说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萧乾《枣核》
三、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
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
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查(一)
九年级语文答题卡
15.(3分)
(四)阅读《善于舍弃》一文,完成17~19题。(11分)
17.(3分)
论证
观点。
18.(5分)
19.
(3分)
(五)阅读朱成玉《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一文,完成20~24题。
20.(2分)
→
21.(4分)
22.⑴(3分)
⑵(3分)
23.(2分)第一次羞愧:
第二次羞愧:
24.(6分)
【农谚解读】(3分)
【诗海拾趣】(2分)
【病句辨识】(1分)修改为: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登岳阳楼》一诗,完成第7~8题。(6分)。
7.(4分)
8.(2分)
(二)阅读归有光《项脊轩志》(节选)一文,完成9~12题。(13分)
9.(4分)⑴凡再变矣
(
)
⑵语未毕
(
)
⑶大母过余曰
(
)
⑷比去,以手阖门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⑵
12.(3分)
(三)阅读《谁染枫林醉》一文,完成13~16题。(10分)
13.(3分)
14.(2分)
姓名
考号
缺考标记
注意事项
1、请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及考号;注意将所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使用橡皮擦干净;其它题用0.5毫米黑色水笔。2、此卡不准弄脏、弄皱或弄破,严禁折叠。
填涂实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第Ⅰ卷
选择题
2
10
3
16
5.1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总计8分,第5、6两小题各2分)
⑴
⑵
⑶
⑷
⑸
,
,
。
⑹
,
。
5.名著阅读。
⑵(4分)
6.综合实践活动。(8分)
【领悟节气】(2分)你的理解: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60分)
题目:经历是一种收获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