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智取生辰纲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层次;
2、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体会语言的发展变化;
3、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作者,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人物、情节结构;
2、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体会语言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出示目标:
(一)请看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作者,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层次;
2、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体会语言的发展变化;
(二)过渡语: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的自学,比谁学的好。
三、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附录的“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与情节)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2、学生阅读,勾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学习效果。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投影显示其要点。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了解本文结构及矛盾冲突)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把握本文结构及矛盾双方冲突。
2、学生阅读,勾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学习效果。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投影显示其要点。
(1)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生辰纲,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好汉智取生辰纲,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3)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6)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7-12)全文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的斗智斗勇。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了解古今异义词区别)
1、出示自自导: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交流。
投影显示要点:
示例:(1)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起)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你理会的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七、小结,结束本课(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途中可谓是小心谨慎,但最终生辰纲还是被劫走,杨志为何会失败,这与他的性格又有怎样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目标
(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本文设置悬念、安排结构的方法。
(二)过渡语: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这个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分析文中晁、吴之“智”)
1、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请举手。
(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好,下面请同学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2分钟,请小组讨论解决,2分钟后指名回答。)
投影显示: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分析杨智之“智”)
1、同学们,大家自学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按照指导自学。
2、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3、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请举手。
(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好,下面请同学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2分钟,请小组讨论解决,2分钟后指名回答。)
5、指名回答,对说得好的及时表扬。
投影显示: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思考问题,比较人物)
1、出示自学指导
思考: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投影显示: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六、总结:
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七、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练习,比比谁写得好。
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要求:1、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2、300字左右。
八、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