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9 19: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2.通过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曹杨之间事件的特点,进而分析曹操的心理变化。(重点)3.从曹杨事件中,探究杨修的死因,并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3.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出示"死",教师:话说人必有一死,三国群雄纷争.死有各异关羽 张飞 诸葛亮 明确:关羽:
被孙权所擒而处死张飞
: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诸葛亮:北伐疲劳过度病死有人沙场浴血,马革裹尸,有人老死病床,有人被人害死,
有人忧愤而死,有人屈死却不知死因,你看杨修就是这样的人物.今天我们来看他的死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概况事件
提问1:速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1.鸡肋事件—操杀修2.改建园门—甚忌之3.分食酥饼—心恶之4.语破奸心—愈恶之5.告发曹丕—愈恶之6.教植斩吏—操大怒7.代作答教—杀修之心提问2:除了鸡肋事件之外,其余的事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即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提问3:从整篇文章来看,本文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明确:插叙的顺序,先叙述鸡肋事件,然后通过回忆的方式写了其余的六件事,最后接着鸡肋事件叙述叙述斩杀杨修之后的相关情节。
【教学备注】‖学法指导‖怎样判断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目标导学二:感知情节,分析形象
提问4:从杨修和曹操里面任选一人,请以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对他们性格的理解。句式:我从
,读到一个
的杨修(曹操)示例:我从“分食酥饼”一事中读出一个恃才放旷的杨修。我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中读到一个阴险虚伪的曹操。……明确:曹操性格特征: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杨修性格: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教学提示‖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点都很典型,除了本文所列举的几件事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典型的事件,课堂上,可以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成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目标导学三:理解课文,深入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提问5: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描述你对杨修之死的看法,并说明原因。采用的句式:杨修
死,因为
示例:1.杨修该死,因为他数犯曹操之忌,曹操早有杀修之心。2.杨修冤死,因为“鸡肋”二字只是杨修随口说出,并无退兵之意,曹操是依次为借口,杀杨修的,因此杨修死的很冤。……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自己恃才放旷的性格有关,也与曹操的嫉贤妒能有关,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使得曹操早有杀修之心,杨修的死是必然的,鸡肋事件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罢了。提问6:杨修的死,留给曹操的是悲痛?懊恼?遗憾?还是……同学们,依你对曹操的了解,他会在杨修墓前(也可以在他自己心里)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三、板书设计
1.鸡肋事件
(杨修被杀)2.改建园门
(心忌之)恃才放旷
3.分食酥饼
(心恶之)
虚伪奸诈4.语破奸心
(愈恶之)狂妄轻率
5.轻视吴质
(愈恶之)
深谋远虑6.教植斩吏
(操大怒)
7.巧作答教
(欲杀之)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在目标导学二和目标导学三两个环节当中,教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示范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旨,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比起教师一人来讲,学生的印象应该更为深刻。不足之处杨修的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曹操虽然厌恶他,但还没有杀他的打算,后来当杨修卷入到曹氏政权的政治斗争中,曹操才决定杀死杨修,这样一个渐变过程,教师没有点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