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1·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婆娑pó suō
嬉笑xī xiào
噩梦è mèng
纳粹nà cuì
剥光bāo guāng
撰写zhuàn xiě步履bù lǚ
焚尸炉fén shī lú
废墟fèi xǖ
雏菊花chú jǘ huā
窒息zhì xī
祷告dǎo gào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3、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4、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5、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明确: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6、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2、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3、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4、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5、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6、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7、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8、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表情的变化 明确:
人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与人格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7、《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6、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新闻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产生观察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 … …合作学习,探究研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于1958年访问奥斯维辛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新闻荣获大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罗森塔尔的报道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个人情感。作者没有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愤懑,字字句句敲打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小结:精读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四百万人的生命被残酷的剥夺去。这个悲剧属于整个人类的,我们应该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段历史,还要以史为鉴,树立远大理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全世界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拓展延伸 二战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时间也
将冲淡人们的记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冤魂还在徘徊,帝国主义的魔爪还在延
伸,新的战争也将继续发生,我们作为
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呢? 南京大屠杀后,日
军在活埋中国平民。牢记历史血泪 南京市区被日机“无
差别级”轰炸后的惨景。军国主义魂灵的复苏靖国神社小泉在靖国神社内参拜学好本领,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课文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四百万人的生命被残酷的剥夺去。这个悲剧属于整个人类的,我们应该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段历史,还要以史为鉴,树立远大理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全世界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写一写——写出所思所感所悟。
假设某电视台要播出“奥斯威辛系列”栏目,请你为此栏目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解说词。 课后作业:示 范 当汉谟拉比法典不再发光;当贪婪与邪恶在心中酝酿;当高大的城墙灰飞烟灭;当战争的枪声在瞬间打响。此刻,绝望便笼罩在心头,文明便不再闪光,人类的道德便开始沦丧。于是,有多少无辜的生灵在硝烟滚滚中飘然逝去?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血雨腥风里饮恨而亡?有多少光辉的成就在互相厮杀中毁于一旦?60年过去了,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有关二战的反思却并没有停止,也不应该停止。让我们唱着“让世间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儿开放”的歌儿,再去看看令人恐怖,令人窒息,令人沉痛的“奥斯威辛”吧。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