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2(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2(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8 19: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飞向太空的航程古老的飞天梦想嫦娥奔向月亮
飞 天
、真正的航天始祖明代的勇士万户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飞天之梦
航天之旅中华民族神一回收神二回收神三发射成功神三回收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四回收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航天员费俊龙中国航天员聂海胜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他说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画面。神五搭载者杨得伟凯旋神六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9时神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凯旋神9与天宫1号自动交会对接神10与天宫1号对接基础知识耸入云天 酝酿
横亘 橘 红
翌 年 苛 刻
载人 运载 载歌载舞
记载 刊载 三年五载
着陆 着落 着眼
着凉 着急(sǒng)(yùn niàng)(gèn)(jú)(yì)(kē kè) (zài)(zǎi)(zhuó)(zháo) 读新闻 析结构1-3导语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主 体新闻事实27-29“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30新闻背景 释题: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探索过程。 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导语 地点
   场面
描述式: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
评论式: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时间顺序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主体】4段——26段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①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②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③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④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⑤“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⑥“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分析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六号—神舟九号成功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航天神舟十号飞船计划将于2013年发射
飞天梦再进一层课文结构:首尾圆合型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谈谈你的看法。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的背景材料。
本文虽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把相关背景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的回顾,也使得事件的意义更加突出。
? 1958-1976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 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 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 ???? 1998年美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 空。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世界探月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