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亦可)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2分)
②赏析: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6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参考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诗人(自己),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3分)
答案示例①“直”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②“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短语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3分)
参考答案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2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5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
参考答案展现了诗人在日薄西山之时,挥动马鞭一路向西,直奔远方的情景。诗人无限感慨中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另一方面离别又是轻松愉悦的,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2)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一样化为春泥来护花,以此表达了始终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5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裳和口中食。(2分)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2分)
参考答案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5分)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大。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5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2分)
参考答案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②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分)
参考答案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耳畔传来了悲哀宛转的笛声,演奏的是富有边塞风情的《塞云飞》。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弯曲)、高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轻柔之风(飞蝶鸣鸠)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面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一项是(C)(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案示例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专题十一古诗词曲鉴赏
2016~2018详解详析14页
一、(2017贵州安顺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作者是陶渊明,因其房前的特殊景物,他自称五柳先生。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 (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意思相近即可)。
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人与山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意思相近即可) 导学号23804091
二、(2017四川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杂 诗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本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推测,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三、(2017江苏姜堰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 州 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一诗中,与“五千貂锦丧胡尘”一句表达意思相同的一句是古来征战几人回。(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两句诗作赏析。
参考答案“无定河边骨”同“深闺梦里人”虚实结合(或对比),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无数阵亡将士的哀悼及对其家属的同情。
3.对这两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题型三 主旨与情感把握)(题型四 表现手法)
A.这两首诗的题材都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题材相同。
B.《陇西行》一诗的前两句,表达了由赞叹而痛惜的情感,同时贯穿着一种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的豪气。
C.《凉州词》的后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D.《凉州词》中“欲饮”二字,极写宴饮时欢快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导学号23804092
四、(2017广东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解释诗中“金鳞”和“玉龙”的词义。(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金鳞:铠甲闪光如金色的鱼鳞。玉龙:指剑。
2.试找出诗中的典故,并说说其作用。(题型四 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战国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高台,在上面摆上黄金招揽人才,作者用此典故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恩的决心。
五、(2017湖北仙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后后面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中的“山河表里”四个字,暗示了潼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妙处。(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是繁荣还是战乱,遭殃的总是百姓。
六、(2017甘肃庆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山房春事(其二)
岑 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题型二 意境与画面描绘)
参考答案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惟有三两处人家。
2.“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这两句诗意味深长,请作赏析。(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参考答案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蕴。
七、(2017山东临沂模拟)阅读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寿阳曲·烟寺①晚钟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②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③
注①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②礼佛:拜佛。③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题型四 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即通过钟声惊动寺内坐禅的老僧来突出古寺的清静。
2.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题型二 意境与画面描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参考答案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细”“古”“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宁静的氛围。“寒烟细”,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礼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八、(2018中考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瀚海”的意思是沙漠(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
2.下列对节选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题型一 词句理解与赏析)(题型二 意境与画面描绘)(题型四 表现手法)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阴云密布、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诗中白雪和红旗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描写出边地酷寒之景。
C.作者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惆怅之情。
D.节选诗歌描绘了军营饯行、东门惜别的场面。
3.请发挥想象,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呈现的画面。(题型二 意境与画面描绘)
答案示例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目视君走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到君,我也不肯回去。白茫茫的雪地上,空留着一排马行走的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