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0-29 20: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单元概述 分课介绍 目标结构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主要教学内容关于时间
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
昼夜交替的解释
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是清晨还是黄昏
谁最先迎来黎明
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
昼夜、四季与动植物单元概述 本单元结构地 球 的 运 动 关于时间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昼夜交替的解释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是清晨还是黄昏 谁最先迎来黎明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昼夜、四季与动植物通过研究得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是由自转造成的通过研究得出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方向
是自西向东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又先后等问题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公转时倾斜方向不变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动、
植物行为、四季变化、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昼夜、四季与动植物单元核心概念
地球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人类认识这个客观事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在公转时产生了四季变化。
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着地球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活。 4.1 关于时间 认识时区的存在地球上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关于世界上不同地方时间不一样的思考以实例说明时区的存在学生补充相关的事实认识世界时区图内容结构4.1 关于时间 1.注意引发学生收集更多的事实,说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时间会不一样。
2.教师要注意,时钟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12小时制,没有24小时制,有的学生可能分不清时钟上显示的是上午还是下午的时间,教师要加以指导。
3.教材给出的世界时区图,学生在读图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说明。但是只要学生能从第一排数字读出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不同的时间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会用时区计算某个地区的时间。 教学建议4.2 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内容结构为事实原因作解释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解释“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的事实教学建议4.2 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1、指导学生按照提出事实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学习。
2、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事实,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时差现象。
3、在探究之前,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4.3昼夜交替的解释为什么昼夜不断交替提出假设分析和研究假设内容结构昼 夜 交 替 的 解 释用模拟实验检验假设4.3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昼夜交替几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一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2、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各种假设进行质疑,把每一种假设可能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想清楚,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的。
3、指导学生在做模拟实验及时记录也可以画出实验出现的情况。4.4 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内容结构计算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了解人类研究这个问题的历史4.4 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
教学建议重点指导学生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研究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原因。
教材重点介绍的哥白尼的故事,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就是经过不断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4.5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问题介绍傅科摆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内容结构教学建议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傅科摆”的实验,让学生“看”地球在自转。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傅科到底想出了什么?傅科摆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傅科摆,并进行实验。4.5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4.6 是清晨还是黄昏内容结构提出研究问题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学生得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论4.6 是清晨还是黄昏教学建议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
2、在体验活动中,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体会相对运动。 4.7谁最先迎来黎明内容结构提出问题拓展到时差问题关于时间的思考地球的自转教学建议4.7谁最先迎来黎明 让学生研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这需要先让学生明确这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向学生介绍我国关于时间的规定。
本课是本单元“地球的自转”的总结,主要教学目的是运用学到的知识理解本单元提出的问题。4.8 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内容结构模拟实验证明猜测4.8 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自己发现和思考。模拟实验中,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充分讨论。在实验中,地球怎样转动,才会使极地附近长时间被太阳照亮或长时间不见阳光。学生通过充分探究后会发现,只有地球既绕着太阳公转,又倾斜着自转,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4.9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内容结构问题猜想实验比较地球的公转4.9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教学建议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让“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球”倾斜方向及角度保持不变。
比较直射和斜射时,通过观察体验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注意光斑的不同。由此比较直射和斜射的程度有何不同。4.10 昼夜、四季与动植物内容结构搜集事实分组讨论比较动植物白天和夜晚的活动四季变化怎样影响动植物生长全班交流拓展活动4.10 昼夜、四季与动植物 1.鼓励学生搜集事实,以事实说明动植物白天和夜晚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2.通过比较,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四季变化是怎样影响动植物生长。教学建议科 学 概 念4321地球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人类认识这个客观事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在公转时产生了四季变化。
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着地球生物的生规律和生活。
目标结构科 学 探 究4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3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继续研究“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现象。2引导学生学会模拟实验,并能够围绕研究课题有条理地进行实验。 1引导学生收集“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地方时间不一样”的事实,培养学生依据收集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
43
21在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地球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培养学生在科学上,要大胆假设,更要重证据、善思考的科学态度。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在“回顾人类认识的地球的历史”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等科学品质和精神。和大家研讨几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 念?
2、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3、怎样正确处理好考试和日常教学的关系?
4、怎样维持好科学课的课堂纪律?1、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概念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一).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心向训练。
(二).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激发、深化学生思维,才能理解概念。学生把猫、牛、猴、狗的外形、繁殖、喂养后代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说出这4种动物共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体表有毛、胎生、哺乳是这几种动物特有的属性。这是进一步的归纳。至此,可以说学生已把握了这几种动物共有属性。
(三).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形成概念。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注意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科学概念可以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整合三维目标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大探究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小学科学教学改革。2、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把学生不喜欢的事情转变为学生喜欢的事情。
(2)注意趋重避轻,抓住主要活动搞扎实。
(3)注意积累。(积累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积累生成性的知识要点等。)
(4)温故知新,加强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
(5)提前预习。(每一节课后抽出2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预习。)3、怎样正确处理好考试和日常教学的关系?
(1)、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个探究活动。(死记硬背问题答案,可能偶然考得高分,但并不是长久之策,要牢记我们科学课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要讲求探究活动的实效性,认真记录,温故知新。4、怎样维持好科学课的课堂纪律?
(1)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充实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关爱学生,以无私的师爱唤起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3)引进奖励机制,采取小组量化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