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 经济大危机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 经济大危机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9 10: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4课 经济大危机目标导航知识网络课前预习随堂检测课后作业课堂合作探究目标导航知识网络课前预习一、“繁荣”及其崩溃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__________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在__________首先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__________特别广、__________比较长、__________特别大。
(3)影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经济危机引发了__________,资本主义各国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涉及范围持续时间破坏性政治危机相对稳定美国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__________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 经济危机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和 。
4.中心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根据《 》,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_________与 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1933消除干预指导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 控制管理课堂合作探究
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哪些共同点?
(1)都是国民经济遇到困难时做出的调整;(2)都是同一种社会制度内部的改革;(3)都借鉴了不同社会制度对于经济的一些有益政策;(4)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政权。
2.有人说“罗斯福基本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示例一:同意。原因:①罗斯福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即计划调节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抬头。②新政的诸多措施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仿效,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减缓了经济危机。
示例二:不同意。原因:罗斯福为克服经济危机采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即计划调节的手段,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下列有关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发生在美国 B.持续时间短
C.破坏性特别大 D.波及范围广
2.右图中的情景发生在1929年美国纽约街头,汽车上牌子的文字是“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车主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这辆轿车的深刻社会原因是( )
A.车主想换辆新车
B.该车已经无法使用
C.美国受到战争威胁
D.美国爆发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3.“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随堂检测BD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以上《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马歇尔
4.罗斯福新政时期,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发展对外贸易 D.稳定社会秩序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D.缩减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AC一、巩固提升
1.分析以下世界经济危机情况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价上涨比较快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涉及范围特别广 D.破坏性特别大
2.下列老照片记录了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窘境。这些照片应该拍摄于( )
失业者 无家可归者 廉价卖车课后作业ABA.1914~1918年 B.1929~1933年
C.1924~1929年 D.1941~1945年
3.“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推行罗斯福新政
D.推行法西斯统治
4.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运行
C.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D.遏制法西斯势力CB5.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拓展延伸
6.“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C7.有人将1928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见右图)。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
A.危机涉及范围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
8.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A.复兴工业生产 B.推广科技成果
C.缓解就业压力 D.废除私有制度CC9.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10.政策的调整、创新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回顾美国历史,19世纪60年代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于预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清除了国内种族歧视DC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如图
1929~1943年美国失业率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状况:上升;措施:兴办公共工程。 材料二: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