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上)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一(上)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9 12: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150分钟150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回答1—4题。(19分)
(一)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二)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节选自《杨烈妇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头发上指
B.吾得兄事之
C.仓廪皆其积也
D.(荆轲)箕踞以骂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著名人物。项羽虽然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古代很讲究座次,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北向南,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沛公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C.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一带地区位于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D.岁满,是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朝地方官一般是三年一任。“致仕”指古代将官员退休;“视事”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古代官吏初到任。
3.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特点。
B.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所佩带的玉玦,项羽不应,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C.李希烈的叛军将要攻占项城县,县令李侃不知所措,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为国家利益而坚守。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文段采用了对比手法,李侃和杨氏对比,彰显了智勇双全的古代妇女形象。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10分)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5分)
译文:
(2)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回答4—6题。(9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周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通“阵”
军亡导
通“无”
B.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靠近
胡兵终怪之
认为……奇怪
C.
引兵而去
率领
引刀自刭
举、拿
D.
或失道
有的,有的人
无老壮皆为垂涕
眼泪
6.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中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二、名句填空(13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3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
___;漫江碧透,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5)真的猛士,


(6)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7)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
(8)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
(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论语》)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三、古诗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桂州腊夜①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这是诗人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时第二年岁暮所做。②赊:遥远。
9.诗歌颈联从哪些角度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忆刘半农君①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
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
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
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②。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③,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一员闯将,他倡新诗、搞语言、写论文,为白话文学运动立下过汗马功劳。1920年往欧洲留学,研究语言,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1930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院长,1934年6月与同仁往西北一带调查方言,7月回北平因患回归热病逝,终年44岁。著有《半农杂文》、诗集《扬鞭集》以及《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本文是鲁迅应李小峰的要求所写的悼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六卷第三期。②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从此刘半农就不再给《语丝》写稿。③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我”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根本原因是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
B.这篇散文综合运用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用语尖锐有力,饱含嘲讽,颇有杂文味道。
C.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来安排材料、叙事写人。使所缅怀的形象十分丰满,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无限动人。
D.最后一段中“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在“古文”前用“弄”和“烂”字这两个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表达了对刘半农的痛恨。
E.文章最后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可谓本文的文眼,作者即扣住这句话,以此立意铺染全篇,叙优点,论缺点,信笔道去,一气呵成。
(2) 从文章看,鲁迅觉得刘半农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6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23分,选择题每题2分)
1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作(zuō)坊
重创(chuàng)
孝悌(dì)
人为刀俎(zǔ)
B.
殷(yān)红
莅(lì)临
叱咤(zhà)
博闻强识(zhì)
C.
揩(kāi)油
忤(hǔ)视
夏衍(yǎn)
屏(bǐng)息以待
D.
弄(nòng)堂
籼(xiān)米
激亢(kàng)
殒(yǔn)身不恤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廖廓
裙裾
长篙
嘉言懿行
没精打采
B.苍桑
租赁
瞋目
扭怩不安
同仇敌慨
C.云霄
立仆
喋血
绿草如荫
戮力同心
D.凄婉
叱咤
寒暄
山清水秀
蓊蓊郁郁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D.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17.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朝济而夕设版
版:版图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C.
人不敢与忤视
忏:逆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D.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沛公则置车骑
置:准备
18.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太子迟之
⑤夜缒而出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群臣怪之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③⑧/②⑥/④⑨/⑤⑦⑩
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⑩
C.①⑧/②③/④⑨/⑥/⑤⑦⑩
D.①③/②⑥/④⑤/⑧/⑦⑨⑩
19.下列对各句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愿陛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②沛公安在?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群臣侍殿上者
⑦大王来何操?
⑧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A.
①③/④⑧⑩/⑤/②⑦/⑥⑨
B.
①③⑧/②⑦/④⑩/⑤/⑥⑨
C.
①③⑧/②⑦/④⑩/⑤⑥⑨
D.
①⑧/②⑦/③④⑤/⑥⑩/⑨
20.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1.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有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C.
小说中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父母为原型塑造的。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为“密考伯主义”。
D.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比如大卫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海姆,作者将他们的慷慨、善良和自尊与上流社会的自私、冷酷相对照,从中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22.
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3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六、23.作文(60分,其中书写10分)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以“没有以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书写要求:①工整美观且有体,8-10分。②工整清晰但不成体,5-7分。③不易辨识或根本认不清,2-4分。④不规范连笔字,乱勾乱画及用涂改液、修正带等,扣5分。
Ewt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一)
1.C(积:动词作名词,积聚的谷物。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2.B(室内最尊的座次应该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沛公座次最尊”应该为项王座次最尊)
3.D(杨氏并没有和李侃一起去指挥作战。)
4.(1)刘邦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罢了。(要点:补出主语、细说、续,每点1分,全句通顺2分)
(2)吏人百姓,都是本县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 ”(要点:宜、相与、身,每点1分,全句通顺2分)
(二)
5.D(“或”通“惑”,迷惑,迷路。)
6.C
7.D(问题在于“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
二、名句填空
8.(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复为慷慨羽声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曲肱而枕之
(7)小人长戚戚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9)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三、诗歌鉴赏
9.
(1)视听结合。“晓角分残漏”描写作者倾听沙漏和早晨的角声,从听觉写景;“孤灯落碎花”描写观看孤灯上灯花掉落的情景,从视觉写景。/以声衬静(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以沙漏和角声反衬环境的寂静。(2分)。
(2)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意境。(意境词2分,意思接近即可。)
10.(1)离乡万里,长夜难眠,怀乡思归的孤独悲凉之情。诗的前六句写自己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静听雪落竹林的凄清声响;入睡之后,梦到的仍是家乡;将晓时复被寒角残漏的悲音惊醒而独看昏灯落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思乡之情。(2分)
(2)漂泊天涯的凄苦悲凉(或:漂泊戍边之孤苦)。尾联点明了离家久远岁暮不归的原因,表达了漂泊戍边之孤苦悲凉之情。(2分)
四、现代文阅读
11.(1)答案:C、E
【解析】A项中“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道不同不相为谋”才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原因;B项中“细节描写”不对、“饱含”应为“含有”;
D.项中“痛恨”一词感情过重,应该为“批评”。
(2)①活泼、勇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创造“她和它字”、
提倡“新式标点”,说明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仗”,是一个“战士”;
②率真坦诚、心无城府、易于亲近。半农令人不觉有“武库”,令人亲近,喜欢和他“多谈闲天”;
③忠厚。前年“我”曾到北平,他想来看望,令人感动;
④“浅”、
草率、无谋。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思想,不爱听批评,“五四”退潮后“做打油诗,弄烂古文”等,渐趋落伍与保守。
(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
(3)①“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善意批评他“据了要津”后的种种表现。
②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③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五、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
12.B(A.重创(chuāng)
孝悌(tì)C.忤(wǔ)视
D.弄(lóng)堂)
13.D(A.寥廓
B.沧桑
忸怩
同仇敌忾
C.绿草如茵)
14.C(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个别人。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5.B(A两面对一面,“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后文应该用能不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与之搭配;
C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D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面”)
16.D
17.C(A.版,防御工事。B.易,替代。D.置,放弃,丢下)
18.C(①⑧名作动;②③形作动;④⑨意动;⑥使动;⑤⑦⑩名作状。
19.B(①③⑧介词结构后置;②⑦宾语前置;④⑩被动句;⑤判断句;⑥⑨定语后置。)
20.A(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先排除C、D两项,末尾的“飞”“高”字与上联的“碧”字意境不协调。B项“芙蕖”对“荷花”、“湘水”对“潇江”意思重复。)
21.A(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22.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德国天文学家”1分,“首次发现”1分,“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1分。)
六、作文。(略)
【参考译文】
(一)略
(二)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因奋力作战而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干骑兵。李广的一百骑兵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李广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之后。卫青打算上书报告天子这次军队(失利)的详细情况。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李广到了幕府,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