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30 09: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 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秦相坐而议事宋相站而议事明相跪而议事皇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二: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阴谋政变的罪名杀了宰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归纳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元璋罢相的原因?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胡惟庸谋权皇权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了皇帝政务繁忙。

⑵影响明太祖曽写了一首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白僚未起朕先起,白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终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劝的矛盾,但之后的皇帝的政务实在太繁忙,那么,明朝的皇帝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家政务呢?2.设内阁 朱元璋废相
朱棣忙于北方的战争造成不能真正意义上总览政事对策明成祖设立内阁⑵特点: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
材料二:入职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从材料中归纳内阁制的特点,以及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制约内阁?内阁=?宰相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依照皇帝旨意办事,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监视。内阁制与丞相制的比较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造成了明中后期宦官专政的局面。
⑶影响: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一、军机处 1.背景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材料一: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职能隆庆门内军机处军机处内景 2.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3.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密折制度通过呈送皇帝地方官员与皇帝的沟通方式:
密折出现之前
地方官员 通政司和内阁密折出现后 地方官员皇帝直接明清君主专制主义特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秦朝:三公九卿汉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宋:参知政事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的影响消极:①专制主义走向极端表明中国政治的陈腐和落后,它导致了社会的保守。
②创新发展受阻,并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大,近代开始后无法抵抗外来侵略。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基础。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
①尊重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②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的进行行政管理。
2.措施
①设置理藩院,负责蒙古、新疆、西藏的军务。
②重视边疆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改土归流
原因:在此之前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浮现,边疆地区经常发生土司之间斗争的局面。
影响: ①加强了清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之间的改编与统治。
②改善了当地人民落后的思想与生活方式
③改变了长久以来落后的土司割据的局面
清朝的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疆的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