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社会行为课件(共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3社会行为课件(共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30 14: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
授课人: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由此引入新课。二、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什么是社会行为?2. 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3.列表比较: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4.结合教材图5-35狒狒的群体生活及教材文字,
说说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等级划分依据的依据是什么?
(2)“首领”的权力和义务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1)牧羊人只要管理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他羊会跟着这只“头羊”走。这是否是一种社会行为?
(2)动物结群生活的意义?
学习任务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 列表比较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哪些?
2. 说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意义。
3.什么是动物的通讯?
4.列举动物个体间的通讯方式。
5.列举:性外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生物与环境是如何成为统一整体的?三.合作探究1.成群的麻雀飞向刚收割完的麦田,集体觅食,这是它们的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2.将两只幼兔同另一窝的幼兔放在一起,并将放入的两只幼兔中的一只涂上“新妈妈”的尿液,另一只不涂。这只母兔会接受这两只幼兔成为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 四、达标训练1.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2.动物间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雌性美国白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3.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知识梳理1.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动物之间的通讯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2)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