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作者: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阅读提示: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这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所不同的是,《金色花》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你更喜欢哪一篇?与同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阅读提示: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 xié qǔ ,选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金色花(印度圣树)红莲读读写写
并蒂 梗 匿笑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繁衍 花瑞 菡萏 攲斜nìmù yùɡěnɡdǎopái huáiruìhàn dànqīyǎnzhēyīn bìdìzǐxùzhuǎn朗读《金色花》,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探究情感:思考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金色花》构思之境:虚境) “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自读课文,借助旁注,理解课文思考:
孩子变成金色花,做了些什么事情?蕴含着什么感情?金
色
花变金色花,捉迷藏——看母亲工作三次嬉戏让母亲嗅香投影于书页牛棚中现形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母亲嗔怪——孩子淘气、
顽皮(1-3)(4-7)(8-9) 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而不告诉妈妈呢?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作者在这里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探究情感:思考做(写)什么?为什么?金
色
花变金色花,捉迷藏——看母亲工作三次嬉戏让母亲嗅香投影于书页牛棚中现形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母亲嗔语——孩子淘气、
顽皮回报母亲
热爱母亲
依恋母亲(1-3)(4-7)(8-9)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1.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积累知识;
2.朗读课文,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探究情感:思考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
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4.积累[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自读《荷叶·母亲》
把自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1.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积累知识;
2.朗读课文,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探究情感:思考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
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4.积累[读读写写]中的字词。1.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积累知识;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通过描写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荷叶· 母亲》构思之境:实境)2.朗读课文,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探究情感:思考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通过描写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写什么?两缸莲花——引起回忆。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直接抒情
讴歌母爱第一部分①~③第二部分④~⑦第三部分
⑧⑨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插叙的常见作用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对比)的
作用。
(2)突出(揭示、暗示)主题。
(3)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4) 突出人物的性格。
(5)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腿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运用插叙,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但为了照顾“我”而放弃了享受,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深爱。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复习回顾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先要读读插叙的是什么内容?
再考虑这个内容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还要考虑它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①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半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有关的往事,说明“我”家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清新:清爽而新鲜,指作品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典雅:指文章言辞高雅而不浅俗。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那一朵红莲,昨天晚上还是花苞,今天早上却全开了,就这样竖在绿叶中间。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我仍然是不舒服,不高兴!——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儿,窗外的雷声响起来了。大雨接着也下起来了,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密密的雨点,打得左摇右摆,在空空的天空下,我不敢走下台阶,但是又没有办法。“我”的心情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清新:清爽而新鲜,指作品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典雅:指文章言辞高雅而不浅俗。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荷叶母亲红莲我遮蔽:指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面不显露。
荫蔽:指(枝叶)遮蔽;隐蔽。常用于提供阴凉、提供保护等。
通过描写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