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6 16:59:14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9世纪上半期,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商人竟利用鸦片走私来大发横财,从而引发了一场中英战争——鸦片战争。如此美丽的罂粟花,却成为中英战争的导火线!
第一单元
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





一、背景——鸦片的走私与虎门销烟
1、鸦片的走私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出超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19972
出超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出超2615263
思考:1765年—1833年,中英贸易的情况如何?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会让这种情况保持下去吗?结果怎样?
(1)、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出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入超)
(2)、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4)、结果: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了局面




(1)、你认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①、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鸦片走私。

4000
12576
20331
35445
40200
50—100公斤/
7889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议一议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官吏更加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
经济:
政治:
军事:
生活:
严重摧残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危及统治
(2)、鸦片走私的危害
烟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
铜灯半盏,烧尽家财万贯,不见烟火冲天。
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虎门销烟
“(鸦片)流毒于天下,
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
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
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
帝奏折节选
①、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②、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局部)
(2)、虎门销烟的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二、经过——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1、鸦片战争的爆发
你认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
(2)、导火索: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1-1842
1840
2、战争进程
攻广州
陷定海
逼天津
占香港
进吴淞
到南京
鸦片战争形势图
林则徐在广州防守严密,英军无机可乘,就按预定计划挥师北上,直逼天津,威胁北京。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英军在得到清政府惩治林则徐的保证后南撤。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感到有损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求和。
琦善同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会谈
面对英军的侵略,一些清军爱国将士奋勇抵抗,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武装抗英。如关天培、陈化成等英雄人物。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陈化成
关天培
抗英遗址--虎门炮台
虎门激战
3、中国军民的抵抗
4、结果
1842年8月,英战舰攻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清军以失败告终。
5、战败原因
清军装备低劣,火炮炮身锈蚀,火药也不能充分燃烧,又几易主帅,和战不定,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不强的战斗力,致使本土作战的清军连连失败。
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
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影响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关税)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有利于外国资本的输出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元(赔款)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口岸)
3、《南京条约》附件
第二年(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4、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两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5、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
形式上:独立的国家
政治上:领土、主权不完整
经济上:封建经济受冲击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
与探究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具体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英美等列强的纵容。
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人来华商讨通商失败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D、林则徐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2.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A、清朝政府
B、中华民族
C、人民群众
D、禁烟派
C
B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自由通商
C.平等往来
D.出卖利权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A
D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和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②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③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研究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②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
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②通过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英国走私鸦片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③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行为方式和珍爱生命相结合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归纳概括法。
【学
法】阅读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分钟
多媒体展示罂粟花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认识图片展示的美丽的花朵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对,这就是美丽的罂粟花,但是这美丽的花朵结出的却是罪恶的果实——罂粟果。(多媒体展示罂粟果图片)为什么罂粟果是罪恶的呢?
学生回答:应为它的汁液能提炼成鸦片(毒品)。
多媒体展示鸦片图片。教师简述鸦片提炼的过程及其危害。
教师提问:但是你们知道吗,因为这鸦片近代中英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以之命名的战争——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2.讲授新课】30-35分钟
一、背景——鸦片的走私与虎门销烟
教师本节学习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贸易交往状况是怎么样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危害?
1、鸦片的走私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思考:1765年—1833年,中英贸易的情况如何?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会让这种情况保持下去吗?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学生回答: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规制。
学生回答:不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鸦片走私。
教师总结:对的,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之所以卖不出去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们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在是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因此我们基本不需要消费英国的工业品;二是我们的“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且还受十三行的规制,这使得英国的工业品进入中国的量本就不大。这是英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的遭遇。
教师提问:(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回答:①、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鸦片走私。
多媒体展示:1799年到1838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数量递增的柱形图以及多组中国民众吸食鸦片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寻找信息:由于鸦片走私,35年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口达到了200多万,40年间中国因烟片走私流失的白银达到3到4亿两。
教师提问:从以上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推想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鸦片贸易的危害。
(2)鸦片走私的危害
学生回答一: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致使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市场上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物价上涨,农民由于以银钱交税,故又致使农民的负担加重。
学生回答二:鸦片贸易还导致清政府更加腐败,鸦片不是正常的贸易品,其进入中国都是以走私方式,这个过程中国的地方官僚往往参与其中,加之中国的官员也是吸食鸦片的一个大群体,由于这原因清政府屡次下令禁烟,无一成功,反倒是越禁越严重,吏治更加腐败。
学生回答三:上至官僚,下至平民百姓以至军队,由于大量的人口吸食鸦片,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毒害,身体羸弱,被西方列强目为“东亚病夫”。
2、虎门销烟
教师提问:鸦片流毒无限,我们的清政府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回答:认识到了。
对媒体展示:林则徐上道光皇帝折摘录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用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教师讲述:当时清政府内部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帮对鸦片贸易持主禁的官员终于是打动了道光皇帝,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在林则徐一干官员的努力之下遂有虎门销烟的壮举。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关的图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关虎门销烟的时间、人物、地点以及历史意义等基本信息。
教师总结: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而且1987年六月联合国以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26日作为世界禁毒日。
二、经过——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教师提问:虎门销烟无疑对西方侵略者的利益是一次重大的打击,那么,他们对中国人民的销烟事件将采取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不惜发动对华战争。
教师总结:是的,英国社会为中国人民正义的虎门销烟所激怒,他们的议会遂通过了对话战争的议案,这就有了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
虎门硝烟一起,中外震惊,也刺激了英国的侵略野心。英国政府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教师提问:你认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战争的过程及其结果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同时展示自学提示的问题:①战争中英军入侵路线及年代?②英军占领了我国哪个重要地区?③战争中提到了哪个英雄人物?以便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观察图片时自主探究相关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的基本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犯厦门、陷定海,进逼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1月—1842年8月,英军攻占香港岛;中国对英宣战,英军再次沿海北犯,进占吴淞、镇江,
1841年8月月英军舰队抵达南京下关江口扬言攻城,清政府妥协,最终被迫府签署《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师:讨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思考以上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措置失当等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多媒体展示本节自主学习的相关问题:《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长江水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一一找出《南京条约》内容。
学生回答:《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南京条约》附件
第二年(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4、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两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5、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教师提问:这些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对中国影响。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即使得中国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就是说,形式上我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比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及其官僚体制,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中央集权,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的某些主权,如领土主权、经济主权、司法主权等却被部分控制和限制,受制于一个外来主权体系,这就是半殖民地的含义。所谓“半封建社会”则是针对“完全封建社会”(如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而言的,其含义侧重点在经济领域,就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而言,在经济上已经不是战争之前的完全的传统的封建经济形式——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只起到辅助作用的经济体系,现在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后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自然经济瓦解所腾出的空间被新的经济形式所占据,这些新的经济形式就是代表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是近代化经济,所以说此时中国经济也不是完全封建的了,而只能说是半封建的。当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随着外国资本主入侵不断加强而渐变的过程,鸦片战争只是中国沦为这种性质社会的开始。而我们之所以把鸦片战争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则主要是因为它开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3.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为扭转中英正常贸易对其不利的局面,而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流毒甚大,出现了中国人民的正义抵抗——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这一举动损害了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直接引发了鸦片战争;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惨败,被迫和英国殖民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样的结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始。
【4.板书设计】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人来华商讨通商失败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D、林则徐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2.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A、清朝政府
B、中华民族
C、人民群众
D、禁烟派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自由通商
C.平等往来
D.出卖利权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