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平海镇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平海镇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30 16: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
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5.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6.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B.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8.《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他做出了把佛教和道教的成分与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解释……他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他”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1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1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4.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1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6.“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
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18.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是理也
B.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19.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1.《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2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23.“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4.《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2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2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28.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三国史
29.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该诗的作者是(  )
A.汉代董仲舒
B.宋代朱熹
C.明代王阳明
D.清代王船山
30.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
A.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B.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D.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6小题,40分)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
材料四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2、(22分)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8分)
材料二
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 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2)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6分)
材料三 歌谣一:“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服侍大人家。”“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
——明代江南地区女子的歌谣
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D
B
A
A
C
B
C
C
C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D
C
C
A
A
D
B
D
B
A
C
B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答案)
31、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的始源理;臣服从君是天理。
(3)基本主张: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32、(1)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8分)
(2)政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思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6分)
(3)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2分)政治背景: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统治者强化礼教,迫害女性,造成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经济背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女性要求解放,礼法约束受到冲击。思想背景: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抨击和呼唤人性解放的思想。(6分)
考场座位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