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要点
1、我们身边有哪些种类植物?
2、我们身边有哪些种类动物?
三、自主学习检测
1、常见的菊花属于
植物。
2、简述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区别?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二、随堂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
2、乔木具有(
)特征.
A、明显的高大主干
B、没有明显的主干
C、茎长而不能直立
D、茎多汁,较柔软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喜鹊
C、蟾蜍
D、大鲵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草本
2、乔木,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植物向上生长。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
随堂检测:
1、C
2、A
3、B1.3
认识生物圈
一、夯实基础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
)
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与法国梧桐进行生存斗争
D、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3、今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
3、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消费都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制造者
4、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生物圈内(
)
A、生物圈能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B、它能为生物提供适应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C、它能为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阳光、空气和水及营养物质只存在于生物圈内
二、能力提升
5、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
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天鹅湖
B、天鹅湖的所有植物
C、天鹅湖的所有动物
D、天鹅湖的所有生物
7、小强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写了几条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三、课外拓展
8、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则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的是(
)
A、甲生态系统
B、乙生态系统
C、甲、乙两生态系统受影响程度相同
D、无法判断
9、中美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吸食”石油的细菌,这种细菌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四、中考链接
10、(遂宁)下列关于生物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11、(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2、A
3、C
4、A
二、能力提升
5、A
6、A
7、D
三、课外拓展
8、A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图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乙图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受影响最大的是以鼠为食的消费者.甲图中蛇、猫头鹰都吃鼠,生物种类少,因此,受影响最大.乙图中蛇、猫头鹰吃鼠外,还以吃虫的鸟、兔为食物,生物种类多,因此,受影响相对小一些.故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甲生态系统。
9、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本题中的这种细菌能“吸食”石油,应属于分解者,能够将油污分解掉,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特别在近年的海洋石油污染后进行推广运用。
四、中考链接
10、C
解析: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量的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故C错误。
11、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18张PPT)
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1、常见的菊花属于
植物。
2、简述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区别?
乔木,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植物向上生长。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
草本
探究一:
我们身边有哪些种类的植物呢?
乔木
藤本植物
灌木
草本植物
1、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乔木有哪些特征呢?
槐树
银杏
松树
柑橘树
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柏树
苹果树
杨树
悬铃木
2、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灌木有哪些特征呢?
月季
牡丹
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3、各种各样的藤本植物的哪些特征?
紫藤
牵牛花
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4、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有哪些特征?
菊花
百合
凤仙
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
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种类的动物呢?
无脊椎
动物
蜜
蜂
蜗牛
蜘蛛
蝴蝶
探究二:
脊椎动物
鱼
类
哺乳动物猎豹
鸟
类
两栖动物青蛙
爬
行
类
蛇
B
A
1、下列哪一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
)
A、燕子
B、蜘蛛
C、青蛙
D、大象
2、下列哪一种属于灌木植物(
)
A、月季
B、牵牛花
C、杨树
D、菊花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
C
2、乔木具有(
)特征。
A、明显的高大主干
B、没有明显的主干
C、茎长而不能直立
D、茎多汁,较柔软
A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喜鹊
C、蟾蜍
D、大鲵
B
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多种多样的植物
多种多样的动物
乔木
灌木
脊椎动物
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
无脊椎动物
课本第6页习题: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1.2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1、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参与霉菌培养和观察过程,以及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初步训练实验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学习要点
1、我们身边有哪些细菌?
2、我们身边有哪些真菌?
3、我们身边有哪些病毒?
三、自主学习检测
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多数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酵母菌、细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2、生活中人们利用细菌制造
、
、
等。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细菌和病毒有哪些?
观看课本8页中的图片,分析哪些是细菌,哪些是病毒?
细菌和真菌有哪些特点?
3、细菌和真菌会导致人类患哪些疾病?
探究二:我们身边的真菌有哪些?
1、观察教材中9页的图,回答问题:
(1)真菌分为哪三类?
(2)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二、随堂检测
1、存储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葡萄球菌
2、青霉素是由哪种生物所产生的(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根瘤菌
3、食物腐败主要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
A、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B、食物本身产生的一种可导致食品腐败的物质造成的
C、盐放多了导致腐败
D、阳光照射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D
2、酸奶
泡菜
醋
随堂检测:
1、A
2、B
3、A1.2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一、夯实基础
1、蘑菇、青霉、曲霉都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没有正确答案
2、蘑菇和霉菌的生殖方式都是(
)
A、孢子生殖
B、营养生殖
C、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
3、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银耳
B、酵母菌、黄曲霉
C、青霉、流感病毒
D、灵芝、乳酸菌
3、某同学观察培养基上菌落,发现其中一个菌落较大,呈蜘蛛网状,该菌落很可能是哪类物质的集合体?(
)
A、细菌
B、大肠细菌
C、霉菌
D、其他微生物
4、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B、细菌和真菌可以在任何温度下生存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氧
二、能力提升
5、真菌比细菌结构复杂,李阳同学认为复杂之处在于真菌(
)
A、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C、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都由细胞构成
6、在探究“洗手对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活动中,有“用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的步骤,这属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接种
D、培养
7、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B、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所有的细菌都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D、一般来说,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三、课外拓展
8、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细菌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
A、个体小、容易被各种媒介传播
B、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
C、有些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D、进行有性生殖,速度快,后代存活率高
9、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分别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上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以下对这个实验中有关A菌的解释最准的是(
)
A、盐水能促进A细菌的生长
B、盐水是A细菌生长的营养
C、只有在盐水中A细菌才能正常生长
D、A细菌适应在盐水中生长
10、如图是细菌和酵母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
、
、
。
(2)细菌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真正的
。
(3)从生殖方式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和
生殖。
(4)绝大多数的细菌和酵母菌,不含叶绿素只能进行
生活。
四、中考链接
11、(广元)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单细胞
B、都不含叶绿体
C、都有细胞核
D、都是分裂生殖
12、(郴州)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粮食堆
B、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绵羊皮大衣
D、潮湿的粉笔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B
2、A
3、B
4、B
二、能力提升
5、C
解析:细菌的细胞结构中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故A错误;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故B错误;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酵母菌等少数真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故D说法错误;
6、C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在探究“洗手对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活动中,有“用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的步骤,这属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7、C
解析:
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还有荚膜如肺炎杆菌;有的有鞭毛如鞭毛菌,而肠球菌大多无鞭毛和荚膜,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细胞质浓缩,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因此一个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一个生殖细胞。
三、课外拓展
8、D
解析: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细菌不进行有性生殖。
9、D
10、(1)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⑤细胞质;
(2)细菌与酵母菌的根本区别在于酵母菌具有④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DNA集中的区域,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3)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酵母菌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4)绝大多数的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故答案为:
(1)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⑤细胞质
(2)细胞核
(3)分裂;
出芽; 孢子
(4)异养
四、中考链接
11、B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12、C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夯实基础
1、生物不包括下面那一类(
)
A、动物
B、植物
C、细菌
D、微生物
2、牵牛花属于下列哪类植物(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植物
D、藤本植物
3、热带雨林中生长有下列哪些植物(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植物
D、以上都有
4、下列哪项不是草本植物的特点(
)
A、要依靠其他物体生长
B、茎多汁
C、茎柔软
D、多数矮小
二、能力提升
5、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B、都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C、都没有输导组织
D、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
7、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干燥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三、课外拓展
8、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阳光
②松树
③空气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病毒
⑧土壤
⑨珊瑚虫
⑩藻类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⑥⑧
9、当你走进温暖多雨的地区,也许会踩上一块毛茸茸的绿毯,这矮小的植物易受到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侵入,它是谁?可以当做什么植物(
)
A、藻类植物,制造氧气最多的植物
B、苔藓植物,监测空气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D、株子植物,绿化环境的主要植物
四、中考链接
10、(菏泽)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C、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
D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11、(百色)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2、D
3、D
4、A
二、能力提升
5、D
解析: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6、B
7、C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如昆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等,有的分为头部和躯干部,身体有许多体节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征,但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三、课外拓展
8、C
解析:②松树④细菌⑤金鱼⑦病毒⑨珊瑚虫⑩藻类都具有生活需要营养、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都是生物。①阳光③空气⑥水⑧土壤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基本特征.它们都不是非生物。
9、B
解析: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无根,茎和叶无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因此走进温暖多雨地区,也许会踩上一块毛茸茸的绿毯,毛茸茸的绿毯主要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四、中考链接
10、B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人体内的部分代谢废物随汗液排出,说明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11、C
解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1.3
认识生物圈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11页到第14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吗?
2、什么是生态系统?
三、自主学习检测
1、生物圈包括
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
圈的表面。
2、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物的生存要依赖环境吗?
观看课本11页中的内容,分析生物依存的条件包括什么?
生物是怎么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的?
3、生物是怎么影响着环境的?
探究二:生物与环境怎么组成生态系统的?
1、阅读教材12页,分析什么是生态系统?
2、列举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
探究三: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吗?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随堂检测
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鸽子
B、一片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2、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素有“鹤乡”的美称,区内芦苇沼泽广布,环境优美,它属于(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
A、生物圈
B、宇宙
C、太空
D、地球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大气
水
岩石
2、生物圈
随堂检测:
1、A
2、C
3、A1.2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参与霉菌培养和观察过程,以及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初步训练实验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四、教学难点:
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如引起“非典 ”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
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从而引起本节内容:微生物。
大多数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与人类关系密切。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细菌和病毒有哪些?
1、观看课本8页中的图片,分析哪些是细菌,哪些是病毒?
2、细菌和真菌有哪些特点?
3、细菌和真菌会导致人类患哪些疾病?
讲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细菌和病毒对人的影响
体积
存在
导致人类患传染病
细菌
个体微小
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肺结核、破伤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真菌
比细菌还小
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人,自然界分布广泛
流感、乙型乙肝、狂犬病、艾滋病等
细菌并不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有些还是有益的,现在随着对微生物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细菌和病毒的利用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人体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生产食品和调味品、制造酸奶、泡菜、醋等。
探究二:我们身边的真菌有哪些?
1、观察教材中9页的图,回答问题:
(1)真菌分为哪三类?
(2)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讲解:在生活中真菌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但生活中的蘑菇、木耳、灵芝属于大型真菌。
三种真菌的区别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些真菌有致病性,有些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人们在食品加工、抗生素制造、饲料生产以及酿酒等方面广泛应用,还有些真菌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活动:观察我们身边的真菌。
(三)知识运用
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
2、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通常分为
、
、
等。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其他生物还有哪些吗?
(五)随堂检测
1、存储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葡萄球菌
2、青霉素是由哪种生物所产生的(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根瘤菌
3、食物腐败主要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
A、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B、食物本身产生的一种可导致食品腐败的物质造成的
C、盐放多了导致腐败
D、阳光照射多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10页习题:
1、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银耳
B、酵母菌、黄曲霉
C、青霉、流感病毒
D、灵芝、乳酸菌
2、储存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葡萄球菌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了解身边的其他生物及其他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
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家畜有牛、马、羊、猪等。宠物有猫、狗、鱼等。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三)知识运用
1、下列哪一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
)
A、燕子
B、蜘蛛
C、青蛙
D、大象
2、下列哪一种属于灌木植物(
)
A、月季
B、牵牛花
C、杨树
D、菊花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怎样分类的吗?
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五)随堂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
2、乔木具有(
)特征.
A、明显的高大主干
B、没有明显的主干
C、茎长而不能直立
D、茎多汁,较柔软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喜鹊
C、蟾蜍
D、大鲵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6页习题: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解剖,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想象,推理,充分给与了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身边的植物和在动物带来的愉悦,科学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3
认识生物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四、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人类为什么离不开新鲜的空气?
从而引出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属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生物的生存要依赖环境吗?
观看课本11页中的内容,分析生物依存的条件包括什么?
生物是怎么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的?
3、生物是怎么影响着环境的?
讲解: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生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生物普遍适应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例如:北极熊生活在冰于雪地中,金刚鹦鹉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在我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竹林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环境。例如,土壤不仅包括无生命的土粒沙砾,还包括生活在其中的大量生物。细菌和蚯蚓等生物对改善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起着很大的作用。
探究二:生物与环境怎么组成生态系统的?
1、阅读教材12页,分析什么是生态系统?
2、列举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
讲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生态系统。
在生活中有很多生态系统,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
探究三: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吗?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讲解: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粮食等来自于植物,煤、石油等来自于古代生物。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昆虫传粉、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三)知识运用
1、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2、生物不仅能
它们的生活环境,也能
着环境。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了哪些生态系统?
(五)随堂检测
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鸽子
B、一片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2、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素有“鹤乡”的美称,区内芦苇沼泽广布,环境优美,它属于(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
A、生物圈
B、宇宙
C、太空
D、地球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14页习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
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了解身边的其他生物及其他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共23张PPT)
1.3
认识生物圈
讨论: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人类离不开新鲜的空气呢?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生物圈包括
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
圈的表面。
2、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大气
水
岩石
生物圈
探究一:
生物的生存要依赖环境吗?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和阳光
生物所依存的环境条件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分组讨论
(1)生物赖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生物生活中的生物因素都有什么?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中
金刚鹦鹉生活在热带雨林
生物普遍适应于它们的生活环境
针叶林分布在北方地区
竹林分布在南方地区
细菌和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怎么组成生态系统的?
探究二:
森林
草原
海洋
湖泊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
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生态系统。
资料分析:
生物圈的厚度是多少?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吗?
探究三:
1、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粮食、蔬菜、水果、棉麻等来自于植
物,肉、蛋、奶、丝绸等来自于动物,人们利用的煤、石油等能源物质
来自于古代生物。
2、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
生活和生产。
(1)例如:有些昆虫传播花粉,有些昆虫毁坏农作物,有些昆虫传播疾病。
(2)植物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3)藻类等生物能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进而使水质恶化。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珍爱家园,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生物圈
适应
影响
1、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2、生物不仅能
它们的生活环境,也能
着环境。
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鸽子
B、一片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A
2、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素
有“鹤乡”的美称,区内芦苇沼泽广布,环境优美,它属于(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C
3、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
A、生物圈
B、宇宙
C、太空
D、地球
A
认识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课本第14页习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
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16张PPT)
1.2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你认识它们吗?
放线菌
酵母菌
1、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参与霉菌培养和观察过程,以及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初步训练实验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多数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酵母菌、细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2、生活中人们利用细菌制造
、
、
等。
D
酸奶
泡菜
醋
探究一:
我们身边的细菌和病毒有哪些?
1、细菌:个体微小,个体数量多,分布广
大肠杆菌
链球菌
幽门螺杆菌
葡萄球菌
艾滋病病毒
禽流感病毒
2、病毒:比细菌还小,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分布广
阮病毒
HIV病毒
我们身边的真菌有哪些?
酵母菌
探究二:
1、酵母菌:个体微小,
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2、霉菌: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就是霉菌的群体
玉米表面的曲霉菌
橘子表面的青霉菌
B
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
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
2、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通常分为
、
、
等。
细菌
真菌
病毒
1、存储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葡萄球菌
A
2、青霉素是由哪种生物所产生的(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根瘤菌
B
3、食物腐败主要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
A、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B、食物本身产生的一种可导致食品腐败的物质造成的
C、盐放多了导致腐败
D、阳光照射多的原因
A
认识身边的其他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大型真菌
(课本第10页习题)
1、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银耳
B、酵母菌、黄曲霉
C、青霉、流感病毒
D、灵芝、乳酸菌
2、储存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
)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