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8套)北京课改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8套)北京课改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30 16:16:38

文档简介

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中学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2、使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解剖器的正确持法
四、教学难点:解剖器的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PPT上展出图片,叶子怎么变成其他图形
提问:同学们,最近老师遇到一个小难题,看看我手中的这片叶子,我想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向里面掏个洞,可是这么不规整的叶片,我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同学们会规范地使用解剖器吗?
观看课本27页中的图片,分析这几种仪器分别叫什么名字?
这几种仪器的用途是什么?
3、如何使用仪器?
讲解: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棒,要想使这些方法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工具,刚才你们也提到了,譬如剪子、刀,这些工具在我们生物实验课上也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叫它解剖工具。
同学们自学27页课本中解剖器的规范使用方法,认真看图、记录,自己亲自拿着解
剖器对着图试一试,教师对部分同学纠正,两个同学一套用具,注意解剖的用途。
提问:各种解剖器的用途?
2、同学们上来操作演示给大家看,找下面的同学挑出使用的错误。
3、让学生们练习切成各种图形。
探究二: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1、阅读教材30页,说出显微镜都有哪些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讲解:
1、提取安放:提取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安放位置: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5厘米。
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光线:选最大光圈对准通过孔,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为止,并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安放玻片:将玻片标本插入压片夹后部的空隙处,用双手将玻片轻缓前推,使标本正对通光孔。
调焦观察:双眼注视物镜,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左眼看目镜,旋转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通过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清晰。
移动玻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把住载玻片两端轻轻移动,使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
观察玻片:取下玻片,换上青霉永久玻片,用手前后左右移动玻片,找到视野中特点明显的结构,仔细观察青霉。
复原放回:取下玻片,放回原处,用纱布擦拭载物台、镜筒、反光镜等。转动转换器,使物镜朝向前方;转动反光镜,使其竖立中央;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到最低点,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三)知识运用
1、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2、下列探究器具中哪个属于计量器具(

A、量筒
B、试管
C、解剖刀
D、酒精灯
3、解剖剪的用途是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五)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
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
2、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所用仪器和工具的一组是(

A、手表和打火机
B、显微镜和放大镜
C、汽车和录音机
D、摄像机和尺
3、下列仪器属于放大仪器的是(

A、显微镜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六、板书设计
解剖剪
解剖刀
常用的解剖器
解剖针
镊子
生物学实验常用工具
使用显微镜
七、作业布置
1、假如要观察的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那么向(
)移动载玻片,才能使物像到达视野正中。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2、观察写有字母“E”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
A、
B、
C、
D、
3、如果所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ⅹ,目镜放大倍数是8ⅹ,那么在视
野中看到的物像实际上被放大了(
)倍。
A、8
B、10
C、80
D、18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将有限的时间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合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画图、模仿、比较、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重难点突破得当,时间利用率高,是保证整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总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保证学习质量为前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3、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
下面的三种生物学仪器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用途?
从而引出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借助以上的仪器来观察。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吗?
观看课本18页中的内容,分析这三种仪器分别叫什么名字?
这三种仪器的用途?
3、课本中的人物是谁?
讲解:
1、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并选取个别代表来陈述自己知道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最后老师总结强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2、教师展示一些生物学观察仪器的图片,有显微镜、望远镜和放大镜并放出关于利用他们观察的生物的状态,让学生来思考观察法的定义。最后由老师明确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
3、老师通过讲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来陈述这是一个观察法运用的实例,李时珍通过仔细观察药物的状态来绘制药物的形体给后人带来了福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法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最后总结运用观察法要注意:观察目标要明确,观察计划要周全,观察过程要有序,条理清晰,观察记录要详实准确,态度要认真。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观察生物现象,进而认识生物的本质和规律。
4、弗莱明运用实验法发现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过程。
探究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吗?
1、阅读教材21页,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2、什么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
讲解: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实验法。
弗莱明观察到在绿色霉菌的周围形成了抑菌圈,原来生长的细菌竟然消失了。随着绿色抑菌圈的扩大,培养皿中的细菌在减少。培养皿中绿色的霉菌就是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经常可见的青霉。并从青霉中提纯青霉素,作为高效的抗菌素。救治了众多被细菌感染的患者。
学习活动: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目的与要求:尝试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材料器具:鼠妇、培养皿、黑纸、硬纸板
方法步骤:
(1)
实验材料准备;
(2)
提出问题;
(3)
作出假设;
(4)
设计并完成实验。
探究三: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吗?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哪些?
生物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什么?
讲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如调查法、文献法等。
调查法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调查法进行生物学研究时,需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时要科学地选取调查样本,客观地进行调查,如实地进行调查记录。有时还要进行教学统计。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常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实验法通常是不可缺少的。
(三)知识运用
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A、验证性实验
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
C、科学探究活动
D、以上三个都不是
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实验
D、提出问题
3、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是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同学们了解了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
(五)随堂检测
1、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3、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法。
(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外,应采用
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法。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26页习题:
为了研究光地大豆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下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实验条件设计如表,在实验中设计有一处错误,应该改为(

A、乙花盆放到光亮处
B、甲花盆放到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过程中,即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感性认识,又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知识的情感。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一、夯实基础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

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
A、目镜和物镜
B、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折光器和反光镜
4、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
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15个细胞。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二、能力提升
5、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如图,他想将物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上移动
D、向右上移动
6、当显微镜中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

目镜、
10×
物镜,第二次使用
10×
目镜、
40×
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三、课外拓展
8、拿取安装有镜头的显微镜时,如果只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将会造成下列哪项的部件滑出、跌落、损坏

 )
A、目镜
        
B
、物镜
C、玻片标本
     
 D
、反光镜
9、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首先使下列哪项成一条直线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物镜、镜筒、目镜、载物台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
、物镜、目镜、转换器、反光镜
四、中考链接
10、(郴州)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p
B、b
C、d
D、q
11、(郴州)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选一个对象
B.只能选部分对象
C.只能选全部对象
D.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D
2、A
3、A
4、B
二、能力提升
5、A
6、调换较大光圈和采用凹面镜反光
7、D
三、课外拓展
8、A
解析:目镜是直接安放在镜筒上端的没有固定,可以转动,容易滑出,所以A选项正确。
9、A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时,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才到达人眼的.目镜和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上的,因而镜筒也要在这条直线上.通光孔位于载物台上,转换器是调节物镜的结构;只要“通光孔、目镜和物镜三点一线”,即可。
四、中考链接
10、C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
11、D
解析: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根据所要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中学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2、使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27页到第36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使用解剖器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使用显微镜?
三、自主学习检测
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




2、调节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同学们会规范地使用解剖器吗?
观看课本27页中的图片,分析这几种仪器分别叫什么名字?
这几种仪器的用途是什么?
3、如何使用仪器?
探究二: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1、阅读教材30页,说出显微镜都有哪些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二、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
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
2、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所用仪器和工具的一组是(

A、手表和打火机
B、显微镜和放大镜
C、照相机和录音机
D、摄像机和尺
3、下列仪器属于放大仪器的是(

A、显微镜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解剖剪
解剖刀
解剖针
镊子
2、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随堂检测:
1、C
2、A
3、A(共22张PPT)
2.2.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叶子是怎样变成其他图形的呢?
1、使学生能识别中学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2、使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生物学常用的解剖器。
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




2、调节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

镊子
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解剖剪
解剖刀
解剖针
探究一:
小组讨论:同学们会规范地使用解剖器吗?
解剖剪
剪断、剪开
解剖刀
切开、割断、剥离
解剖针
分离、刺孔、探洞
镊子
捡取、夹放
学习活动:练习使用解剖器:
要求:
器具:
步骤:
学会正确使用解剖器具。
4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叶片各一片,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胶水。
分别使用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和镊子按照书中的要求作出对应的形态。
讨论课本问题:
1、你习惯使用剪子的方法与规范使用解剖剪的方法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要规范使用解剖剪?
2、你可以尝试用不同形状的镊子夹取叶柄和叶片,比较哪种
类型的镊子更适合完成实验。试分析三种不同镊子的用途。
小组讨论: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探究二: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8)复原放回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提取安放
(2)转动转换器
(3)调节光线
(4)安放玻片
(5)调焦观察
(6)移动玻片
(7)观察玻片
学生讨论:
1、为什么向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镜头?
2、为什么使镜筒上升时,要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
防止物镜与玻片相撞。
粗准焦螺旋是使镜筒下降的幅度较大,而细准焦螺旋则是看到物体
后将观察的物质调节清楚时用的。
3、在显微镜视野中,“上”字的物像是怎样的?为什么?
4、为什么用完显微镜后,要转动转换器使物镜朝向前方,并将镜筒降至
最低?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显微镜使用完毕要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
两旁】镜筒降到
最【

】处放回镜箱。
物镜偏向两旁可以保护物镜。
A
A
剪断剪开
1、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2、下列探究器具中哪个属于计量器具(

A、量筒
B、试管
C、解剖刀
D、酒精灯
3、解剖剪的用途是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
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
C
2、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所用仪器和工具的一组是(

A、手表和打火机
B、显微镜和放大镜
C、汽车和录音机
D、摄像机和尺
A
3、下列仪器属于放大仪器的是(

A、显微镜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A
生物学实验常用工具
使用显微镜
常用的解剖器
解剖剪
镊子
解剖刀
解剖针
(课本第34页习题)
1、假如要观察的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那么向(
)移动载玻片,
才能使物像到达视野正中。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2、观察写有字母“E”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
A、
B、
C、
D、
3、如果所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ⅹ,目镜放大倍数是8ⅹ,那么在视
野中看到的物像实际上被放大了(
)倍。
A、8
B、10
C、80
D、18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夯实基础
1、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2、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施莱登
D、施旺
3、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①制定计划
②作出假设
③提出问题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②①④⑤
3、如果让你设计一人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料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
D、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4、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
二、能力提升
5、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实施计划→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表达交流→实施计划→获得结论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7、认知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有(

A、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B、放大镜、眼镜
C、显微镜、天文望远镜
D、显微镜、放大镜
三、课外拓展
8、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9、某合作小级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一侧放湿土,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B、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C、一侧放湿土,再用纸板盖住有湿土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D、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2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四、中考链接
10、(宜兴)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C、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D
2、B
3、C
4、D
二、能力提升
5、B
6、D
7、A
三、课外拓展
8、C
解析: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所以要保证两组有唯一变量--水分,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其中水分是变量,而A中是种子B中营养D中是不同的种子都与题意不符.
9、B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该实验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水分,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选取2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鼠妇(10只)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四、中考链接
10、C
解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是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而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3、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18页到第25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吗?
2、什么是生态系统?
三、自主学习检测
1、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作的
,是医药学方面的巨著。
2、
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
3、
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吗?
观看课本18页中的内容,分析这三种仪器分别叫什么名字?
这三种仪器的用途?
3、课本中的人物是谁?
探究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吗?
1、阅读教材21页,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2、什么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
探究三: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吗?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哪些?
生物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什么?
二、随堂检测
1、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3、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法。
(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外,应采用
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法。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本草纲目
2、生物学
3、实验法
随堂检测:
1、C
2、C
3、(1)调查
(2)观察
(3)实验(共21张PPT)
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3、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1、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作的
,是医药学方面的
巨著。
2、
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
3、
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草纲目
生物学
实验法
探究一:
小组讨论: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概念: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
其生活环境的方法,包括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
实例: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多年的医疗实践中,进行实地考察、观
察、采集标本、描述、记录标本的形态和药性,收集、整理民间药方,
著写本草纲目一书。
结论:良好的观察能力在任何一种实验手段中都必需的。观察是认识事物、获
得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从而在后一步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能更有认识,所
以观察法是生物实验很基础的方法之一。
小组讨论: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吗?
探究二:
大家知道青霉素是什么吗?它是由谁发现的?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弗莱明和他的实验室
二战后期,青霉素开始大量用于战争,青霉素诞生之前,很多士兵因为受伤感染来不及消毒去世,自从青霉素生产以来,大大减少了二战中士兵的伤亡人数。为各国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实验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是运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它比一般的观察
大大进步了。实验要求有精确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定量的,因此生
物学一旦运用了实验法手段,就从描述性科学开始进入实验科学的行列。
学习活动: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设计并完成实验
(1)将外壁周围包有黑纸的培养皿置于同桌两人之间。
鼠妇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鼠妇适于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捕捉10只大小相近、活动能力强的鼠妇,放进瓶中带回。
(2)静置2分钟,讨论:实验有对照组吗?实验中,如何控制光这个单一的影
响鼠妇活动的可变因素?为什么在进行实验观察前,要将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3)为什么要重复观察记录10次?
(4)按投放鼠妇的总数,计算并记录遮盖部分每分钟有几只鼠妇?
(5)将10次观察结果累加,算出平均值。
分组讨论: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回答问题:
(1)鼠妇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为什么要统计全班的数据?
(3)实验中应该怎样减小误差?
(4)在实验结束后,鼠妇怎么处理呢?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吗?
探究三:
调查法
文献法
调查法进行生物学研究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时要科学地选取调查样本,客观地进行调查,如实地进行调查记录。在丰富翔实的记录基础上整理数据,有时还要进行数学统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
C
D
李时珍
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A、验证性实验
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
C、科学探究活动
D、以上三个都不是
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实验
D、提出问题
3、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是

1、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
C
2、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C
3、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法。
(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外,应采用
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
论,可采用
法。
调查
观察
实验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观察法
实验法
测量法
调查法
为了研究光地大豆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下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实验条件设计如表,在实验中设计有一处错误,应该改为(

A、乙花盆放到光亮处
B、甲花盆放到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花盆

温度


光亮处
20℃
充足

黑暗处
20℃
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