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经济大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经济大危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30 14: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4课
经济大危机一、“繁荣”及其崩溃
“繁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快速发展。经济“繁荣”一时。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生产无政府状态”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929年 导致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经济大危机——之时间、标志时间:1929——1933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被称为 “黑色星期四”。经济大危机——之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罗斯福传》这次经济危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经济危机的影响: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有三年工作经验,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经济危机的影响有二:
一.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深。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局动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二、罗斯福新政
经济上的危机,必然会引起政治方面的危机。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这时候的美国,出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挽救了当时衰败的美国。
他 是 谁 ? 罗斯福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新政的措施有哪些?中心措施是什么?
新政的实行取得的成效及评价?
合作学习 “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 其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施“新政”的目的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项 目具 体 内 容整顿金融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首先) 调整工业 (中心)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缩减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偿。调整农业公共工程兴办公共工程,提高就业率,以工代赈,刺激生产和消费。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罗斯福新政的成效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评价: 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时间:发源地:特点:影响:目的:中心措施:成效:1929——1933年美国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
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超过三
千万,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
迫,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