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31 09:08:29

文档简介

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
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D.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2.《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3.“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5.“商山武关道”是关中到南阳、襄阳及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交通动脉,也是汉唐以前物质运输、政治控御、文化沟通的主要通道。五代北宋以后,其地位被从汴京到南襄的“南襄隘道”(南即南阳,襄即襄阳)取代。这一历史现象反映(  )
A.经济重心南移湖广地区 B.政治影响交通通道地位
C.京杭运河常因战乱荒废 D.商业发展决定商路变迁
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开宝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
记述
出处
“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
《涑水记闻·卷第一》
“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赵光义)遂继皇帝位。”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
“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
《辽史·卷八·本纪第八》
A.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 B.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
C.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
D.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
7.“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8.观察下面根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的农业(  )
A.革新了农耕技术
B.农业工具落后
C.农业经营市场化
D.注重精耕细作
9.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10.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11.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12.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13.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4.下表是1500—1800年间四个地区的一项统计,这个统计的项目最可能是(

年代
1500
1600
1700
1800
欧洲
68
83
106
173
中国
100
150
150
315
印度
79
100
200
190
非洲
85
95
100
100
A.纺织品生产总值
B.白银的贮存总量
C.罂粟的产量统计
D.谷类作物生产量
15.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C.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D.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16.英国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须要有社会契约,社会是一群服从于一个人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人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和平、抵御外敌。掌握这个权力的政府,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是人们必须服从的绝对威权。据此判断,霍布斯是(  )
A.启蒙运动的先驱
B.君权神授的辩护者
C.天赋人权的首倡者
D.君主立宪的支持者
17.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18.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19.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20.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2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2.亲历过大革命风暴的法国作家与思想家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卢梭特别强调(

A.权利平等
B.开明专制
C.公共意志
D.三权分立
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2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5.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6.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27.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爆发了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工人群众三次向国会递交请愿书都被否决,但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
B.工人运动以经济斗争为主
C.工人政党开展合法议会斗争
D.渐进性变革成为政治传统
28.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9.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年间就有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是因为(  )
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
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
C.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
30.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31.《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32.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15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650—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表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时间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人口数
占比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1650

100
18.3
13
2.
4
2
0.4
100
18.3
330
60.
6
545
100
1750

140
19.
2
12
1.
6
2
0.3
95
13.
1
479
65.8
728
100
1850

266
22.7
59
5.
1
2
0.2
95
8.
1
749
63.
9
1171
100
1900

401
24.
9
144
9.
0
6
0.4
120
7.4
937
58.
7
1608
100
1950

572
15.0
330
13.0
13
0.5
219
8.
8
1368
54.7
2502
100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世界人口变化的信息,并予以简要分析(提取信息清晰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恰当引用史实进行分析)。
35.A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6分)
35.B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5月20日,罗斯福与丘吉尔等人在华盛顿举行太平洋会议。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应邀参加。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对日作战,特别是讨论同盟国对在缅日军的协同作战问题。不料,丘吉尔在发言中突然说:最近听说,中国有集中队伍进攻西藏之说,使该独立国家大为恐慌,希望中国政府能保证,不致有不幸事件发生。蒋介石电告宋子文:丘吉尔称西藏为独立国家,将我领土与主权完全抹煞,侮辱实甚,英国竟有如此言动,殊为联合国共同之羞辱,应向罗总统问其对于丘言作何感想,及如何处置。今丘相如此出言,无异于干涉中国内政,是即首先破坏《大西洋宪章》,中国对此不能视为普通常事,必坚决反对并难忽视。(《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的一艘军舰上所签署的文件。该文件宣称:美、英两国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宋子文25日复电蒋介石,告以丘吉尔提及西藏问题的第二天,罗斯福已经表态:丘吉尔所言,“殊不得体”。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正告丘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蒋介石对丘吉尔言论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认为“丘吉尔所言,‘殊不得体’”的原因。(9分)
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
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B
A
A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D
A
C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B
A
A
D
A
D
C
题号
31
32
答案
B
A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答案】
(1)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4分)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5分)
相通: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不同: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答出一组不同得4分)
34.【答案】
评分标准:提取的信息清晰合理(每条信息2分,共4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至少引用两项史实进行怡当分析,逻辑严密,语言表述清楚。(8分)
示例
信息1:世界人口在1750到1900年间快速増长。(2分)
分析: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发展和物度生活条件改善,推动了人口增长;(2分)医学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2分)
信息2:1650年到1900年,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占比中持续下降。(2分)
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流失;(2分)西方列强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非洲贫穷落后,人口死亡率高。(2分)
35.A【答案】
(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6分)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3分)
(2)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2分)
原因:子产的信念坚定;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4分)
35.B【答案】
(1)态度:蒋介石对丘吉尔认为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国在西藏图谋不轨的言论十分愤怒,认为其抹煞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强调西藏主权属于中国,坚决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6分)
(2)原因:丘吉尔的言论偏离了华盛顿会议对日军协同作战的主题;违背了《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有违美国二战后国家的战略利益(拉拢蒋介石对抗苏联)。(9分)成绩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
(2)
历史科答题卡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学号: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1]
[1]
[1]
[1]
[1]
[1]
[1]
[1]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学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2]
[2]
[2]
[2]
[2]
[2]
[2]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单选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解答题
26
[A]
[B]
[C]
[D]
31
[A]
[B]
[C]
[D]
34.
27
[A]
[B]
[C]
[D]
32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解答题
33.
(1)

解答题
35.
【A】【B】
(1)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