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31 09: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答案:祖冲之 韩退之
王引之 胡适之 奇妙的对联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对联,雅称“楹联” ,俗称“对子” 。对 联 的 分 类对联按内容用途分:
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趣巧联等。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下联:斩白蛇,入咸阳,高祖是刘动 词动 词名 词名 词动 词名 词名 词形 容 词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对 联 “六 相”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反;
内容相关;结构相称;节奏相应。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收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如何贴对联仄起平收,右上左下鉴赏对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赏析】比喻联。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鉴赏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赏析】谐音联。“莲子”即“怜子”,“梨儿”即“离儿”,表达了离别时的父母心中忧伤之情。鉴赏对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赏析】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婢”“奴”意含讥讽,对仗十分工稳。鉴赏对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赏析】隐语联。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鉴赏对联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赏析】回文联。顺读倒读,一气呵成。鉴赏对联横批:南北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赏析】隐字联。该对联隐藏着“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的意思。对联口诀(节选)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松对柏,柳对花。紫萼对红葩。葡萄对橄榄,石林对山茶。
南对北,上对中。后阁对前宫。南山对北海,北斗对东风。
星光灿灿皆朝北,水势滔滔尽向东。
世事洞明皆学问 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两行清泪为思亲
一寸丹心图报国 立志读尽人间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 人情练达即文章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
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 。
——悼念鲁迅挽联 彷徨 请同学们耒阳市旅游胜地
蔡伦竹海写一副旅游宣传对联。蔡 伦 天 下 纸
竹 海 耒 阳 情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对联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