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同步练习
一.
给加点字注音。
女娲(
)
澄澈(
)
开辟(
)
幽光(
)
疲倦不堪(
)
枯藤(
)
泥潭(
)
莽莽榛榛(
)
二.《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试图回答的问题是(
)
A.是谁给人类取了“人”这个名字。
B。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C.人类是怎样做到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
D。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三.阅读《女娲造人》,回答问题。
1.
女娲是怎样想到造人的?
2.
给女娲启示和灵感的是什么?
3.
课文第十六自然段中“这种方法”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4.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5.
请你发挥象,拟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在。(不超过40字)
6.
你从本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人和蝮蛇
冬天来到了,呼啸的北风吹得地冷飕飕的。在北风的吹拂下小河停止了唱歌,白云不再飘动,连枝头的小鸟都无影无踪了。北风刚刚吹过,大雪就飘下来了。大雪铺天盖地下个不停,不一会儿,天白了,地白了,一切都变成了白色。青色的山,不见了;黑油油的地,不见了;土黄色的房子,也不见了。
这一天,有个人走在路上。这个人要上城里购买些东西,因为圣诞节快到了,为了让家里人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他冒着严寒去购买过节用品。
他顶着寒风,将头上的皮帽捂得严严的。他头也不敢抬,生怕寒风从衣领里钻进去。
他低着头,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着。突然,他看到雪地上有一根棍一样的东西,一跟前一看,原来是一条被冻僵了的蝮蛇。
他伸出手,将蝮蛇拾起来,拿在手里看了看,蝮蛇弯曲着,就像一节枯树枝。他十分可怜这条蝮蛇,便解开自己的衣襟,把那条蝮蛇揣在怀里。他想,这蝮蛇也是个生命,这么冷的天,时间一长,它就会冻得再也暖不过来。
在雪地里,被冻僵的蝮蛇一动也不动,如同死去了一般。但是在那个人怀里,怀里的热量使蝮蛇逐渐温暖过来。
蝮蛇恢复了知觉,它感到无比舒服的温暖,血又在它全身流动,摆摆尾巴,尾巴依然(
),磨磨毒牙,毒牙仍然非常(
)
这时在,一切本性都在蝮蛇身上苏醒了。它有一种要咬一口什么东西的欲望。随着那种欲望愈来愈强烈,蝮蛇狠狠地在那个人的胸前咬了一口。
蝮蛇的毒牙深深地咬进那个人的肉里,毒液很快地蔓延开去。
那个人知道死神已经临近了,临终前,他有气无力地说:“我真是活该。活的蝮蛇,都应该杀死,而当它快死的时候,我为什么偏偏要救活它呢?”
要牢牢记住,坏人受到恩惠也不会感恩图报。
1.将“灵活”“尖锐”两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其先后顺序是
、
。
2.
①文中有几个动词用得非常精确,请选出进行品析。
②文中有几个叠词用得精妙,请举出一例,体会其作用。
③文中修辞用得很精美,试举出一例。
3.文中第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三段中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点明寓意的句子是:
5.你再列举出与本文类似的一个寓言故事:
………………………………………………………………………………………………………
部分参考答案:
一.(略)
二.
D
三.
1.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2.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3.“这种方法”指女娲挥洒浆造人的方法。“这样”指女娲安排男女婚配繁衍后代。4.不好。因为“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的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用“绝妙”更为妥帖,因为用藤条挥洒泥桨造人这种方法是最省力、最好的方法。5(略)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本文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就一定能感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
1.灵活
尖锐
2.①如“磨“形象地刻画了蝮蛇凶相毕露、恩将仇报的丑恶面貌,此外还有“捂”“揣”
“钻”等词都用得十分精确,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的情景。②如“冷飕飕”读来音韵和谐,且形象地写出了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景象。其它如“黑油油”“严严的”“狠狠的”等词,也特别形象。③比喻。蝮蛇弯曲着,就像一节枯树枝。另外使用的修辞方法还有反复、拟人等等。3.描写。其作用是通过渲染寒冷、肃杀的冬天气候环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背景。4.要牢牢记住,坏人受到恩惠也不会感恩图报。5.东郭先生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