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31 16: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人生感悟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整合篇目
基本教学流程
教学随记
第一单元
预习达标课
1.明确单元主题,了解单元内容。2.会写本单元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做到规范、整洁的书写。3.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4.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
自读导读,明确主题1.自由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读,看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学习信息。2.提示本单元学习重点:(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在文中标出生字词,做到准确熟练认读。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预习单。三、全班交流,分享收获(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采取多种形式学会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
2.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并做好标记。3.课件出示生字,根据情况交流识记,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字反复强化。4.指导书写。(1)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萎、锻(2)学生在练字本上书写生字。(二)内容过关1.出示重点段落,检查学生朗读情况。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文言文两则》是通过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

)。《匆匆》告诉我们(
)。《桃花心木》是通过写一个(
)种树的人,告诉我们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要学会(
)。《顶碗少年》是通过

)告诉我们(
)。
《手指》告诉我们(

道理。3.教师指导点拨。(1)小组汇报成员过关情况,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师生交流,教师抓住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四、评中引导,提升能力1.总结学习收获: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想与大家分享?2.师小结:生活中看似平凡的故事常常蕴含着朴素的哲理,这些故事通过不同的形式,叩打着人们的心扉,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文言文两则》
精读引领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攘鸡》《庄子钓于濮水》
一、警句引路,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孟子的名句,学生齐读。2.你们知道这些句子都出自何处吗?(《孟子》)学生交流对孟子的了解,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孟子图像、孟子简介、《孟子》简介)指名朗读。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告子》的一篇经典文章《学弈》。(1)板书课题:学弈(2)“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学生发言)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师配乐范读文言文。(课件随即出示文言文并播放音乐)3.指导朗读文言文的技艺与方法(示范读)(1)学生练读。(2)指名朗读。(3)重点指导设问名的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对于这句的回答“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朗读时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教师明确要求: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受到一些启发。2.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出示关键词及重点句。(1)关键词,指名回答“诲、使、鸿鹄、援、俱、弗”的意思。(2)重点句指名学生朗读,并让他找一个小伙伴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使弈秋诲两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四、研读探究,感悟道理1.读文,思考:二人师出同门,其结局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2.出示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1)能用两个成语概括出来吗?板书:专心致志
一心二用(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3.小结: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4.如果我是弈秋,我要针对这种情况赶快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我要让我的学生都学有所成,想想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1)学生交流。(2)课件出示有关学习态度的一些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五、总结学法,拓展阅读1.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则文言文的呢?一读(原文)二看(注释)三想(句子意思)四悟(道理)2.运用方法自学《两小儿辩日》。(1)理解题目。(2)读懂内容。“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3)感悟道理: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小结:同学们,短短的几十个字,两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4.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攘鸡》《庄子钓于濮水》,想一想:从这两篇文言文中又读懂了什么?
《匆匆》
精读引领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散文的表达特点。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我想握住时间的手》《每天抽出一小时》
一、古往今来谈时光1.板书课题。预习过课文,你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2.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语录、诗词、俗语、名言警句等,学生齐读。3.不论哪一种表达方式,目的都是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明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散文,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让我们通过学习,感受这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吧。二、听读,发现散文的表达特点1.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3.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零散地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三、细读,感受经典的表达特性(一)在“明了”与“疑惑”中感受1.再看看,全文中是否有让你产生疑惑的地方呢?学生读文,提出自己的疑问。2.这篇文章堪称经典,全文有十一处问句。不停追问,只问不答,但似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课件出示问句)(二)在“熟悉”与“陌生”中感受1.问题最集中的是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我们先从课文前三段中试图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默读课文前三段,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你所熟悉的事物。2.全班交流3.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熟悉的事物有哪些?(燕子,杨柳,桃花。)从这些生活中常见之物中体会到了什么?(3)为什么又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再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为什么突然笔锋一转,写“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排比、对比)(4)对比之后,作者为什么连续三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呢?(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三)在反复诵读中逐渐走进经典1.第三自然段(1)自己默读,找一找,文中列举的哪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2)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3)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时间是怎么飞逝的。(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1)读第二自然段,其一,内容上,你读懂了什么?其二,形式上,你发现作者是如何写的。(2)自由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四、延伸,沉入经典的表达世界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发现了一些经典特有的表达方式。其实,经典就是人类文明的博物馆,是值得我们深入其间,沉醉其中,不断涵泳咀嚼,反复品读的。就像卡尔维诺说的,出示课件,齐读。2.自由阅读《我想握住时间的手》《每天抽出一小时》,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怎样写时间的。汇报交流。3.推荐阅读: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背影》《绿》。
《桃花心木》
精读引领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桃花心木》体会课文借物喻人阐明道理的写法;懂得人应经在不确定中得起生活考验,学会独立自主。3.小组合作学习《生命草》《胡杨树》,感受借物喻人的精妙。
《生命草》《胡杨树》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课文中有对桃花心木的直接描写,读课文,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下来。3.出示句子,读一读:这是一棵(
)的树?
二、直奔重点,理解内容1.不过膝盖的小苗长得如此高大笔直!种树人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学习语文,就要读书。回到课文找一找,用直线画下来。2.交流句子。3.种树人是这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出示句子:(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2)更奇怪的是(课件打红“有时”),普通一个词,文中却连用了七次,真是少见!和同桌配合着读一读。(3)师生配合读。4.平凡的文字,质朴的文章,我们跟随着作者奇怪一路走来,这个时候你最想知道什么?再次朗读课文12-13段,或许你会明白。(1)学生交流:种树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点明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树苗养成独立自主的心)(2)小结:你们和作者一起走进了种树人的心里,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三、领悟事理,总结写法
1.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的事?
2.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时,一定会想起林清玄告诉我们的道理,试着写一写这首小诗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成功,有时(
)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富裕,有时(
)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平安,有时(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
)当我们失败时,我们(
)当幸福来临时,我们(

当痛苦来临时,我们(
)……因为生活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要有一颗(
)的心!人如树,树似人。原来作者的真实目的是用桃花心木的成长来说人的成长,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三、类比阅读,感悟生活1.文章来源于生活,我们来读着两篇文章《生命草》《胡杨树》。思考:作者借胡杨、生命草,赞颂的是哪些人?2.汇报交流。
《顶碗少年》
略读整合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3.通过阅读两篇文章,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手指》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二、品读课文,领悟启示1.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2)说说从文末的省略号里读出了什么?2.学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3.全班交流。三、分享收获,感悟哲理1.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文中找出你的看法(1)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做批注(2)交流句子: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3)有感情地朗读。2.体现老者的宽容与关爱的杂技表演(1)画出描写老者的神态和动作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找出少年前后表现变化的句子,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3)小结: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相关片段。3.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1)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2)交流写话。(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作者的启迪。”四、拓展阅读,比较不同1.自主学习《手指》,感悟团结的力量。
(1)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2)自读课文,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怎样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完整。手指手指特点描写方法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3)五根手指,你喜欢哪一根,谈谈自己的体会。2.比较《顶碗少年》和《手指》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表达情感,使人从中受到启迪。《手指》——运用一些修辞,以直接表白的方法,在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给人以启示。
生活的启示
群文阅读课
1.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选文。2.分享学习哲理类文章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3.了解哲理类文章文后点题的写作手法。
《苦难后退》《做一粒咖啡豆》《再坚持一下》《压不垮的埃尔默》
一、谈话导入1.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同去收获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一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2.板书:生活的启示3.生活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相信同学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会对生活有不同的感受。二、主题回顾1.《文言文两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匆匆》告诉我们(
)。3.《桃花心木》讲述的是(
),而给我的启示是

)。4.《顶碗少年》《手指》讲述的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二、自主阅读1.大家概括的非常准确,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向我们阐述了一定的道理,下面让我们继续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以下四篇文章:《苦难后退》《做一粒咖啡豆》《再坚持一下》《压不垮的埃尔默》,看看这四篇文章又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群文阅读记录表篇目主要内容划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一说理由。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课件出示阅读浏览表,学生自由读文,完成记录表。3.小组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三、精彩赏析1.让我们再次走进读本,一起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请找出书籍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或自己最喜欢的一幕,给大家分享。2.出示四篇文章的启示,学生齐读。四、学以致用1.这四篇文章的启示或道理在文章的什么位置?(文章的最后段落或最后一段)2.这四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主题都是面对困境)3.小结:这就是一些哲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通过较大笔墨地讲述生活中听到或经历过的故事或事例,将道理蕴含其中,最后揭明启示,发人深省。4.课下请大家继续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其他文章,你将受到更多的启发!
表达运用课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2.学生朗读要求。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1)明确说话要求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第二课时 习作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5.誊写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复习整理
达标提升课
1.复习巩固本单元识字写字、课文等内容。2.掌握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本单元课文回顾拓展一
一、谈话导入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第一组文章,进行回顾梳理。二、成果展示第一站:抓字词1.课件出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教师提出交流要求:时间:3分钟左右。方式:组长负责汇总,相同字不重复。2.派一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3.出示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字词:奕






番(1)同桌合作读生字(2)选一小组依顺序读生字,对得跟读,不对的纠正。4.本单元的词语盘点(1)同桌合作读一读词语。(2)互相检查并正音。(3)选一小组依顺序读词语,对得跟读,不对的纠正。(4)教师听写难写的词。5.复习本单元的多音字、形近字。(1)小组成员合作找出本单元的多音字、形近字。(2)用合适的方法记忆。(3)小组成员互查。第二站:重文本
1.单元回顾“人生感悟”这组课文,给我们编排了哪几篇文章?《文言文两则》让我们知道了(
)的道理;《匆匆》告诉我们(
)的道理;《桃花心木》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的种树人;《顶碗少年》让我们认识到了(
)的少年;《手指》告诉我们(
)的道理。精讲点拨(1)五篇课文中总有一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提示:时间3分钟左右;积极发言,认真倾听,补充自己的见解。(2)小组交流。(3)指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奕》:“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意思;《匆匆》:“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到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有没有影子。”《桃花心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3.背诵积累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三、回顾拓展1.同学们,本单元所学的每一篇课文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都凝缩成了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以鞭策激励自己。(1)自由读,解决字音。(2)小组讨论句子含义,代表讲解。(3)诵读会背。2.学习成语故事《邯郸学步》(1)自学成语故事,说含义谈体会。(2)交流自己掌握的类似的成语故事。例如:《东施效颦》《蜥蜴失策》3.小结:同学们,时光飞逝,在你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与磨难,但只要像桃花心木那样经受住考验,就一定会成功。你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所做的就是坚持不放弃!
四、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