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31 19:5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来揭示其背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看,尚有一定难度。由此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本人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学习法”。一方面由老师课堂上讨论学习;另一方面由学生探究学习完成。通过多提供图片、史料,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学”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解读芜湖历史图片,学会从特定的中国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探究芜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探讨影响近代以来芜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习唯物史观看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片断《舌尖上的中国——虾籽面》,指出虾籽面是芜湖美食中的一种,芜湖也有典型的景观,展示图片芜湖中山桥和中山路步行街图片,问:这两个景观是为了纪念哪个历史人物命名的?(孙中山)展示孙中山的图片。
新课过程:
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先生到芜湖视察,并发布演讲,所以把他走过的马路和演讲的地方分别命名为芜湖中山桥和中山路步行街。
探究一:假如你是跟随孙中山一行的记者,你会采访到当时芜湖人什么样的风土人情?为什么?
辛亥革命后
你知道吗?中英《烟台条约》相关知识。
讨论归纳:芜湖饮食:以米饭为主食,徽菜系,鱼类多,有西餐馆。
芜湖人的服装:长袍马褂,西服,旗袍,中山装,学生装
芜湖建筑物:传统民居为主,有西式建筑,有西方教堂
孙中山的朋友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
探究二:章太炎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民国初年婚姻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并归纳:
一是婚姻观念的变化
二是婚礼形式的变化,由繁到简
探究三:为什么城市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巨变时,农村的变化却是微弱的?
讨论,并归纳:农村相对封闭、落后、保守
建国后
探究四:为什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和干部服取代了近代以来的旗袍和西装成为流行时尚?
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
思想因素:封闭保守,对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装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生活的烙印
改革开放后
探究五:是什么原因共同促成了近代以来芜湖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内因: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
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
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
课外延伸:
“一带一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baike. / item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baike. / item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baike. / item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播放视频《安徽和“一带一路”战略》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青年一代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发展历史,不仅仅是人们服饰穿着的变化,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追求民主富强,追求与世界文明相融合的一个过程。进而体现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历程。  
板书设计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变化
1.近代吃穿住社会习俗的变化
2.建国后吃穿住社会习俗的变化
3.改革开放后吃穿住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