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母亲[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3-03 19:14:00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胡适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自古以来民间的俗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养男不知娘辛苦,
养女点点报娘恩。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作者介绍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胡适故居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用一句话来赞美文中的母亲,并朗读相关内容说说赞美她的理由。
2、文章写了母亲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声,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E.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F.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刚烈
(1)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5-7)
(8-11)
(12)
3、作者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学习上的督促
做人上的训导
(5)
(6-7)
言传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8)
(9-11)
身教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12)
身教
4、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
严父   三种身份
恩师
默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3、请说说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4、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5、本文既是写母亲,开头为什么用了整整三段话来写童年自己的性格特点?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6、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7、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品位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感情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到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①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①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②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②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③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我的母亲
童年生活
深远影响
记叙母亲
(1-3)
(4-11)
(12)
对“我”
对家庭
对自己
(4-6)
(7-10)
(11)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质朴,毫无夸饰。
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赞美母亲的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延伸拓展
在美国,最早关於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11年时,几乎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了。威尔生总统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亦於1914年发表官方声言,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这一天。全世界的母亲节.
母亲之花——康乃馨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 。
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母亲的诠释
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您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今天我要说一句‘谢谢您,妈妈!’
十多年的关爱,我没有向您表示过什么,您的爱总是深藏在我心底。
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祝您永远快乐,永远年轻 。
成功的时候,说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
——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谢谢妈妈!